search

武漢理工大學在哪個區

湖北過春節習俗 武漢年夜飯“三全三糕三丸”是什麼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過年”。在湖北,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有民謠雲:“二十三,送燈盞;二十四,剔魚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豬肉;二十七,除髒跡;二十八,福雞鴨;二十九,家家有。”一直和農耕文化息息相關的中國年,不管在物資短缺年代還是經濟發達時期,從來都是人們渴盼的特殊節日。湖北省群藝館研究員、《楚風楚俗》等湖北風俗畫冊的拍攝者吳志堅感慨,“龍鳳呈祥、高蹺龍燈、海馬、趕象、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在濃郁的荊風楚韻中,那些最古老而淳樸的湖北年俗,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春節 “談年飯”邊吃邊聊迎新年 武漢早期的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由周邊地區(沔陽、漢陽、黃陂、孝感等地)遷入的,因此,武漢的過年習俗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除了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過小年時要請灶神,除夕這天,男人還要將水缸挑滿,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女人要在之前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喜事一起來”。等到了年三十這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上一頓豐盛的“談年飯”(如今多稱為“團年飯”)。 武漢的年夜飯,一般要上“三全”(全雞、全鴨、全魚)、“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有的家庭一直吃到轉鍾,表示“越吃越亮”,既然是“談年”,還得邊吃飯邊聊天,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互表祝福。

  除夕夜漫山遍野“點墳燈” 在湖北江漢平原上,特別是農村地區,每到除夕夜來臨之前,人們習慣給已故的親人“上墳燈”,也叫“送燈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墳上,再點上蠟燭祭祖。不過,這種風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最讓吳志堅難忘的,是到湖北十堰鄖西縣“上墳燈”的經歷,有一年,他還特意帶兒子一起去鄖西過年。 十五晚“趕毛狗”唱“燈歌” “耍毛狗,耍毛狗,耍到你家灶門口……”在湖北的鄂西土家族中至今還流傳著“趕毛狗”的歌謠。毛狗就是狐狸。它原來和人是朋友,但卻常偷雞吃。激怒人類放火燒了它的老窩。從此就有了正月十五晚放爆竹燒草竹趕毛狗的風俗。“趕毛狗”的風俗非常古老,最早可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據說,只有趕走了毛狗才會六畜平安,田地不長雜草。

  而在龍船調的故鄉利川,正月十五晚,還有唱“燈歌”的風俗。一到十五的晚上,當地農民就會組成幾十人的隊伍,高舉著紮成龍形的花燈,走街串巷,經過誰家門口,誰家就放鞭炮,幾熱鬧。如果隊伍停在了誰家門口,就會開始唱“燈歌”,周圍會唱的人都會跟著唱…… “利川燈歌”起源於利川市柏楊一帶,距今有上百年曆史。利川燈歌中的眾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脈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藝術價值。有記載從清朝開始,群眾逢年過節、喜慶集會、玩龍船時都要唱燈歌,現在知名的“龍船調”前身就是利川燈歌。目前,《利川燈歌》已經成功進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武漢將建世界最高跨江摩天輪“漢江之眼”

  資料圖

  漢口銀行22日簽約授信80億元支援漢正街文化旅遊商務區建設。這標誌著世界最高跨江摩天輪“漢江之眼”等武漢新地標進入正式建設階段。

  據介紹,這一大型摩天輪“漢江之眼”橫跨漢江兩岸,規劃高度超過200米,建設工期為5年,屆時將成為漢正街文化旅遊商務區重要地標。

  武漢市副市長鬍立山介紹說,漢正街是漢口歷史悠久的街道之一。過去,這裡因商居混雜,多次發生重大火災。去年開始,武漢啟動漢正街整體搬遷工作,並把漢正街文化旅遊商務區列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戰略專案,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漢正街文化旅遊商務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

  小編從漢正街文化旅遊商務區建設方——武漢國有城鄉建設集團瞭解到,漢正街文化旅遊商務區規劃水岸線約12公里,總面積10多平方公里,定位為國際化商務區,主要發展商業、大型企業總部、金融中心、期(現)貨交易所、重點文化旅遊專案、國際採購中心、高階居住區以及文化旅遊等專案。

武漢大學地標性建築老牌坊被拆

  正在拆除的武大校門

  百年櫛風沐雨,武大屹立珞珈之巔;目睹世事變遷,牌坊三度改頭換面。昨日,武漢大學地標性建築之一——位於八一路上學校大門口的牌坊開始拆除。

  小編昨日中午看到,武大大門兩側的通道已經封閉,一輛挖掘機正對崗亭進行拆除作業。按照施工進度,明日,牌坊連同附屬的崗亭等設施,將被夷為平地。一年之後,新的牌坊將在原址附近復建。

  武漢大學檔案館館長塗上飆翻出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畫冊,向小編講起了武大牌坊的變遷:

  武大最早的牌坊,位於現存於街道口勸業場的民國老牌坊處,為木製結構,“建於1931年,仿北方牌坊式樣,四柱三間歇山式結構,琉璃瓦頂,略施斗拱,油漆彩繪,古樸大方。那時,該處是一片開闊地,木牌坊建成次年,就毀於龍捲風。”

  1937年,武大在原址建造鋼筋水泥沖天式牌坊。其設計簡潔明快,寓意深遠:四根八稜圓柱,表示喜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柱頭上的雲紋和背面用小篆書寫的“文法理工農醫”六個大字,表明學校的學科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隨著時代變遷,武大民國老牌坊漸漸被周邊林立的高樓包圍;而武大的大門,也退回到現在所在的位置。

  1992年,為迎接建校100週年華誕,武大以民國老牌坊為藍本,開始興建新的大門牌坊,於1993年教師節前建成。此次拆除的,即為此牌坊。

  2000年,與武大隔八一路南北相望的武漢測繪科技大學併入該校,八一路成為兩個校區之間的障礙。去年,武漢市政府決定在此修建八一路下穿通道,現有路面建成廣場,讓南北兩個校區實現無縫對接。

  武大基建管理部規劃與土地管理辦公室主任胡駿介紹,被拆除的牌坊不屬於歷史保護文物。八一路地下通道工程於今年6月20日開工,預計明年10月竣工。屆時,新的校門牌坊將於該校120週年校慶前在原址附近重建,規劃方案正在廣泛徵集國內外專家和廣大校友的意見和建議。

  為保證施工安全,目前,該校已在校園楊家灣一側開闢西門作為臨時通道,供行人和車輛進出。


武漢天空驚現兩個太陽 專家解釋是“幻日”現象

  9月4日下午5點40分左右,武漢市民蔡先生在東湖高新區看到天空出現了兩個太陽,並拍下照片,一起下班的同事也一同目睹了這樣的奇觀,這樣的景象持續了十多分鐘。為什麼天上會出現兩個太陽呢?湖北省氣象局的專家表示,這其實是一種罕見的“幻日”現象。   氣象專家解釋,在天空出現的半透明薄雲裡面,有許多飄浮在空中的六 ...

武漢晴川閣

   晴川閣坐落在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黃鶴樓夾江相望,是武漢地區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晴川閣整個佔地約一萬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築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荊楚雄風碑、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樓、臨江駁岸、曲徑迴廊等十幾處附屬建築組成。 晴川 ...

武漢丟車的不僅僅是日本人

  和腳踏車失竊問題朝夕相關的不是“外賓”,而是每天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千百萬普通居民。   日本年輕人河源啟一騎腳踏車環遊世界,途經湖北武漢市,價值1.3萬元人民幣的腳踏車失竊。   這位日本小夥子丟了心愛的坐騎固然令人同情,但單就武漢丟車這件事,本身還是個偶然。筆者曾在非洲長期居住、工作,親眼見過大庭廣眾下 ...

武漢過早習俗

  武漢人稱吃早飯為“過早”,他們幾乎不自己做早餐吃,出門“過早”是一種深厚的地方習慣。“過早”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漢口竹枝詞》中,那時人們為了早早到漢口趕集,總是在路上買著吃。時至今日,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之人們工作、學習的場所與居住區距離的增大,這種“過早”的習俗呈增強的趨勢。   武漢的 ...

中國武漢國際旅遊節

  舉辦時間:每年九月底十月初   介紹:中國武漢國際旅遊節創辦於2002年,現已舉辦三屆,舉辦時間已由第一屆的3天改為現在10天,是聚十幾個國家的表演團體和藝術家表演、多國文化融合的旅遊盛典聚會。 ...

武漢民俗節慶活動

  武漢人稱吃早飯為“過早”,他們幾乎不自己做早餐吃,出門“過早”是一種深厚的地方習慣。   “過早”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漢口竹枝詞》中,那時人們為了早早到漢口趕集,總是在路上買著吃。時至今日,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之人們工 作、學習的場所與居住區距離的增大,這種“過早”的習俗呈增強的趨勢,所以 ...

武漢東湖梅花節

  舉辦時間:每年2-3月間   介紹:1956年建成的東湖磨山梅園是我四大梅園之首,佔地33.5公頃,從1982年開始,每年的初春東湖便舉行大型梅展,1984年梅花被定為武漢市市花,在梅園舉辦過1991年國際梅花節,1997年全國第五屆梅花臘梅展,2002年中國武漢首屆梅花節等大型賞梅盛會。梅花節期間,在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