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族文化:傣族潑水節的來歷與傳說

民族文化:傣族潑水節的來歷與傳說

  潑水節是我國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泰國、緬甸等地的傳統節日,跟過年一樣隆重。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潑水節的傳說有很多個版本,不知道哪個是真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傣族文化中的傣族潑水節。

  起源

  潑水節源於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浴佛”完畢,人們就開始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

  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這樣開始了。人們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文雅的則用樹枝蘸水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溼一身、幸福終身”!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

  入夜,村寨鼓樂相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整個節日期間,除有賽龍船、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有鬥雞、放氣球、遊園聯歡、物資交流等新的活動。雲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裝與遊客一起歡度潑水節。

  傳說

  版本一: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

  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

  於是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

  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版本二:

  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侍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追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乾淨,以後就演變為了潑水節。

  版本三:

  “桑勘比邁”,是傣語,意為傣歷新年。由於傣族群眾在歡度新年佳節時,要舉行別具特色的潑水活動,相互潑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稱這個節日為潑水節。關於傣歷新年的來歷有一個傷感的民間故事,傳說人間的氣候本來由一位名叫捧瑪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為旱季、雨季、冷季、為人間規定了農時,讓一位名叫捧瑪點達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

  捧瑪點達拉乍自以為神通廣大,無視天規,為所欲為,亂行風雨,錯放冷熱,弄得人間雨旱失調,冷熱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災。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塊木板做翅膀,飛上天庭找到天英達提訴拉,說人間的災難。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層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時”,不慎撞在天門之上,一扇天門倒塌,將他壓死在天庭門口。

  帕雅晚死後,天王英達提拉開始用計懲處法術高明的捧瑪點達拉乍。他變成一位英俊小夥子,佯裝去找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談情。七位美麗的妙齡女郎同時愛上了他。姑娘們從小夥子的嘴裡瞭解到自己的父親降災人間之事以後,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為使人間免除災難,決心大義滅親。

  她們想盡辦法探明瞭父親的生死秘訣。在捧瑪點達拉乍酩酊大醉之時,剪下他的一束頭髮,製作一張“弓賽宰”(心絃弓),毅然割下了為非作歹的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抱在懷中,不時輪換,互用清水潑灑沖洗汙穢,洗去遺臭。據說這就是人們在新年期間,相互潑水祝福的來歷。

  版本四:

  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區出現了一個殘暴的魔王,他無惡不作,到處燒殺搶劫,姦汙婦女……人們受盡了他的殘害,對他恨之入骨,可是誰也無法殺死他。魔王已有11個妻子,可他仍不滿足,又搶來一個美麗聰明的姑娘。這個姑娘心裡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卻不露聲色,裝著與魔王十分要好。

  一天夜裡,魔王從外面搶回來許多財寶和奴僕,她趁魔王高興不備時試探問清了用魔王頭髮可勒死魔王的秘密。於是,夜深人靜,趁魔王睡著的時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頭髮,勒住魔王的脖子。頃刻間,魔王的頭便滾落在地。

  但是,魔王的頭滾到哪裡,哪裡便發生災難,拋到河裡,河水氾濫成災;埋在地下,到處臭氣沖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著才平安無事。為免除災難,姑娘們便輪流抱著魔王的頭,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於地上一年,每年姑娘們輪換的日子,即清明節後第7天,傣族人民懷著對姑娘們敬佩的心情,給姑娘們潑一次清水,作為洗汙淨身的一種祝福。潑水節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酒文化:雞尾酒的來歷與發展變化

  雞尾酒這是一款混合酒,透過不同的口味除錯,營造出全新的口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一定的營養價值。它的命名方式也是酒文化中最特殊的一個,五花八門,千奇百怪。配方多大幾萬種,色彩和味道都有所不同,愛酒人士必不可少的選擇。

  起初,雞尾酒製作比較簡單,就是是一種酒精量很少的冰鎮混合飲料,經過不斷髮展,雞尾酒又有了全新的定義——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飲料透過一定的方式混合成為一種新口味的含酒精飲品。所以雞尾酒喝起來有種甜甜的味道。

  關於雞尾酒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有著許多不同的傳說故事。有人說由於構成雞尾酒的原料種類很多,而且顏色絢麗,豐富多彩,如同公雞尾部的羽毛一樣美麗,因此人們將這種不知名的飲品稱為雞尾酒;有人說雞尾酒一詞源於法語單詞“COQUETEL”,據說這是一種產於法國波爾多地區過去經常被用來調治混合飲料的蒸餾酒。

  有人說這個詞是悄悄出現在上個世紀的鬥雞比賽中,因為當時每逢鬥雞比賽一定是盛況空前,獲得最後勝利的公雞的主人會被組織者授予獎品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戰利品--被打敗的公雞的尾毛。

  “雞尾酒”一詞首次出現在大眾媒體上,也就是說真正出現是在1806年5月13日美國發行的一本雜誌上,當時它是這樣描述雞尾酒的:雞尾酒是一種由任意種類的烈酒,糖,水和苦酒構成的具有刺激作用的酒類。是由任何種類的烈酒,果汁,奶油等混合而成的,含有較多或較少酒精成分的,具有滋補,提神功能,並能使人感到爽潔愉快的浪漫飲品。

  雞尾酒巴經過200多年的發展,現代雞尾酒已不再是若干種酒及**飲料的簡單混合物。雖然種類繁多,配方各異,但都是由各調酒師精心設計的佳作,其色、香、味**備,盛載考究,裝飾華麗、圓潤、協調的味覺外,觀色、嗅香,更有享受、快慰之感。甚至其獨特的載杯造型,簡潔妥貼的裝飾點綴,無一不充滿詩情畫意。總觀雞尾酒的性狀。

民族文化:塔吉克族音樂特點與體系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在音樂方面的造詣也很深遠,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使人放鬆心情,在日常工作中,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聽一聽舒緩的音樂,都能消除不少累的感覺,聽音樂還有促進身體健康的功效。音樂好處說不完,那不如讓我們看看塔吉克族文化,看看他們的音樂有什麼特點和吸引人的地方呢?

  塔吉克族的民族音樂頗具特色,既有別具一格的樂器,又有具有高原風韻的樂曲。塔吉克音樂斑斕多彩,塔吉克族能歌善舞。每逢節慶、婚喪及親友歡聚等場合,都可以聽到他們響亮的鷹笛和美妙動人的歌聲。這些場合給分散的牧民提供了交流各地區音樂和向青年一代傳播傳統民間音樂的機會。

  塔吉克族民歌內容十分豐富,有反映古老的社會生活、民風民俗、歌頌愛情和宗教儀式的民歌,種類主要包括:習俗歌、愛情歌、敘事長詩歌,每一個種類又包括許多類別。

  塔吉克族特有的樂器有納依(用鷹翅骨做的短笛)、巴朗孜闊木(彈撥的七絃琴)、熱布甫(彈撥的六絃琴)。其中納依和熱布甫是塔吉克族人民最喜愛的兩種樂器。

  塔吉克族的音樂為阿拉伯風格,有彈唱曲、歌舞曲、叼羊曲、哀悼曲、情歌和宗教歌曲等。塔吉克民歌有“拜依特”(一般民謠)、“麥依麗斯”(敘事歌曲)、“菲來克”(薩里庫勒方言的悲歌)、“塔勒肯”(葬禮歌)等。各種歌曲節拍、韻律固定,可隨意填詞詠唱。歌譜大多較短,一個譜常配幾段歌詞。各種樂曲表現不同的意義和情感,如叼羊曲以快速不間斷、一氣呵成的樂曲渲染叼羊這一活動的緊張激烈的氣氛。婚禮曲以鷹笛吹奏,用達夫鼓伴奏,曲調熱烈歡騰。百鳥曲利用豎笛高音區明亮靈活的效能特點,頻繁加入裝飾音及臨時變化音,描繪百靈鳥翱翔鳴叫的情景。

  塔吉克族音樂和漢族音樂有較大的區別,善於運用半音,旋律婉轉多變,如同山鷹高鳴,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配的歌曲,完全運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朝鮮族音樂朝鮮族音樂和朝鮮、韓國的音樂基本相同,主要樂器有長鼓和伽倻琴伽倻琴類似中國古代的箏,比現代的箏小,彈法也不一樣,是放到盤坐的膝蓋上彈。音樂旋律有其獨特的風格。


春節的風俗來歷說是什麼 民族統一的傳統是什麼

  我國有許多傳統,各類傳統的傳說又不同,同一個傳統傳說版本也非常多,因此人們為了知曉正確的傳統,便將所有的都統一,於是市面上能知曉的內容都大差不差,但習俗卻一直是一致的,各民族各地都是如此。   來歷   在過去,春節都被人們稱為元旦,而當月又稱元月。春節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早在夏朝之前中國就有 ...

民族文化阿昌族怎樣過潑水節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阿昌族過潑水節與傣族過潑水節是不同的,這就是所謂的“移風易俗”,世界各個角落的民風民俗也許會有些許相同點,但是他們的過法卻是不同,下面小編就要為你介紹阿昌族文化怎樣過潑水節。   潑水節和當地的傣族一樣,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是年輕人擇偶的好機會,屆時常常由姑娘家備好 ...

小年的來歷說是什麼

  1、小年的由來主要是為了祭祀中國的灶神,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2、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

伊斯蘭教文化伊斯蘭教的來歷及簡介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遍佈在亞、非兩個大洲,他們透過不斷對外擴張、經商交往、文化交流、等多種途徑而得到廣泛的傳播,也使得更多的人士信仰伊斯蘭教。那麼,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伊斯蘭教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吧!   伊斯蘭教的來歷   在伊斯蘭教之前,阿拉 ...

最原始的民族文化黎族文字

  黎文,是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標準音,設計創制的文字。那麼,黎文有什麼樣的文化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瞭解吧。   黎族文字簡介:   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 ...

淺談民族文化柯爾克孜族家庭制度

  在每一個區域,每一個民族中,關於家庭制度的理解和具體辦法都是不相同的,儘管在現在的文化中家庭制度有所弱化,但這還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要表現。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柯爾克孜族的家庭制度。具體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吧。   柯爾克孜族的家庭為一夫一妻制。過去,受宗教影響,富者也有多妻的。男權很大,老 ...

民族文化淺談毛南族姓氏有多少

  中國姓氏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姓氏的分佈也有所不同,可能是全國地區散佈,也有可能是集中於某一個民族中。今天要介紹的毛南族姓氏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其姓氏又有多少呢?一起到毛南族文化中瞭解吧。   毛南族有潭、覃、盧、蒙、韋、袁等姓氏,其中以潭姓的人數量較多,約佔毛南族的70%以上,分佈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