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昏的時候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2、每棵樹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都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3、放牧的人驅趕著牛群回家,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各自隨願而歸。
4、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野望》作者:唐代,杜甫,原文: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譯文
西山白雪皚皚護衛三城重鎮,南浦邊清江水長橫跨萬里橋。
四海之內戰火不斷兄弟失散,隻身遠在天涯不禁涕淚漣漣。
遲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絲毫勞績報答聖明朝廷。
騎馬來到郊外不住縱目遠望,世事日益蕭條令人悲傷悵惘。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肅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流寓成都時。其時詩人已經五十歲,孤身流落天涯,與家中親人難通音信,而中原的戰亂尚未平息,更有吐蕃侵擾邊地,故他郊遊野外,有感於國家的內憂外患,又自傷年邁多病、無能為力,於是創作了這首詩。
詩以“野望”為題,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首聯寫野望時所見西山和錦江。西山主峰終年積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當時駐軍嚴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鎮。
1、譯文: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2、原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3、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
1、野望全文: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2、野望全文白話譯文:西山白雪皚皚護衛三城重鎮,南浦邊清江水長橫跨萬里橋。四海之內戰火不斷兄弟失散,隻身遠在天涯不禁涕淚漣漣。遲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絲 ...
1、原文: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2、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 ...
原文:
池塘春暖水紋開,堤柳垂絲間野梅。
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來。
釋義: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許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蒙朧煙雨之中。
李約,字在博,一作存博,自號為“蕭齋”。宋州宋城人, ...
1、賞析:《野望》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詩的首聯寫野望時所見的西山和錦江景色;頷聯由野望聯想到兄弟的離散和孤身浪跡天涯;頸聯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尾聯寫野望的方式和對家國的深沉憂慮。
2、原文: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野三坡一日遊線路攻略如下:
1、早晨到達野三坡後,在拒馬河畔欣賞自然風光或自由活動,在拒馬河上漂流、坐快艇、劃竹筏、在河畔騎馬等,遠離都市的喧囂,盡情享受大自然帶來的自由與快樂;
2、下午遊覽素有“天下第一峽”之稱的百里峽景區,觀賞奇險的“老虎嘴”、狹窄的“一線天”、惟妙惟肖的“回首觀音”等奇絕景 ...
1、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2、全文翻譯: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