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江南“天下第一面”:鍋蓋面的由來

江南“天下第一面”:鍋蓋面的由來

  鍋蓋面,顧名思義就是用鍋蓋煮出來的面,是我國著名麵條榜單排行中的第一名,更有著“江南第一面”的美名。吃過鍋蓋面的不一定了解它的由來,接下來的美食典故為你詳細的講解一番。看完,你會發現,吃得更有滋味了。

  關於鎮江“鍋蓋面”的來歷,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相傳很多年前,有對恩愛的小夫妻,平日裡夫唱婦隨,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日子過得很是甜美。惟美中不足的是小丈夫的胃不好,老吃不下東西。為調治好丈夫的胃,妻子動足了腦筋,想盡了辦法。

  有一次,她把竹蔑排成行用細繩穿連起來,平鋪在揉好的麵糰上,然後找來一根粗竹槓,一頭固定在案桌上,自己坐騎在竹槓的另一頭,上下不停的顛跳擠壓,當面團被擠壓成薄薄的麵皮後,遂用小刀切細下鍋,在向鍋中加水煮麵時,她不慎將一木製的湯灌蓋子碰掉到了鍋裡,因為水燙,就沒有撈起,讓它和麵條一塊兒煮了。

  沒想到,這樣煮出的面味道卻出奇的好。竹蔑壓榨的麵條上有毛孔,滷汁入味,粗竹槓反覆彈壓的面,耐嚼而富有勁道,鍋蓋壓煮的麵條透熟而不爛,一向胃口不好的丈夫竟胃口大開,一下吃了很多。飯後他問妻子用什麼妙法煮出了這麼好吃的面,妻子以實相告,丈夫聽後認真的吩咐道:“這種方法做出的麵條風味別具,美味可口,下次煮麵都按此法煮吧”從此,鍋蓋面的製作方法就在那位聰明賢惠的小媳婦的言傳身授下,慢慢地在民間流傳開了。

  另一種說法:有一對姐弟,相依為命。弟弟有病,口味不佳,姐姐天天下面給他吃,可弟弟總是說麵條下硬了。於是,姐姐想辦法擀細麵條,將麵糰放在案板上,用一個竹槓,人坐在上面壓著麵糰跳,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將麵糰壓得薄薄的,然後削成細細的麵條。

  姐姐將麵條放進鍋裡,又想加點青蒜,手忙腳亂之際,將旁邊湯罐上的小鍋蓋放進了大鍋。沒想到,這樣的麵條卻讓弟弟吃得又多又香。原來,用小鍋蓋四周透氣,這樣下出的面不容易爛,有筋道,味道更佳。從此,鎮江的鍋蓋面名聲大振,大街小巷裡出現了很多做鍋蓋面的夥麵店。

江南的天下第一面,鎮江鍋蓋面的做法

  沒有了吃,那麼在這個世界上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許多人努力賺錢也就是為了吃,吃更多的美食,遍佈全國各地的美食不吃一邊簡直是就是白活了。

  那麼,本期瞭解中國十大面條之一鎮江鍋蓋面的做法。

  鍋蓋面也稱為夥面、鎮江小刀面,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蘇省鎮江市地方特色傳統美食。鍋蓋面用的麵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

  做法通常是:將麵粉揉好後擀成薄片,再用刀細切,與鍋蓋一起下鍋煮熟,撈起放入調好佐料的碗裡即可。特點是軟硬恰當,面的柔韌性好,老少咸宜。

  鍋蓋面選用的麵條是“跳面”,這種麵條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裡耐嚼有勁,味道獨具。鍋蓋面的底料也十分講究,秘製醬油汁加上十餘種佐料,味道十分鮮美。做好後,湯清面軟,不粘不亂,青頭鮮嫩,經濟實惠。

  材料:麵條,醬油,綿白糖,味精,蝦仁,八角,香葉,鹽,青頭,熟豬油或芝麻油。

  做法:

  1、將鍋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克,蝦籽下鍋煮沸。

  2、3分鐘後,放入綿白糖,溶解完後倒入醬油,燒沸離火,用小火慢燉1個小時。

  3、它冷卻之後,裝入容器裡面待用。

  4、鍋內放進清水燒沸,放入麵條。

  5、蓋上小鍋蓋。將空碗放在鍋臺上,逐碗倒入醬油25克,熟豬油或芝麻油10克,加上適量青頭和味精0.5克。

  6、面鍋滾沸後,加適量清水,使麵條熟透,大沸時揭去蓋,清除浮沫,將麵條逐份撈入碗內,澆入適量麵湯即成。

  7、青頭,也就是用各種蔬菜製成的面滷。生的有蒜泥、蒜花、漂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豆芽、香乾,將這些蔬菜擇洗後,用沸水焯熟,切成絲或段即成。

思想碎片:“中國”的由來(一)

  根據於省吾先生在《釋中國》一文的論證,“中國”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 據,是196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餘其宅茲中 國,自之闢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一個莊嚴的儀式報告上天:“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銘文的前面還提到“惟王初 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可見是周成王時的紀錄。

  在《尚書》的《梓材》一篇中,也記載了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話:“皇天既會中國民越厥疆於先 王”。由於《尚書》中不少內容是出於後人的追記,又經過很多人的整理甚至篡改,往往被弄得真假參半。有了何尊銘文這件物證,《梓材》上的話就完全得到了證 實。可見在周武王和他的兒子周成王時的確已經使用“中國”一詞了。

  關於周武王滅商的確切年代,學術界還沒有一致的說法,但一般認為是在公元前十一世紀。這樣看 來,“中國”一詞有三千年的歷史了。當然,可能在周武王之前就已經有人用過,或者已經出現了,但即使有,也不會太久,因為在商人使用的甲骨文中還沒有發現 過“國”或“或”(與國字相通)二字。

  “中國”的本意是什麼呢?這還得從“國”字說起。“國”與“或”字相通,原意是指城、邑。當 先民因農業的發展而定居下來以後,以部落首領的居住地為中心,逐漸形成了初期的居民點和城市,城裡稱為國,城外近處就叫做郊人。開始時,國的差別並不大, 但以後有的國發展較快,有的則已經擴充套件到原來幾個國的範圍。於是大的單位就被稱為“邦”,小的單位還稱國。再行後,由於一位首領或一個宗族已經擁有不止一 個城、邑,即不止一個“國”,因而就將其主要的、或首領居住的城邑稱為“國”;這也就是以後將都城稱為“國”的來歷。

  正因為一個“國”不過是一個部落或一個宗族的聚居地,所以一般範圍很小,大的也不過相當於今 天一個小縣城,小的大概只等於一個“三家村”。由於絕大部分國人也得從事農耕,國中也包括大片農田,所以一個國的範圍比單純的居民點還是要大些。可以想 像,這樣的國的數量必定很多。相傳大禹召集各國在塗山(今地說法不一,以在安徽蚌埠市西淮河南岸一說較早)聚會,據說參加並表示接受大禹領導的有“萬國” 之多。當然,“萬”並不是實數,但數量一定也不少。到商朝第一位君主湯的時代,已經減少到3000多個。周武王出兵攻打商紂王,到達盟津(一作孟津,今河 南孟津縣西南黃河上)時,原來歸屬於商的國(史稱諸侯,實際是用了以後的名稱)有八百個投向周王。到周武王滅商後,分封諸侯,據說還有1773個。

  西周時,周王被稱為天子,由他分封或得到他承認的國稱為諸侯;但無論天子還是諸侯,他們居住 的城邑都是“國”。既然同時存在那麼多的國,在名稱上就漸漸產生了區別。天子所住的“國”(京師)處於中心、中樞地位,理所當然地被稱為“中國”。前面提 到,周武王在滅商後,認為上天將“中國”交付給了他,就是因為已經佔有了商的京師。《詩經.大雅》中的《民勞》篇中“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 以綏四國”的詩句,很清楚地說明,所謂“中國”就是指京師。


一般樹葉稀疏的一面是什麼

  一般來說,樹木的向陽面樹葉稠密,背陰面樹葉稀疏。對於北半球是南面樹葉稠密,北面樹葉稀疏,南半球相反。但是也有例外情況,例如樹木南邊緊靠一面高牆完全遮擋了南面的光線,這棵樹就會是北面樹葉稠密,而南面樹葉稀疏。   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 ...

樹葉茂密的一面是什麼稀疏的一面是什麼

  1、年輪樹葉茂密的一面是南面,稀疏的一面是北面。   2、年輪是指樹木內的細胞和導管每年重複一次由大到小,材質由松到密的變化,從而就形成了色澤、質地不同的一圈圈環紋。   3、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橫斷面上的同心環紋。常見於溫帶的喬木與灌木,通常每年一輪。在溫帶地區年輪界限明顯。熱帶地區由於一年內氣候變化不大 ...

大樹年輪稀疏的一面是什麼

  對於北半球來說,南邊長得快,年輪稀疏,北面長的慢,年輪要密一些。對於南半球來說,北邊長得快,年輪稀疏,南面長的慢,年輪要密一些。通常北半球朝南的一面較朝北的一面溫暖,所以得一面年輪較寬。年輪的寬窄可以瞭解樹木的經歷以及樹木與當時當地環境氣候的關係。在優越的的氣候條件下,樹木生長的好,木質部增加的多,年輪也 ...

鍋蓋為什麼放鍋蓋

  鍋蓋面放鍋蓋是為了提高湯水的煮沸溫度,“鍋蓋面”是在麵湯沸騰的時候,由於鍋蓋壓在最沸騰的地方,不會產生溢鍋撲湯的現象,麵湯始終處於高溫,麵條始終處於強力煮的過程中,因此,麵條爽滑筋道,口感又好。   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中國十大名面之一,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蘇省鎮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傳統美 ...

鍋蓋是哪個城市的傳統美食

  1、在江蘇鎮江市有一道地方特色傳統美食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也是中國十大名面之一,它就是鍋蓋面。鍋蓋面與普通的面不同之處在於它的面本身,麵條用的是“跳面”,也就是需要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 ...

枝葉茂盛的一面是什麼

  南面。樹葉茂盛的一面是南面,稀疏的一面是北面。年輪較密的一面是南面,較疏的一面是北面。   指南針:   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 ...

年輪稀的一面是什麼

  年輪樹葉茂密的一面是南面,稀疏的一面是北面。年輪是指樹木內的細胞和導管每年重複一次由大到小,材質由松到密的變化,從而就形成了色澤、質地不同的一圈圈環紋。   樹木內的細胞和導管每年重複一次由大到小,材質由松到密的變化,從而就形成了色澤、質地不同的一圈圈環紋。   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橫斷面上的同心環紋。常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