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作為我國的農曆新年,在河南民間習俗中是一個古老而又最為隆重的節日。過了“臘八節”就可以聞到“年”的氣息了,進入臘月二十三統稱“小年”,也是送灶神的“祭灶日”。人們都要趕集買灶糖,晚上祭灶。之後,過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了,一邊忙於購置年貨,一邊要清理灶臺几案,打掃屋宇積塵,這種被群眾稱作“去穢”的活動,既清潔、美化環境,又有除舊迎新的意思。
每逢春節前,無論城鎮還是農村,鄭州家家戶戶都愛貼上紅豔豔的對聯、年畫、門楣,正廳貼“福”、“祿”、“壽”等紅紙或五彩福符。鄉村農戶就連窗戶、豬舍、牛舍、雞鴨禽舍,甚至井上、灶臺上都貼上“福”、“春”等小紅紙,象徵新春吉祥,以此烘托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臘月三十的晚上稱“除夕”,這是一年中最隆重熱鬧的夜晚。外出者多於前幾天已經回到家裡,閤家團聚祭祖吃年夜飯,民間一向有除夕“守歲”習俗,等待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門前張燈結綵,戶戶院內放鞭炮,接年迎喜神,促膝交談,以敘天倫,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盡情歡樂,通宵達旦,期盼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河南城內和農村,正月裡的各種慶祝活動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才告結束。初一俗稱歡慶日,迎春、祭祖、祀神、拜年是這一天的重要活動,這天人們都早早起來,梳妝打扮,吃過餃子後,人人都穿著整潔漂亮的新衣裳,堂前點起大紅燭,祭上糕點水果,依著長幼的輩分,先拜天地,再拜祖先,然後幼者向長輩叩頭拜年,稱“辭歲”,長輩發錢給幼者稱“壓歲錢”,祝賀他們又增加一歲。下午出外再到親友家拜年,互相問候和祝賀。舊時多數以下跪叩頭和撅屁股作揖拜禮,現多行鞠躬禮。農村還時興同族長輩帶領本族親屬,挨門挨戶拜年,相互問候,恭賀新年快樂,說一些“新年如意”、“恭喜發財”的吉利話。
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兒帶女婿給父母拜年日;初三是祭奠亡父母日,給已故父母拜年;初四為給外祖父母拜年日;初五回拜遠房親戚,探朋訪友,相互拜年。鄭州、開封等城市民間還有逛廟會、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猜燈謎等各種遊藝活動,熱鬧而富有情趣。正月十五“燈節”又叫“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觀花燈,是新年活動的又一個高潮,過了這一天,新年活動全部結束,民間又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所有這些春節傳統的良風美俗,都表達著人們祈求國泰民安、連年豐收、生產發展、生活幸福的祝願。
河南每個市過年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像駐馬店是除夕晚上拜年,南陽這邊是初一早上拜年,過年包餃子的方法也不一樣,南陽這邊的餃子皮是軋面機軋的,鄭州那邊是用手杆的餃子皮。
導讀:春節裡,我們會見到許許多多的好吃的,除了年夜飯上的美食,還有各種各樣特色的零食和小吃,不過南北方食俗總是不同,那麼南方人過春節的風俗吃什麼呢?想知道南方春節飲食習俗,南方人過春節一般吃什麼食物,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南方人過春節的風俗吃什麼
1、吃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2、吃火鍋和魚
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
3、吃元宵
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
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
4、扣肉
扣肉和灌海椒是重慶人春節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菜餚,扣肉要做得肥而不膩、嫩滑爽口,有的還會加入梅乾菜,香氣撲鼻,或者直接吃,或者夾在麵餅裡吃。
5、團年魚、團年肘子和年糕
湖南春節一定要吃“團年魚”和“團年肘子”,取義“團團圓圓又一年,辭舊歲迎新年”,魚和肘子都要選個大的,越大就越豐盛、越吉利;在菜上還會撒滿辣椒,代表來年紅紅火火,欣欣向榮。
大年初一的第一餐湖南人會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糕是自家打出來的,磚塊大小,等到要吃的時候便切成塊,然後放進油鍋裡,兩面煎黃,再放進飴糖加水一起煮開,口感軟糯香甜。
6、三全、三糕、三丸和雞湯
湖北是魚米之鄉,在湖北過年,餐桌上一定要有“三全”、“三糕”、“三丸”。“三全”就是全雞、全鴨、全魚,“三糕”就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就是魚丸、肉丸、藕丸,少了這些,就少了很多年味。
南方春節飲食習俗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年貨,舉凡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江南風俗,年節前要預先做好新年米飯,盛放在竹籮中,上面放紅橘、烏菱、荸薺等果品及元寶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飯”。
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顯的差別。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餃子中放糖,祈求來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則在個別餃子中包一枚錢幣,誰吃到了誰就會在新的一年裡發財。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湯圓”、“糰子”、“圓子”,中間包糖為多,取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過年包餃子、南方過年做湯圓的習俗仍然極為普遍。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
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春節吃年飯時,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魚,取年年有餘之意。在我國的南方,魚是整個宴席的最後一道菜,大家並不是真正的去吃這一道菜,只是端上來擺擺樣子,象徵意義更足,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餘。
初一四樣早點的講究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幾乎每個民族都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按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同時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這一天是過年的高潮,早上起來要先喝糖茶,然後用發糕、年糕等祭神,點上香燭、放幾串鞭炮,“這就表示迎過‘年’了,接著就開始吃飯。”雖然各地的風俗不同,但是吃什麼還是挺有講究的,年糕寓意“年年高”,麵條寓意“綿長”,湯圓寓意“團團圓圓”,饅頭寓意“滿”,“這幾樣是一定要吃的,寓意新年圓滿、有進步。”吃完中飯後才可以開門,向著“喜神”的方向走一段,表示迎喜神,新的一年就會快快樂樂。
初五要吃“財神飯”
正月初二開始,就可以走親訪友拜年了。拜年要按照“先長輩、後晚輩,最後是平輩和朋友”的順序來拜,因為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重視家庭,所以拜年時要排好名單,不能落下哪一個親戚。拜年也有忌諱的,第一家去的人不能姓“王”或“吳”,因為其諧音“亡”、“無”被認為很不吉利,若是親戚中有這兩個姓,要先繞開,拜完了一圈最後再去。“拜年時間也不宜過長,通常是說些吉祥祝福的話,稍坐片刻就告辭。”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孩子回孃家拜年。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掏腰包。回孃家只能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俗稱“食日晝”。到了初五,就是迎財神的日子,“福祿壽喜財”這五路財神都要好好拜。“這一天財神爺過生日,大家就要吃財神飯,即在麵條上放幾個銅錢,銅錢不是真的,是由糖和麵粉做成的‘錢幣’。吃了財神飯,財神們就會在一年當中護佑眾生。”做生意的人也習慣在初五開門迎客,店老闆要在離自家店面最近的那個十字路口祭神,以祈求財神保佑。
“上燈圓子落燈面”
初八又稱“八仙節”,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這一天要製作各種小燈,點燃了祭拜它們,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初九被稱為“逛廟日”,老百姓要到廟裡進新年第一炷香。有的地方從這一天開始逛廟會,熱鬧的春節越發有趣。
“十五”元宵節是春節當中的又一個高潮,也叫元夕、元夜,俗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十三長燈、十五上燈、十八落燈。”等花燈落下,熱熱鬧鬧的春節也就結束了。“上燈圓子落燈面”,也就是說年十三、十八的主食即湯圓和麵條,既圓圓滿滿又情意綿綿,愛吃的你可不要忘記嘍!
窗花、剪紙是過年必不可少的,貼一張上牆,喜氣撲面而來。
1、又是一年的除夕,我早早地起了床,因為今天我有任務。是什麼任務呢?昨天晚上爸爸吩咐,今年的春聯由我貼。
2、“彤彤,你知道春聯怎麼貼嗎?”爸爸吃著早飯就問我。“還不簡單,只要貼齊,貼平就行了。”“哈哈,我就知道你不懂,你不要小瞧這小小的春聯,它的學問可大呢!”“爸爸,你快跟我說說呀!”“我簡單地說, ...
1、文廟又稱孔廟,是人們祭祀孔子的地方。聽大人講,在全國的許多城市都建有文廟。漳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也建有一座文廟。漳州的文廟坐落於充滿歷史烙印的老街區修文西路,它始建於宋朝,距今約有一千年,是一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漳州文廟不僅有南宋的朱熹在此講學,鄭成功、黃道周在這裡的祭祀孔子而且孔子的後裔也曾居住在 ...
河南人今年春節能回家過年嗎是時下大多數在外拼搏的人都有的疑問,畢竟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外工作了一年,大家都想著回家和家人團聚,不過由於時下情況特殊,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春節回河南過年要準備什麼證件。
河南人今年春節能回家過年嗎2022
看你所在地區的疫情控制情況。
河南人今年春節能回家過年 ...
中秋節不僅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很多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也包括苗族。
苗族“鬧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眾沐浴著如絲縷的月光,吹奏悠揚的蘆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們在“鬧月”活動中互相尋找意中人,互相表白,就像月亮和清水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百年之好。 ...
溫州人過春節的習俗:
1、貼春聯:除夕當天,各家大門、屋頂和房窗兩邊都用紅紙貼上春聯,俗稱“門對”,門楣上貼四個字,俗稱“橫批”,單扇門貼“大吉”兩字。正屋、廳堂、書齋以及豬、羊、牛欄,都貼上不同內容的春聯,以祈求吉祥平安和各業豐收。
2、分歲酒: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請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 ...
平潭人把過春節叫做“做年”。
這個“年”跟其他地方的傳說是相似的。相傳在太古時代,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常於歲末出來吞食人畜,人們就把歲末當作一個難關,故有 “過年”、“年關”的說法。
平潭人多為中原移民,民間流傳的過年習俗,即有中原的古風,又有平潭的特色。
撣塵:春節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 ...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1、肉孜節。又叫“開齋節”,它在封齋一個月後舉行,一般要過3天;
2、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在肉孜節過後70天舉行,家境好的要宰一隻羊;
3、諾魯孜節。維吾爾族最古老的傳統節日,在春分時節,相當於公曆3月22日。在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和傳統的“麥西萊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