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家夏鼐把這一發現稱為建國以來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成果,並指出河姆渡文化發現的意義在於“表示長江下游地區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那麼他們都是用哪些石器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河姆渡遺址兩次發掘範圍內發現大量幹欄式建築遺蹟,特別是在第四文化層底部,分佈面積最大,數量最多,蔚為壯觀。建築專家根據樁木排列、走向推算,第四文化層時至少有6幢建築,其中有幢建築長23米以上,進深6.4米,簷下還有1.3米寬的走廊。
這種長屋裡面可能分隔成若干小房間,供一個大家庭住宿。清理出來的構件主要有木樁、地板、柱、梁、枋等,有些構件上帶有榫頭和卯口,約有幾百件,說明當時建房時垂直相交的接點較多地採用了榫卯技術。
河姆渡遺址發現的原始藝術品可分為獨立存在的純藝術品和施刻於器表之上集實用和觀賞於一體的裝飾藝術兩大類,而以後一類數量居多,充分表現了河姆渡人的審美興趣和文明程度。藝術品中最為人稱道的是”雙鳥朝陽“紋象牙雕刻件,該器長16釐米、寬5.9釐米、厚約1釐米,形似鳥窩。
器物正中陰刻5個同心圓,外圓上部刻火焰紋,兩側各有一隻圓目利喙的鷙鳥向對而視。畫面佈局嚴謹,線條虛實結合,圖畫寓意深刻,有人說它象徵太陽,另有人認為是鳥在孵蛋,象徵對生命、生殖的崇拜。說明該器物具有強烈的宗教意義,原始先民已有複雜的精神生活。
陶器以夾炭黑陶最富特點。尤其在早期,無論炊器和飲食容器,都屬這種陶質。胎泥純淨,含鐵量僅為1.5%左右。以大量的稻殼及稻的莖、葉碎末為羼和料。工藝技術上比較原始,器物均為手製,不甚規整。據測試,燒成溫度為800~900℃,在缺氧的還原焰中燒製而成。胎質比較粗厚疏鬆,重量較輕,吸水性強。晚期階段,基本上仍用手製,但有的經慢輪修整。出現了三足器、袋足器等較複雜的器形,有的陶器燒成溫度提高到1000℃左右。
關於編結紡織,在河姆渡發現有蘆葦蓆殘片,採用二經二緯的編織法。質輕的木紡輪,連同大小輕重不一的陶、石紡輪。可供抽紗捻線之用。還發現了據認為可能屬於原始腰機部件的木質打緯刀、梳理經紗的長條木齒狀器、兩端削有缺口的卷布軸等。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製作比較發達,有耜、鏃、魚鏢、哨、錐、針、管狀針、匕、有柄匕、梭形器、鋸形器、鑿、匙等各種器物,廣泛使用於生產和生活領域。有笄、管、墜、珠等裝飾品。還有蝶形器(原料有木、石、骨、象牙4種)、靴形器等暫不明用途的器物。
磨製普遍精細,少數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圖案花紋或雙頭連體鳥紋,堪稱精美的實用工藝品。另有20餘件象牙製品,其中刻有雙鳥朝陽影象的蝶形器、鳳鳥形匕狀器、雕刻編織紋和似蠶紋的小盅等,顯示了當時的精湛技藝。
【結束語】993年在遺址西側建起了博物館,整座建築造型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鳥,表現了先民愛鳥、崇鳥的習俗。文物陳列館分三個展廳,以三百餘件出土文物精品為依託,輔以模型、木雕、燈箱、照片等,展示了七千年前先民的生產生活內容和精神面貌,反映了先民的勤勞和智慧。觀覽其中,您將為先民的創舉深深地歎服。
相同點: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幾乎是同時出現的,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都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階段,這一時期,人們過著定居生活,進入原始農耕時期,並且普遍使用石器,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不同點:
河姆渡文化出現在長江流域,半坡文化出現於黃河流域。
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而半坡居民種植粟。
半坡居民有較高的製陶技術,可以製作彩陶,會紡織。
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幹欄式房屋,他們過定居生活,用船、筏載人和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豬,狗和水牛等牲畜,還會挖掘水井。
幹欄式房屋是遠古時代南方百越部族的建築風格,考古發現最早的幹欄式建築是河姆渡幹欄式建築,古時流行於南方百越族群的居住區。
相同點:
1、都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都處於原始社會後期)。
2、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發展。
3、都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
4、都使用磨製石器。
5、都會製造陶器。
不同點:
1、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處於黃河流域,河姆渡人處於長江流域。
2、種植的農作物不同:半坡人 ...
1、河姆渡人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河姆渡遺址二次考古發掘,均發現了由稻穀殼、稻稈、稻葉與木屑砂土相間組成多層次連續堆積 ,每層間距 2~ 10釐米不等,總厚度達 100 釐米,但不連片。
2、河姆渡人介紹:河姆渡人是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過定居生活,住幹欄式房屋,用船、筏載人和物、 ...
河姆渡遺址發現的原始藝術品可分為獨立存在的純藝術品和施刻於器表之上集實用和觀賞於一體的裝飾藝術兩大類,而以後一類數量居多,充分表現了河姆渡人的審美興趣和文明程度。那麼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是河姆渡人的陶器藝術,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把這一發現稱為建國以來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成果,並指出河 ...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把這一發現稱為建國以來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成果,並指出河姆渡文化發現的意義在於表示長江下游地區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這裡當時已有相當發達的文化。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長江流域生活的人們吧。
河姆渡南面的四明山,北面姚江平原中部的慈南山地和東面南北走向的烏石山、羊角尖山、雲山等低山丘陵三 ...
導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河姆渡人,他們在以前是過著氏族生活,耕作、養殖牲畜、打獵等。那麼,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哪個流域?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
在長江中下流流域。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過定居生活,住幹欄式 ...
河姆渡人一般生活在長江下游,他們距今已經有7000多年。河姆渡文化指的是長江下游以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其最具特色的就是黑陶製品,另外幹欄式房屋也是河姆渡文化建築上的特色之一。河姆渡人是定居生活,會使用石器,還會培育水稻,飼養家畜。
河姆渡人一般生活在哪裡
河姆渡人一般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地區,他 ...
河姆渡遺址是中國晚期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1954年前屬於浙江慈溪市),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那麼大家想知道他們那時候的房子是怎麼樣的嗎?想的話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河姆渡遺址兩次發掘範圍內發現大量幹欄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