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國有常是指治理國家有一定的法則。
2、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取自漢·劉安《淮南子·汜論訓》。
3、常:常規,國定的規律、法則。本:根本。
4、這兩句大意是:治理國家有一定的法則,就是以對人民百姓有利為根本,國家有諸多政誇措施,也有諸多規章制度,所有這些都應以利民為出發點。可用於論述治國施政如何抓住根本。
1、治國有常是指治理國家有一定的法則。
2、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取自漢·劉安《淮南子·汜論訓》。
3、常:常規,國定的規律、法則。本:根本。
4、這兩句大意是:治理國家有一定的法則,就是以對人民百姓有利為根本,國家有諸多政誇措施,也有諸多規章制度,所有這些都應以利民為出發點。可用於論述治國施政如何抓住根本。
1、古語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出自西漢時期劉安的《淮南子·氾論訓》。《淮南子·氾論訓》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屬於雜家作品。《戰國策》和《史記》在評論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時,都用到了這句話。
2、原文節選:
魯昭公有慈母而愛之。死為之練冠,故有慈母之服。陽侯殺蓼侯而竊其夫人,故大饗廢夫人之禮。先王之制,不宜則廢之;未世之事,善則著之;是故禮樂未始有常也。故聖人制禮樂,而不制於禮樂。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為上。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夫夏商之衰也,不變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襲而王。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治國有常而立民為本出自出自《淮南子·汜論訓》,意思是治理國家有不變的法則,但最根本的是讓人民獲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緊要的是讓政令暢通無阻。
治國有常出處
出自西漢時期劉安的《淮南子·氾論訓》。
原文節選: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夫夏商之衰也,不變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襲而王。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譯文:如果對民眾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適合實際情況,就不必一定要遵循舊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紂不改變陳法導致了滅亡;夏禹、商湯、周武王不因襲舊法卻興旺發達而稱王。
《淮南子·汜論訓》
《淮南子·氾論訓》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宗室劉安招致賓客,在他主持下編著的。據《漢書·藝文志》雲:“淮南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注曰:“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說的內篇所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