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的藝術魅力有一種廣施天下的容量,她並不只對本鄉本土的人們給予惠澤;作為一個古老的樂種,她被譽為一部活的古代音樂史;作為一種現實的音樂生活,她以旺盛的生命力存活於民間的沃土之中。

  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古老樂種——南音,舊時在泉州又被稱為“弦管”。

  南音所使用的琵琶是曲項琵琶,它最早是在東晉時期由波斯經新疆、甘肅一帶傳入我國的。它的演奏方法與彈奏姿態與開元寺大雄寶殿飛天樂伎和敦煌壁畫中的描繪極為相似。 而橫抱琵琶的彈奏姿態由魏晉歷經隋唐,一直延續到了五代時期。五代時期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中,就有曲項四弦琵琶和拍板兩件樂器。拍板,又叫檀板,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打擊樂器,據說,目前只有南音這古老的樂種還在使用它。泉州南音使用的洞簫稱作南音洞簫,是一件古老、珍貴的傳統吹管樂器。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只流行於閩南、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華人華僑居住的地區。洞簫音質好壞,取決於它的製作工藝和選材,目前,只有泉州、晉江等少數地區和臺灣有人能夠製作。

  泉州南音由譜、指、曲三大部分組成。 譜是唐大麴遺存,詞的內容多與戲文相關,曲的結構形式與元曲有直接聯絡。泉州南音還吸收佛曲、道情的東西,吸收楚歌、吳歌、潮調及閩南地方音樂,並吸收弋陽腔、青陽腔、崑腔。演唱時的一般位置固定為:演唱者執拍板居中;其左邊,上方為洞簫,下方為二絃;右邊,上方為琵琶,下方為三絃。演唱程式固定是“指頭譜尾”,就是說開頭一定要合奏一套或一折“指”,最後一定要奏譜“煞尾”;中間演唱也要按“支頭”順序來進行。要“起曲頭”,就是每個支頭要有帶頭唱的人,他唱的曲屬於哪個支頭,其他人就要跟著唱這個支頭的曲。若轉換支頭,則須唱“過支曲”作為轉折的過渡、連線。上一個唱完,下一個接過拍板接著唱,伴奏樂器基本沒有間斷。樂器演奏也有其規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揮樂隊的作用;三絃和之,猶如“琴瑟和鳴”;而洞簫與二絃的關係,洞簫為主,二絃為輔,“簫咬弦,弦入簫”,即所謂“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

  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還是音樂內容,始終都保持著古代中原的古風古味,研究價值高,欣賞價值也高。代表曲《八駿馬》、《梅花操》等。

  祭郎君是泉州南音館、閣中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郎君,是指五代時期後蜀的亡國之君孟昶,他精曉音律,善作詞曲,歷代民間藝人對他都十分尊崇。不知從何時起被南音社團奉作先師樂神。 晉江深滬鎮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經有了弦館組織。而御賓南音社則是一個有著370多年曆史的南音社團。 在這個古老的南音社中儲存著一把有著兩三百年曆史的南音琵琶。因其在聲音清澈明響亮如頑石迸裂,被稱為“裂石”。 清朝末年,裂石的主人因年事已高不能再彈奏此琴了。而御賓社中的另一位琵琶高手對此琴心儀已久,多次上門以求相讓,卻都被裂石的主人婉言拒絕。羞怒之下,他背井離鄉走遍泉南各地,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尋覓到了一把音質出眾的琵琶。欣喜之中,他為這把琵琶取名“賽裂石”。

  然而,“賽裂石”的聲音依然趕不上“裂石”。這近於殘酷的現實給了這位愛琴如命的南音人致命的一擊。物換星移,幾經輾轉。“裂石”和“賽裂石”都幸運地回到了御賓南音社中。今天,它們依然在用琴聲訴說,訴說著在歲月的流逝中南音弦友的悲歡離合。

  泉州南音是被稱為“雅集型”的傳統音樂。她有著嚴格穩定的師承關係,在演出方式和曲目上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南音愛好者稱作南音子弟,他們互稱“弦友”,只要有幾位弦友相聚,即可組成南音社團,他們大多有著共同的音樂需要和惜護傳統文化的熱情。流水不腐,百川歸海。傳統就像是一條河流,流過千年歲月卻依然奔騰不息,而古老的南音就像是這條大河中的一朵絢麗的浪花。她飽含著源頭的活水;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靈。

漢族傳統音樂“活化石”: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漢族古樂。泉州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漢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南曲在漢族民間流傳,有賴於社團組織的傳承和傳播。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泉州文化吧。

  在福建泉州一帶,有一種使用四件傳統絲竹樂器和一些小打擊樂器演奏的古老音樂,這種樂器簡陋古樸,看起來很不起眼,但當她們奏起“譜”(器樂曲)和唱起“曲”來,那古遠優雅的旋律,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歌聲,無不扣人心絃,令人久久難以忘懷。而歌唱者嚴守以泉腔閩南語(或稱泉州方言)“照古音”咬字吐音做韻的歌聲,外地聽眾如果不看幻燈字幕往往很費解。但這恰恰是消失了1000多年的中原古樂與久遠的“河洛語”相融合的遺存,過去被稱為“泉州弦管”,今稱“泉州南音”。

  當年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的趙渢先生於1985年在泉州組織成立“中國南音學會”時,鄭重地宣稱泉州南音是“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上海音樂學院葉棟先生,生前參照泉州南音琵琶定弦法破譯了“敦煌古譜”,可見兩者之間有相通之處。“敦煌古譜”只有25首,可惜又被劫去法國,難得一見,而南音“虛譜無詞”的器樂曲譜就有12大套,有譜有詞的“指套”有36套至48套,散曲多達2000首左右。音調分四個“管門”,108個“滾門”,又儲存了唐燕樂〔雙調〕〔越調〕、[背雙〕的調名和唐教坊的〔拂(諧音作舞)霓裳〕、[杜韋娘〕、〔玉樹後庭花〕等等曲名。是一個積澱大量古代音樂資訊的寶庫。

  公元3至6世紀,“泉州南音”隨佛教傳入中土,其演唱形式是,左邊分別為吹尺八(今稱洞簫)和拉二絃者(宋以前稱奚琴),右邊分別為橫抱曲項四弦琵琶和三絃者;唱者居中執拍板而歌。這種演唱形式,與漢“相和歌—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極為相近。而其主要樂器,無不是漢唐的傳承,可以與《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刊載的古樂器互為印證。

  泉州美稱“溫陵”,有較好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從晉代“衣冠南渡”和唐宋的三次大移民,以及先後入閩的大量官兵,有一部分就居留在泉州。而宋室南遷,趙匡胤嫡系皇族“南外宗正司”在泉州一住就是147年,人口發展至3000多人。中原來的人群自然把中原音樂帶來,把他們的家鄉話“河洛語”也帶來泉州,而且反客為主成為泉州的主流語言,一直儲存至今。來自中原的音樂用“河洛語”演唱,就是“泉州弦管”或稱“泉州南音”,而南音又從戲曲中吸取優美的唱段作為它的散曲與套曲。曲與戲的互相依存、互為滋養,便形成了一個興旺發達的戲曲家族,成為閩南人在漫長農耕時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生活內容。並逐漸形成了一個約有5000萬講閩南語的南音文化圈。成為維繫海內外閩南人鄉音鄉情的精神紐帶。

南音的歷史

  

  南音又稱“南曲”、“南管”、“南樂”、“弦管”、“郎君樂”、“郎君唱”等,各地名稱不一。“南樂”乃就流傳地域而言,如廈門大多稱“南樂”;“弦管”指南管音樂以絲竹簫弦為主要演奏樂器,古代大多稱“弦管”;“郎君樂”、“郎君唱”指的是南管樂者祀奉孟府郎君為樂神。還有稱“錦曲”、“五音”等。

  南音從中原走來

  我國黃河流域的中原古樂的許多遺響與南音有相似之處,如先奏的五音之樂、音階與宮調理論;宮角繞商等多重角的旋法特點;漢代的譜式記號及漢藺相和歌的"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之演唱演奏形式;清商三調、相和五調等等均能在南音之中找其蹤影。(拙挫文:《南音標準音諸問題》對以上現象已作了詳細詮釋,此文故之)難怪《泉州府志》載有明萬曆年間的晉江寒儒蘇浚作詩云:"滿徑蒼蒼煙雨突,長空浪卷曉雲沈。江頭不斷清商曲,留得春風與客心。"蘇浚是位南音愛好者,他所指的清商曲若不是南音又能是什麼呢?因此,古時泉州南音很可能也有清商曲之稱謂。

  中原古樂之所以存活於泉州南音之中,這與歷史上的幾次大移民現象不無關係。永嘉之亂(公元304-309年)晉人衣冠南渡。宋太平寰宇記:"東晉南渡,衣冠士族,多萃其地,以求安堵,固立南安郡(今泉州)景雲二年改泉州和晉安郡(今福州)。"泉州考古學家們還不斷髮現晉江流域一帶有大量晉人墓地,特別幾年前,於豐州茂霞村發現晉代一墓葬,存有"部曲印"之陪葬品,這更是這一史實的重要見證。然而,南遷的晉人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記住這一史實,同時表以對晉國故土的思念而把原命名為南安江的河流易名為晉江。東晉亡後,南朝統治的一百多年曆史,南遷在江左一帶的晉人,依然覺得江左不比南方太平、安定,因此又小批次地陸續由浙江入閩北、轉閩東,而最後又在這氣候宜人、土壤肥沃、偏安東南一隅,依山傍水,猶如世外桃源的晉江流域一帶沿江而居。 唐僖宗光啟年間(公元885-887年)自河南隴畝起義的王潮、王審治兄弟入閩,據有閩中五州,立為閩王,建立閩國。這次移民時間短而大批次。其侄王延彬在南安設定招賢院,招賢納士,中原士族如黃滔等紛紛遷地而南,一時泉州成為"海濱鄒魯"。此時的泉州經濟和文化已相當發達,已是"千家羅綺管絃鳴"的繁榮景象了。中原人的南渡,不僅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同時也必然帶來中原優秀的音樂文化,這對當時泉州的經濟與文化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也為宋元泉州的鼎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音與梨園戲交融發展

  為什麼南音古樂能世代相傳,久唱不衰,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在歷史程序中除了不斷吸收兄弟樂種的聲腔來豐富自己外,其決定因素是長期與梨園戲交融發展。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汴京(今開封)淪陷,北宋覆亡而遷都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趙宋皇族南外宗正司也自臨安遷往泉州。遺臣、遺民們紛紛南移,一時泉州成為南宋的陪都。這時泉州港處於興盛時期,有"東方第一大港"之美譽。由於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帶來文化的繁榮。以南音為基礎,以帶濃重的中州洛下正音的泉南腔為唱詞吐音,並加以故事化了的梨園戲,此時應運而生。應該指出,它與宋室南遷而帶來的宮廷文化如家庭班(又稱家班戲)不能說沒有關係。

  梨園戲以南音為母體音樂,以南音"曲"為主要唱腔,在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部分民歌以及其他戲曲聲腔,諸如弋陽腔、崑山腔、青陽腔、潮調來豐富自己,而形成"上路"、"下南"、"小梨園"流派。南音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由宮廷走向民間,又從民間搬上舞臺而形成一種個性獨特,雅俗共賞的傳統音樂。南音古樸、典雅、舒緩、低迴的音調卻最適合配以哀怨、憂傷、抒情、思念,特別是以愛情為題材的民間故事,因而,極富感染力與民眾心靈相通,深受人們的青睞,有雄厚、堅實的群眾基礎。

  《明刊閩南戲曲弦管選本三種》就有《陳三五娘》等梨園戲的痕跡。它不僅記有南音的滾門曲牌,同時還標有唱詞及南音工×譜的撩拍記號,這說明南音與梨園戲的密切關係由來已久。

  梨園戲的產生不僅豐富了南音的"指"與"曲"內容,同時透過演出實踐而對南音的撩拍、樂器、定音等方面作了發展。撩拍方面由原來二分音符為一撩而緊縮為四分音符為一撩;樂器方面則由品簫代替洞簫;定音方面也由"以工為商"為標準音的洞管定音法,一改為"以×代工"的品管定音法。由於南音與梨園戲在歷史長河中互為滲透吸收,互為交融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從某方面而言,梨園戲對南音所作的改革更貼近現實生活,群眾也更樂意接受,這無疑起到完善南音和充實南音的作用,讓南音藝術更具生命力。

  不僅如此,閩南的其他地方戲曲,諸如提線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甚至薌劇(歌仔戲),它們在發展過程中也同樣從南音中吸收養分來豐富自己,如歌仔戲最富特色的大廣弦,不就是從南音二絃演化而來的嗎?同樣,閩南諸劇種在面向民眾的演出過程中又不斷地豐富了南音,實踐了南音,讓南音更貼近群眾、更深入人心,而成為人們的精神食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泉州南音“腳踏金獅”禮儀的由來

  1.過去,泉州弦管演唱時要搭錦棚,上面懸掛“御前清客”橫彩,邊上掛著木質銀絲宮燈,臺上正中安放著五把太師椅,左旁立有繡著黃龍的曲柄涼傘,演唱臺的佈置一切都按傳統的法度而陳設。整個舞臺張燈結綵、富麗堂皇,顯得特別有氣氛。

  2.舊時弦管的演唱和彈奏者皆為男性,他們非常講究衣著,一定要著長袍馬褂上臺演出。他們端坐太師椅,溫文爾 雅,行為舉止皆遵古風。發展到現在,南音演唱時更加講究禮儀,穿短褲、背心、拖鞋者嚴禁上臺演出。 3.演唱弦管時表演者有其固定的位置。五個座位次序是,歌者執節居中,歌者左邊上首為洞簫,下首為二絃。歌者右邊上首為琵琶,下首為三絃。其他的配器如響盞、小叫、木魚、雙鈴、四寶及扁鼓等,分立後面兩旁。 4.泉州弦管演唱者執節而歌的傳統,與南唐長卷《韓熙載夜宴圖》中的歌者所執的拍板相同。 一直延續著傳統的“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形式。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民族民間音樂當中,唯獨南音有此表演形式,地方特色鮮明。

  5.弦管樂器往昔以琵琶為重,坐在歌者左邊上首的“大位”,演奏時也應由琵琶彈奏者先行上臺入座,其他樂器彈奏者方可入座。後來“五少芳賢”晉京為康熙皇帝演奏時,康熙皇帝曾將洞簫接過來試吹,之後,此“大位”自然就讓給吹簫者。

  6.泉州南音演出時,臺上都擺有兩隻木雕小金獅子讓彈奏者墊腳,這種表演形式被稱為“腳踏金獅”。這種獨特的陳設和禮儀相傳起源於清康熙年間,與泉州南音晉京演出受到康熙皇帝的恩寵有關。

  7.弦管中的彈琵琶和二絃者,彈奏時往往都要蹺起二郎腿,這是為了防止樂器滑落。泉州南音晉京為康熙皇帝演奏時,在至尊的皇帝面前蹺起二郎腿,對帝王不恭敬也有失禮儀。泉州弦管高手不知怎麼辦才好。

  8.還是康熙皇帝有辦法,他靈機一動,命太監將龍椅之前的兩隻金獅子拿下來,一隻放在彈琵琶的腳前,一隻放在彈奏二絃的腳前,讓他們墊腳,防止樂器滑落,以便更好地演奏,自此,泉州南音樂手有“腳踏金獅”的榮耀。 9.“腳踏金獅”現在已演化為四隻金獅子,每個彈奏者都有金獅墊腳。泉州南音這種嚴格的演唱禮儀習俗, 古樸莊重,規範定型。“腳踏金獅”的禮儀展示了南音博大精深的內涵和藝術價值。


閩南的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嗎

  南音,又稱弦管、錦曲、南樂、南管,是歷史悠久的古老樂種,被譽為中國古典音樂的明珠,南音是閩南民間鄉土音樂,萌生於泉州。   特點:   一、南音樂曲的曲調,風格,有的與南戲音樂相互交融,有的直接吸收南戲選段和大唱段的樂曲,經加工改造,使之減少戲曲味,更符合南音的特點;   二、南音以拍板、上四管琵琶、洞簫 ...

雨閣什麼意思

  在閣樓裡面演奏南曲,樂聲輕妙,繞樑不絕,意境高雅純淨漸入忘我的情形。   南音也稱南曲,起源於唐,形成於宋,由中原移民將音樂文化其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的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的樂種之一,雨閣,樓閣,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望、藏書、供佛之用,雨閣,意境而已,非藏雨用。 ...

福建由哪三部分組成

  福建南音由指,譜,曲三部分組成,“指”即“指套”,是有詞,有譜,有琵琶彈奏指法的套曲,每套一般都由兩首以上同宮調的單曲聯綴而成,最多的達七首。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閩南地區的傳統音樂,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發源於福建泉州,用閩南語演唱。 ...

中國音樂的“活化石”-廈門

  眾所周知,南音不僅在閩南地區流傳甚廣,甚至還傳播到華僑眾多的東南亞地區,甚至有外國專家學者稱之為“東方古典藝術的珍品”。那麼,你想知道南音的起源嗎?想知道它是如何傳承的嗎?那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廈門文化吧!   一、起源   福建南音是曲藝的一種,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音樂文化的“ ...

具有濃郁南國地方色彩的說唱

  南音說唱是在木魚和龍舟的基礎上吸收了其他的地方戲曲的曲調,從而形成的。它旋律婉約而優美,有著濃重的南國地方色彩,南音說唱也是許多文人雅士喜愛的一種戲曲。本期的澳門文化為您帶來具有濃郁南國地方色彩的南音說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南音說唱,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大體上分兩類:“地水 ...

奎怎麼火的

  抖音短影片潘南奎往往會火,除開長得美,也有就是說以翻板Anglababy出名。據傳潘南奎以便變為baby,花了10億,或許,是韓元。非常是那抹代表性的微笑唇,真是和baby一樣,有時彷彿簡直baby自己。   而1989年出世的潘南奎,真容是韓國人,都是日本的網路紅人,171的個子給了她許多優點。她不僅把 ...

北快手什麼意思

  南抖音北快手的意思是長江以南的人玩抖音的比較多,以北的人玩快手的比較多。抖音,是一款可以拍攝短影片的音樂創意短影片社交軟體,該軟體於2016年9月上線,是一個專注年輕人音樂短影片社群平臺。使用者可以透過這款軟體選擇歌曲,拍攝音樂短影片,形成自己的作品。快手是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產品。快手的前身,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