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具有濃郁南國地方色彩的南音說唱

具有濃郁南國地方色彩的南音說唱

  南音說唱是在木魚和龍舟的基礎上吸收了其他的地方戲曲的曲調,從而形成的。它旋律婉約而優美,有著濃重的南國地方色彩,南音說唱也是許多文人雅士喜愛的一種戲曲。本期的澳門文化為您帶來具有濃郁南國地方色彩的南音說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南音說唱,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大體上分兩類:“地水南音”和“戲臺南音”。“地水”為卜卦術語,廣東將盲人稱為“阿水”,所以盲人所唱的南音稱為“地水南音”。

  地水南音常用的伴奏樂器有箏、簫、椰胡、秦琴、洋琴與拍板等,而伴奏樂器的數量通常不多於五件。大約20世紀初,地水南音被吸收到粵劇、粵曲音樂中,成為“戲臺南音”或”粵曲南音”。南音樂器包括秦琴、椰胡、簫、三絃、箏。

  地水南音—20世紀初,南音的主要演出場所為私人寓所、酒樓、街頭和妓院等。演唱者多為失明藝人,又稱瞽師、瞽姬或師孃。“地水”為卜卦術語,而廣東人將盲人稱為“阿水”,所以盲人所唱的南音稱為“地水南音”。大約20世紀初,地水南音被吸收到粵劇、粵曲音樂中,成為“戲臺南音”和“粵曲南音”。傳統的地水南音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已幾乎成為絕唱,而戲臺南音和粵曲南音至今仍為撰曲家所樂用。

  南音是用廣州方言演唱的說唱形式,也是粵劇、粵曲常用曲牌,有說它是在木魚、龍舟的基礎上吸收揚州彈詞(吳聲)等曲種的 曲調發展而成的,為了與廣東以外的吳聲區分,即以“南音”(南方曲調)名之,它比木魚、龍舟的音樂性強,因而作為獨立的曲種出現在舞臺上的機會很多。

  南音的句格、聲韻要求相當嚴整,有伴奏、有快板與過門音樂,旋律婉約優美,有著濃郁的南國地方色彩,早期的南音傳唱範圍多在文人雅士之中,傳統作品也多是傷春怨夢之作。

具有濃郁地方色彩——莆仙戲

  古代的一些富家小姐或者是婦人每天吃喝玩包括後院的內鬥也是十分無趣的,在古代沒有網路沒有電視的時候也會有一些有名的演員,他們就是戲子,上演一些有趣的戲劇。本期小編帶你去莆田文化了解莆田有名的莆仙戲。

  莆仙戲,因形成於興化地區(今莆田、仙遊),用興化方言演唱,故俗稱“興化戲”。1952年經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更名莆仙戲。它流行於莆田、仙遊兩縣、惠安縣北部及福建南部興化話流行的地區。

  莆仙戲音樂屬興化腔,以“南北曲”和古曲為主體,吸收道釋曲、里巷歌謠、民歌小曲等融合而成。

  劇種形成於宋末元初。早期的“興化七子班”有7個角色行當,即生、旦、靚妝、末、外、貼、醜。從清初開始出現“八仙子弟”的體制。

  因演正戲之前,常加“弄八仙”,因“七子”不足“八仙”之額,故加老旦湊成“八仙子弟”,即生、旦、淨、末、外、老、貼、醜,俗稱“八陽”或“八豔”;淨角俗稱“靚妝”。

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二人臺戲曲音樂特色

  對於每一種戲劇來說,都有其特有的特色,無論是表現在音樂還是語言,亦或是服裝,都有其特點讓人們記住。下面,要介紹的是關於二人臺文化,二人臺的戲曲音樂特色。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1、音樂

  二人臺的音樂是以當地山曲民歌“社火玩藝”中的的秧歌小調和道情戲中的部分樂曲基礎,又吸收了內蒙民間小曲以及陝北民歌中的一些曲調的特徵而成,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二人臺的音樂分腔和牌曲兩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調,有些經過各種速度的變化處理,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礎上的器樂化。此外還吸收、借鑑了古牌曲、民間吹奏樂等,使其越來越豐富。

  演奏和伴奏時,主要有揚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塊瓦等樂器。音樂具有優美、清新、秀麗、明朗等特點。

  2、表演

  二人臺分硬碼戲、帶鞭戲與對唱三大類。硬碼戲注重唱、念、做,要求表演者有較好的嗓音條件;帶鞭戲注重舞蹈表演;對唱由二人交替演唱。

  3、唱腔

  二人臺的唱腔,基本上是專劇專曲,一曲一調。根據劇情變化,演唱時用慢、中、快的三拍式速度。

  二人臺的傳統音樂唱腔比較豐富,多數是在一些民歌小調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最基本的曲調有“爬山調”和“爛席片”,此外,還吸收了其他民歌的曲子和其他劇種的一些曲牌,以豐富其表現力。其音樂形式,基本上屬於民歌結構,因而作為戲劇音樂還是很不成熟的。

  為了演唱方便,表演通常只有兩人,即一生一旦,或一醜一旦,有時一人可以交替飾演幾個角色,俗稱“摸帽戲”。隨著二人臺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有的開始嘗試由多個演員表演陣容較大的梆子戲劇目,取得較好的效果。

  4、樂器

  二人臺主樂器有“三大件”——枚、四胡、洋琴。藝人稱“枚為骨,四胡為肉,洋琴為衣著,“三大件”互相配合,互相填補,各抒所長,成為協調,統一豐滿華麗的音樂,此外還有梆子、四塊瓦、嗩吶、鑼、小堂鼓等伴奏樂器。之外,後來在“三大件”之外還增加了二胡,中胡,琵琶、笙、阮、大提琴、等管絃樂器等,音樂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多彩。

  5、道具

  二人臺的服裝、化妝仿效晉劇。道具簡單,主要有扇子、手絹、霸王鞭等。二人臺在表演上既有草原遼闊粗獷的風格,又有北方憨直奔放的品味,深受蒙漢兩族人民喜愛。


具有濃郁宗教色彩的赫哲族薩滿舞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赫哲族的薩滿舞影響極為廣泛。薩滿是北方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起源極早、流傳久遠。薩滿世界,萬物有靈,天人合一。薩滿舞中的文化內涵很有特色。在赫哲族文化中,跟小編一起了解下赫哲族薩滿舞的獨特魅力。   赫哲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語言,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這種特殊性,決定了這個民族舞蹈藝術的發 ...

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侗族日常食俗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具有悠久的民族歷史。民族文化也各有其獨特性。民族飲食習俗就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飲食習俗都是從古代就流傳至今的。今天帶大家走進侗族文化,讓大家品嚐不一樣的人間美食,吃貨們準備好了嗎,趕緊過來吧。   侗族食俗-基本簡介   侗族分佈在中國南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毗鄰處。侗族種 ...

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轉場舞

  能歌善舞的布依族人民,創造出多姿多彩的布依族文化。布依族人民無論是在田間勞作還是日常生活都喜歡唱歌跳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布依族有個很重要的舞蹈那就是轉場舞。   轉場舞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而且文化底蘊也是不可估量的,那麼,大家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轉場舞吧。   布依族轉場舞,布依語稱“ ...

地方色彩濃郁的民間曲藝--祁陽小調

  祁陽小調是衍生並流佈於湖南祁陽的一個民間曲藝,也是永州北部的祁陽廣泛流傳著一種民間小曲。這種民間小曲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發展,也慢慢的形成了有詞有曲的小調。那麼,大家對於這種地方色彩濃郁的民間曲藝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祁陽小調的曲體結構   祁陽小調的 ...

的歷史

     南音又稱“南曲”、“南管”、“南樂”、“弦管”、“郎君樂”、“郎君唱”等,各地名稱不一。“南樂”乃就流傳地域而言,如廈門大多稱“南樂”;“弦管”指南管音樂以絲竹簫弦為主要演奏樂器,古代大多稱“弦管”;“郎君樂”、“郎君唱”指的是南管樂者祀奉孟府郎君為樂神。還有稱“錦曲”、“五音”等。   南音從中原 ...

泉州

  泉州南音的藝術魅力有一種廣施天下的容量,她並不只對本鄉本土的人們給予惠澤;作為一個古老的樂種,她被譽為一部活的古代音樂史;作為一種現實的音樂生活,她以旺盛的生命力存活於民間的沃土之中。   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古老樂種——南音,舊時在泉州又被稱為“弦管”。   南音所使用的琵琶是曲項琵琶,它最早是在東晉時 ...

閩南的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嗎

  南音,又稱弦管、錦曲、南樂、南管,是歷史悠久的古老樂種,被譽為中國古典音樂的明珠,南音是閩南民間鄉土音樂,萌生於泉州。   特點:   一、南音樂曲的曲調,風格,有的與南戲音樂相互交融,有的直接吸收南戲選段和大唱段的樂曲,經加工改造,使之減少戲曲味,更符合南音的特點;   二、南音以拍板、上四管琵琶、洞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