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到魏晉南北朝時,才開始出現了做生日的風俗,但出於孝親觀念,雙親健在時才可以做。後來,即使雙親亡故,也有人依然做生日。唐代更把生日慶賀與祝壽古禮結合起來,並傳承後世。
泉港一般以49歲(虛歲)為分界,49歲之前做生日稱賀生,之後稱為做壽。如79歲,人們雅稱“某翁(或某太夫人)七秩晉九大壽”。49歲以下的人過生日,都要吃雞蛋麵,面線和雞蛋分別寓以長壽和圓滿之意,有的還煮其它佳餚,全家人一同聚餐慶賀,享受天倫之樂。壽慶儀禮更為人們所重視,父母都健在,當年父母一方做壽,子女要敬奉雙親各一份壽禮。
滿49歲開始,每十年一大慶,歲數逢九逢十都要舉辦壽慶,境內都稱為“做十”。一般是逢九慶壽禮儀較為隆重,逢十慶壽禮儀較為簡易。泉港大部分地區壽者是在生日當天做十,而南埔、界山一帶做十的日子卻都定在正月初三,也就是女兒女婿日,生日當天只是按一般做生日的禮俗進行。至於人們為何逢九做十,一說“九”與“久”諧音,寓有“歲壽長久”之意,謂之歲壽可添不可減;一說方言“九”和“狗”諧音,人們忌諱之,故逢九即說做十。兩者都體現了泉港人對數字的講究。境內一般認為:“二”謂一雙,成雙成對,覺得吉利;“四”與“死”諧音,極其禁忌;“八”恰與相命的生辰“八”字相合,視為理想;“九”,與“狗”諧音,故極禁忌;“十”則有十全十美、圓滿的意思。
舊時富裕人家做十,先要佈置壽堂,在壽堂上掛著紅燈、大彩、壽幛、壽聯,正堂還有一幅由一百個壽字拼成的百壽圖,長案上紅燭高燒,擺放著麵粉做成的大壽桃。那時亦有拜壽之禮,民俗認為清早為陽中之陽,故拜壽時間都安排在早晨。一般只讓子女和女婿、媳婦和內外孫拜壽,其他親友若要拜壽,則只拜百壽圖。有的人家當日還會請戲班子演戲慶賀,大辦壽筵宴請來賓,場面隆重非常。
新中國成立後,壽慶之禮較為簡樸。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逐漸進入老年人社會,慶賀長壽之風日趨盛行。慶壽時,要備辦禮物祭祖,親友送面線、雞蛋、燭、炮等來慶賀,主人設壽筵答謝。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生活寬裕人家還會出錢演電影,慶祝親人做十。
出嫁的女兒若已育有子女,逢孃家父母做十,要帶豬腳、面線、雞蛋、酪花和壽桃粿等上門拜壽。如孃家兄弟為父母舉行隆重壽慶,嫁出的女兒則要備辦十個盤一擔,裡面除燭、炮、衣、褲、鞋、襪、帽外,還有壽糕、壽麵、壽米團、壽龜、壽桃、綠豆、豬腳、花生等回孃家拜壽。父母高齡或夫婦雙壽,儀式更加隆重。受拜者收禮物時,除衣、帽、襪外,“麵食”類不能全收。
做十這天,凡是住在一起的嫡親兄弟,他們都要給“做十”者祝壽,但只煮兩大碗線面,面上鋪好佐料,每碗安放兩個剝殼的蛋。做十者通常是收一碗退一碗,表示謙讓。
泉港山腰、前黃一帶有成人“做大分”的習俗。人們認為嬰兒自呱呱墜地,養育到十六歲已長大成人,都託“王母娘娘”等神靈庇佑(參看本章第一節《做月內》篇)。所以當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要舉行成丁謝神禮儀,俗稱“做大分”。
是日請糊紙師扎一座“王母亭”,背對大門立在祭桌上,家中若仍供奉“王母娘娘”,則要奉請到亭中。王母亭配有金山和銀山圖樣,祭桌分為頂界和下界。頂界的供品是五果六齋,面、飯、茶、酒各三,香爐、孩兒燈、果合各一,牲禮視家中經濟備辦,糕一道,葷素祭碗普遍備八道或者十二道。下界備三十六個桃形磨糕,若年逢潤月加一個,用米篩盛著,篩中還擺飯、菜、湯各一碗,牲禮一道。
排列完備後,主人先上香,然後請道士在王母亭前唸咒請神。道士頭戴金冠,身著道衣,手執銅鈴,年屆十六歲的男丁站在道士背後捻香而拜。道士唸咒叩請王母娘娘、本境土地公、家中奉祀諸神、房中夫人娘媽降臨,主人在旁虔誠三斟酒。請神完畢,由姑姑或姐妹為跪在王母亭前的男丁披上紅布和插金花,寓意來日出人頭地。
接下來“稱金紙”,用紅紙包著紙幣或硬幣作秤錘,給道士為主人備辦的金紙稱重量。稱金紙時稈尾一定要翹得高高,才顯得金紙的豐厚。男丁雙手要壓在盛金紙的筐沿,旁邊兩個男人用扁擔將掛著一筐金紙的秤桿抬起,道士按秤桿,喊道:“一翹升(足重的意思),孩童保平安。”並叮囑成年者“從此不再是小孩了,要孝敬父母,努力打拼,早日成家立業……”等勉勵之言。所使用的稈和扁擔的頭尾要用紅紙貼封,筐繩用紅繩繫結。
一切完畢,道士就辭神燒王母亭,表示敬送王母諸神上天。男丁將戴在脖子上的紅布和金花送到自己的房中,主人捧著下界的磨糕在金紙灰上左右各篩三圈,表示圓滿。
蘭州城關地區,男女達60歲時 (花甲),生日方稱為壽。普通人家吃一頓長面(意為長壽麵)作為慶賀。有地位的或富裕人家的老人壽慶,則要大辦。祝壽者送壽桃(點心)、壽幛、壽聯、衣料、現金等。80年代以來,歐美習俗傳入中國,祝壽者改送大蛋糕等,也有送煙、酒和營養品的。主人則置辦酒宴款待。
“滿月”、“週歲”,宴請親友。樂安縣男孩満15歲為滿丁之年,亦需宴請。
青壯年一般不行壽慶,有“三十沒人曉,四十無人知,五十吃只雞,六十來賀喜”之說。六十壽誕,操辦壽宴,親友來多送壽麵、壽燭、衣料、紅包(現金)等壽禮。
金溪、崇仁等縣壽宴為兩餐,頭天為“暖壽酒”,正日為“拜壽酒”。置壽堂,晚輩為之 ...
凡男女不及50歲者,只稱過生日,不稱壽慶。年滿50歲以上,才能舉行壽慶,接受兒孫和親朋好友祝壽。男性逢一(即51、61、71)、女性逢十(即50、60、70),謂之過大生日。富有之家,辦壽品,備宴席,設樂隊,張燈結綵,懸掛壽星、壽幛、壽聯,請戲班子演戲,為之祝壽,並通知親戚朋友來喝壽酒。屆時,賀客盈門,鳴 ...
壽誕:極為生日舉行慶祝儀式,俗稱“做壽”、“做生日”,一般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孩子10歲生日叫做“長尾巴”,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和衣物鞋帽以示慶賀。中、青年生日,沒有請客慶賀之例,俗諺“不三不四”,是說20、30、40不慶壽,逢這樣年庚,只增加一些葷菜而已。40歲不做壽,還因“四”與“死”諧音,做 ...
做生
舊時,富家至30歲即作生,含“三十而立”意,有“三十不做,四十不富”之說。鄞縣、寧海等地有“做九不做十”習俗,據傳起因於四十歲,因四與死諧音,故提早一年做生,以後推而廣之,相沿成習。做生排場較小,請親友赴宴,受請者送些生日禮品。
做壽
俗諺“富做壽,窮做親”。富家五十始逢十做壽,稱幾十大 ...
壽誕:極為生日舉行慶祝儀式,俗稱“做壽”、“做生日”,一般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孩子10歲生日叫做“長尾巴”,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和衣物鞋帽以示慶賀。中、青年生日,沒有請客慶賀之例,俗諺“不三不四”,是說20、30、40不慶壽,逢這樣年庚,只增加一些葷菜而已。40歲不做壽,還因“四”與“死”諧音,做壽不 ...
由浙江省寄往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的快遞屬於跨省快遞,若採用公路運輸,在正常工作日內,需要三天左右可以寄到。如果受週末休息的影響,需要四天左右可以寄到。若採用航空運輸,在正常工作日內,需要兩天左右即可寄到。如果受週末休息或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則送達時間會略有延遲。此外,若受到雙十一、雙十二等物流高峰的影響,則快 ...
泉港區,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市,位於福建省沿海中部,東臨湄洲灣,東和北臨莆田市城廂區和秀嶼區,南與惠安縣毗鄰,西南與洛江區相連。泉港區原系惠北地區。1996年成立肖厝經濟開發區,2000年12月28日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行政區,掛牌成立。地處東亞季風區,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是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