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戲的歷史由來,來源各有說法
泗州戲的歷史由來,來源各有說法
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在2006年5月20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對於泗州戲的歷史由來和來源卻各有說法。那麼,到底由來和來源是什麼呢?一起去了解吧。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與山東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血緣關係。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優美的唱腔,動聽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大江南北。
泗州戲的形成說法不一,許多人認為它發源於蘇北海州一帶,原是當地農民以“獵戶腔”和“太平歌”等民間曲調即興演唱的小戲,後傳入泗州(當時的州治今泗縣縣城,轄境約今安徽泗縣、五河、明光、江蘇泗洪、盱眙)並吸收當地民間演唱藝術,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戲。1920年前後,泗州戲才有固定的班社演出,並開始進入城市。
泗州戲原稱“拉魂腔”,又叫“肘鼓子”。叫它“拉魂腔”,是因為它唱腔優美迷人。叫它“肘鼓子”,多數人以為是它曾用狗皮鼓伴奏而得名,其實都說錯了。“肘鼓子”是由“周姑子”演變來的。
泗州戲的起源時間
《安徽省志·文化藝術志》也記載拉魂腔“距今約200餘年,相當於乾隆年間”。1986年首屆蘇魯豫皖柳琴泗州戲學術探討會期間,霍守義在《“拉魂腔”源頭初考》一文中,記錄過一份口碑資料。
從中國戲曲發展史上看,清代是地方戲曲蓬勃發展的時期。許多具有濃厚鄉土色彩的地方聲腔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滋生。“拉魂腔”應是在此大背景下產生的。
在清乾隆年間,中國戲曲界釀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花雅之爭”。地方諸聲腔與當時處於“正音”地位的“雅部”崑曲對峙競爭。雖然清廷統治者極力抑制“花部”諸聲腔的崛起與發展,甚至不惜動用行政手段來扶持崑曲,排斥、禁燬花部戲的演出。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地方戲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大獲全勝。從此,中國戲曲地方性聲腔在中國戲曲史上大放異彩。
綜以,贊同“拉魂腔”初步形成於清乾隆年間的說法。
泗州戲的發源地
關於泗州戲的起源地,可謂是眾說紛紜。《中國戲曲志·安徽卷》、《安徽省志·文化藝術志》、《泗州戲淺論》及其它相關資料提供了以下幾種說法:
1、源於江蘇的海州
2、源於江蘇徐州九里山
3、源於山東臨沂
4、源於山東滕州
5、源於山東歷城
泗州戲的最終形成:
l、皖北地區的音樂舞蹈元素是泗州戲形成的藝術基礎
2、優越的歷史文化條件是泗州戲形成的文化基礎
3、民風民俗是形成泗州戲的社會基礎
拉祜族米酒的歷史由來,米酒的製作步驟
酒的品種很多,有白酒、紅酒、啤酒等等。相信大家喝過的酒也不少,但是你對各種酒的歷史瞭解多少呢?有去了解過它們的製造過程嗎?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拉祜族文化看看拉祜族米酒的歷史由來,米酒的製作步驟。
拉祜族米酒:
拉祜族喜飲米酒。糯米為其首選原料,大米、玉米亦可用於釀製。製作方法與佤族“布來隆”等水酒的釀造基本相同。
米酒歷史由來:
人工釀酒是陶器的製造。否則,便無從釀起。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孔叢子》有言:“堯舜千鍾。”這說明在堯時,酒已流行於社會。“千鍾”二字,則標誌著這是初級的果酒。《史記》記載,儀狄造“旨酒”以獻大禹,這是以糧釀酒的發端。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糧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酒出。不少西方人都以為米酒是日本人的創造,但豈知,它實際上是中國人首先釀造的含酒精的飲料。而日本釀造清酒的技術是從中國引進的。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國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公元前8世紀,中國古代詩人也曾作詩描繪人喝醉酒的情景。至遲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國就發明了發酵釀酒的技術,使釀出的酒中酒精濃度比普通啤酒至少高三倍。
中國優越的造酒技術,在於最早使用曲來釀酒,並且還發現要提高酒中的酒精濃度,只要在發酵過程中不斷加進熟的並經過浸泡的穀物即可。這是世界第一流的釀酒技術,它釀出了高濃度的飲料。這種技術只是在數世紀前才流傳到日本以及世界各國。因此,可以講最早發明米酒的是中國。
傣族服飾款式圖片大全,男女各有特色
每個民族的服飾都是民族文化的傳承,沒有一個例外的,而大部分的民族,男女服飾都是相似的風格,但是傣族卻不是這樣,傣族女子服飾多裝飾物,能顯現出題目姣好的身材,而傣族男子的服飾則比較樸實大方。本期的傣族服飾帶你去看看傣族服飾款式圖片大全,男女各有特色。
傣族男女服飾各有特點
男子服飾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過去有紋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樸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保留著古代“衣對襟”、“頭纏布巾,喜掛背袋、帶短刀”的特點,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織“土布”。中山裝和西裝,已成傣族青壯男子的時裝。20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
女子服飾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將長髮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 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筒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髮挽髻,在髮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傣族婦女都喜歡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
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分門別類保護有法
本期我們來民族文化看看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蕪湖鐵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之一,鐵畫,也稱鐵花,安徽蕪湖特產,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鐵畫是以低炭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裝飾畫。
崑曲
崑曲是現存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起源於明代(公元14—17世紀)。崑曲的唱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對 ...
奉新華林書院的歷史由來,飽經滄桑
華林書院位於華林山上,素有文化名山,江南勝地之稱,是華林上是著名的道教聖地和仙源靈境之地。從古至今都吸引了文人墨客來此遊歷講學。本期的江西文化帶你瞭解奉新華林書院的歷史由來。
華林書院是江南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與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和鵝湖書院齊名,其位於華林浮雲山上。
華林書院
位於江西奉新浮林 ...
七夕節的由來,風俗又有哪些呢?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的,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七夕由來是什麼呢?有哪些風俗呢?下面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由來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 ...
... 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 ... 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 ... 亦賜茶,契丹使者辭行宴會上有賜茶酒之儀,辭行之 ... 。
宋代以前,茶文化幾乎是上層人物 ... 樓之東有“從行角茶坊”,而在封 ... 其間坊巷縱橫,院落數萬“各有茶坊酒店”。 ... 也比比皆是,小說《水滸傳》中有多 ... 民俗有人遷往新居,左鄰右舍要彼此“獻茶 ... :“或有從外新來鄰左居住,則 ... 使,獻遺茶湯,指引買賣之類。更有提茶瓶人,每日鄰里互相 ... 敬茶”之風遍及全國,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強大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 ...
風水植物各有各的擺法
中國風水學上認為一些植物的種類、屬性及擺放位置等,能夠影響人的命理,這樣的植物被稱為風水植物。植物的種類極其豐富、包羅永珍,其實也有五行之分,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不同的調治作用。不同的位置適合擺放的植物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千萬不可馬虎。
大門風水
關鍵詞:擋煞
推薦植物:魚尾葵、棕竹、仙 ...
撩妹不靠顏值靠才華,這些星座各有本事
有些人有著很高的顏值,這樣的人撩對方簡直就是輕輕鬆鬆。但是有一部分人,他們不一定有很高的顏值,但是卻有著一身才華或者好品質。雖然他們不能在顏值上面得分,可是公平才華這一點,他們就可以撩很多的人。那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雖然沒有顏值,卻可以用才華撩妹呢?
白羊座:情商極高
可以用才華來撩人,其實 ...
單身的快點進來,看看十二星座男友各有什麼特點
男朋友這奇怪生物,單身狗一般不知道怎麼使用。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介紹下12星座男友的特點,幫助你們以後更加方便、正確的使用男朋友。
金牛男:操作簡單的點餐機
“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不過當你擁有了一個金牛男友,再也不用煩惱啦,作為美食達人的金牛男就是你專屬的點餐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