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活著的原生態——白沙村彝族祭龍節

活著的原生態——白沙村彝族祭龍節

  活著的原生態——白沙村彝族祭龍節 □ 張成發 文/圖村民們跳起剛勁粗獷的祭龍舞蹈。村民朝天吹起白沙村彝族特有的三米多長的長號,召喚天龍以表祭龍的誠心。村民在祭祀中手持犁鏈和簸箕模仿農耕動作。村民在用樹枝搭成的青棚裡祭水龍。手拿皮鼓,面塗鍋底灰的舞者。<FOUNDER-CONTENT> 彝族不僅是崇尚火的民族,也是崇拜龍的民族。

  四川會理縣白沙村村民,至今還在延續著古老而又神奇的儀式——祭龍。

  走進祭龍節,它將我們帶回到早期的農耕歲月;感受祭龍節,我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延續至今,歷久不衰

  四川省會理縣小黑箐鄉白沙村的4月,美女峰嫵媚動人,梯田水光粼粼,到處春意盎然。4月18日,是今年的祭龍節,姑娘小夥們向四面來客遞上“攔門米酒”,山歌對唱讓人心旌盪漾,達體舞讓人心動腳癢,“篩糠”娛樂讓人忘卻生疏 ,“押飯”待客讓人盛情難卻……當一場小雨灑向這歡樂的人群時,人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是龍的“顯靈”。

  據彝族長者介紹,他們的祭龍節很靈,每次都會下雨。老人們能從豬血的多少、擦錢紙的燃紋,判斷出下雨的多少和下雨的日期。眾人皆知彝族火把節尚火,漢族春節舞龍,但彝族祭龍節拜龍求雨祈福卻鮮為人知。白沙村的祭龍節彷彿一直都被蒙著一層神秘的色彩。

  陽春時節是“龍抬頭”的日子,標誌著大地的復甦,新的一年生產勞作的開始。會理縣白沙村古老又神奇的祭龍(水龍)儀式,至今歷久不衰。每年清明前後的半個月,人們會挑選一個屬龍的吉日,在大黑山龍洞水口祭龍。這裡樹木參天,泉水噴湧,溪流潺潺,是每年儀式上祭山泉龍口、祈求水龍常在,潑水求雨、驅避農業乾旱以及生火獻飯的神聖之地。

  祭龍儀式一般由村裡的“龍頭”負責。“龍頭”是村民們在夫妻雙全、兒孫滿堂、勤勞聰慧、心地善良並且有威望的長輩中推選出來的。儀式中所有的用度和耗費全由村民分攤,家家戶戶出人出力出物,樂此不疲,年年如此,從未中斷。即使是在“文革”期間,他們也在悄悄地祭龍。

  虔誠古樸,人神共歡

  祭龍儀式的頭兩天,白沙村的男女老少就忙碌起來:準備祭祀用的豬,擔水、捋松針、打柴、扎紙龍,同時還要排練祭龍的歌舞,落實燒火、殺豬、接客等不同分工。祭龍這天,全村農閒,男女長幼,身著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向開闊的祭祀場聚集。用樹枝搭成的青棚是人們為水龍建造的房子。棚下設有一祭臺,祭臺上鋪滿青松針,擺放著酒、肉、米、粑粑等貢品。祭臺上紅燭放光,炷香嫋嫋。

  “龍頭”引領的祭龍儀隊,隊伍浩蕩,列隊莊嚴。幾十位長號手,喇叭朝天,吹奏著獨特的音樂,向天龍報告祭祀的誠心。6人抬著肥豬跟隨其後,接著是鼓手,塗黑鍋灰、上花臉的舞者,以及從頭裝扮到腳,極富表現力的彝族婦女。

  來到龍房前, 隊伍踏歌起舞,向外擴充套件成一圓圈場地,白的、黃的、紅的、黑的、藍的,五顏六色的紙旗插在地上成列,扎紅頭繩、抹黑花臉,裝扮成原始、粗野的魔鬼,手舞足蹈,一副興風作浪的模樣。隨著長號轟鳴,手鼓陣陣,一場旌旗獵獵、戰鼓擂擂、守護家園、驅鬼逐魔的“戰鬥”就此打響。

  一邊是舞者動作剛勁、粗獷地同妖魔鬼怪鬥法,一邊是老者手持米盆向大地拋灑苞穀米粒,寓意糧草先行,糧安天下。隨後,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士解下肥豬,殺豬割頭,滴血於龍嘴,獻頭於祭臺,祈求神龍降福,龍口噴水。手持犁鏈、簸箕者從火中掏出石頭、犁鏵,擦錢紙而燃,隨後引火燃竹,赤足踏犁,舌舔燙石,令人瞠目結舌,歎為觀止。而向燃竹噴吐口中的白酒和清油,讓火焰一燃即滅,則蘊含水能克火的五行思想,祈盼龍灑甘霖,降水適度,潤育莊稼。

  當人們還沉浸在祭祀儀式的古樸神秘中時,不知是誰趁村長專注於祭祀,突然拿出水盆,迅速舀起缸中水朝村長頭上潑去,哈哈笑聲告訴大家,潑水遊戲不令而始,人們一邊躲躲閃閃,一邊去水缸舀水,尋覓“戰機”……

  祭龍,白沙村獨特的稻作文化

  如果沒有水,莊稼難有收成,過節也不會這樣好玩,這是白沙村村民們都知道的道理。白沙村這種清明前後的祭龍儀式所祭拜的龍是水龍,對龍的崇拜實際是對水的崇拜,這與大多數彝族祭龍祭祀神樹不同。

  白沙村的彝族與附近的漢族多有來往,受漢族的龍崇拜影響,雖然祭祀中龍的形象仍有原始形象的殘留,但龍的觀念已很接近漢族。他們祭祀的龍已是興風作雨、主水的龍神。“春播一粒種,秋收一石糧”,大地母親的孕育生殖能力,在那些早期以放牧為生的彝族先民看來很神奇。白沙村的土壤中主要是白沙,農作物一般為抗旱的蕎子、苞谷、洋芋等,但由於矮郎河繞村而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高林茂,具有“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優越條件,因而山坡多開墾為梯田而種植水稻,白沙村的彝族人民因此和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龍為水神說正好與五行中的“水生木”之說相合,穀物為植物,屬於五行之“木”,故業農者必祀水神,稻作民族更應如此。龍作為圖騰遺留物,是地位最高的神,也代表了祖先,從這個意義上說,祭龍又是祭祖。請求祖先賜福禳災,保佑全村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安幸福。

  祭龍完畢後,人們在鋪著松針的地上擺開宴席。炊煙裊裊,全村沉浸在酒香和肉香之中。這時,篩糠、對山歌、跳達體舞等傳統娛樂也在歡樂的氣氛中開始了。

  當地人介紹說,除了清明前後的祭龍(水龍)儀式,白沙村彝族還會在農曆四月初一祭雷神,在六月初五祭白龍(防冰雹)。這些是他們一年之中最盛大、最隆重、最神聖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民族傳統節日。這些節日中,人們可以看到彝族人民的生活狀況、生產狀況,更能看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納西族祭龍節

  節日時段

  正月十五

  節日來源

  祭禮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被稱為“龍頭”的老人主持,祭壇設在“龍樹下”。各家各戶自己置辦齊豬、雞、鴨等祭物,由家中男性前往獻祭。祭時停產三日,祭後的第一個午日,各戶派一個男性自帶酒肉去“龍頭”家聚餐,以示謝意。

  農曆二月初八,是納西族傳統祭龍節,分大祭、小祭。小祭年年舉行,大祭則在天災人禍,或久旱、洪澇、人畜瘟疫時舉行。祭龍節也稱“二月八”,現已成為納西族最熱鬧的節日,尤以三壩白地鄉最為熱鬧,當地納西族稱祭龍節為“朝白水”。節日期間,人們相約來到風景秀麗的白水臺,首先殺雞祭天,祭祀各種神靈,然後進行歌舞表演和賽馬。近年來還舉行各種形式的東巴舞表演,豐富了節日內容。

  慶祝方式

  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來源:國家文化網;

祭龍節

  因地域等原因,各地舉行日期不盡相同,但多半在二月初三、三月初三、六月初六舉行,屬祭”把性節日。祭龍分大祭和小祭,小祭即殺豬宰雞,大祭則宰牛。有的村寨在祭龍期間還舞龍,舉家備清水一盆,當“龍”從門前經過,即將水潑龍身,龍身潑溼,才顯見風調雨順。


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無論是哪個民族心中都有著是自己精神領導,這些往往是支撐一個民族精神的方向。許多的祭祀也都是為了這些精神力量,祭龍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呢?   那麼,本期民族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因地域等原因,各地舉行日期不盡相同,但多半在二月初三、三月初三、六月初六舉行。祭龍分大祭和小祭,小祭即殺豬宰雞,大祭則宰牛, ...

基諾族的傳統節日之

  在我國,各地方都有一些特別的傳統節日,用來慶祝豐收、祭拜神明等。祭龍節是基諾族的主要傳統節日之一,它又分為祭大龍和祭小龍,是基諾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祭龍節是怎樣來的?有又怎樣的儀式和習俗呢?一起來看看吧。   祭大龍是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一般在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阿嫫堯白創造了 ...

最讓屬覺得好麻煩的瞬間

  屬龍:喜歡的東西沒有了      屬龍的東西對待事情很執著,無論多麼困難的事都會堅持做到底。在他們看來世界上最生無可戀的事莫過於自己喜歡的東西沒有了。屬龍的人喜歡的東西都是很稀奇很難得到的東西,當自己越過重重關卡,就要到手的時候,竟然跟他們說這個東西已經沒有了,那麼他們一定會從開心期待的臉突然就面無表情了 ...

的千年文物 淶灘古鎮

  淶灘古鎮   活著的千年文物   ● 地理位置:位於合川區東北28公里龍市鎮   ● 最美古鎮提名:淶灘古鎮   ● 提名理由: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古鎮之一,首批“中國最美的村鎮”。   ● 重要檔案:淶灘古鎮歷史悠久,晚唐時期二佛寺已經矗立在此,宋時就已初成場鎮規模,清代修築的甕城是西南地區唯 ...

彝族村寨""

  5月3日是彝族傳統的“祭雨節”,雲南大部分彝族聚集村寨都在立夏節令到來前的這天,舉行了傳統習俗“祭雨節”,求天降雨保裁種,盼望五穀豐收。   今年乾旱,“祭雨節”比往年熱鬧。一大早,小編來到昆明市西山區團結街道辦事處彝族放姑村。見該村男女老少,一大早就用紅綢將宰殺好的豬雞捆紮好,肩挑人扛,順著山間小道,搬 ...

闢蟲的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民間認為,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故稱“龍抬頭節” 或“青龍節”。這天,河南農村的婦女一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 按老年人的說法。這是為了表示對龍的尊敬。在這個節日裡,人們到田野裡採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煎臘肉,蒸棗饃,改善生活成為節日的一項 ...

羊座屬的人性格解析

  白羊座屬龍的人性格解析   白羊座肖龍者是勇氣與謀慮的綜合體,這是所向披靡的組合。白羊座肖龍者熱切地希望在生活中超前,任何事都無法阻擋這種人的招牌意志。   “狡術”雖與白羊座者的性格不合,卻能說明他們的每一舉動。這些人不只是邪惡,不僅會玩弄手段,他們進行時充滿信心的態度,使你幾乎忘了你的重要物品已被偷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