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闋: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下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2、譯文:遊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穀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3、創作背景這闋小令是三月所寫,蘭溪在黃州東南,寫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1、上闋: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下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2、譯文:遊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穀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3、創作背景這闋小令是三月所寫,蘭溪在黃州東南,寫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春,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淨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
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
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
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
主旨:表達蘇軾不服老、希望繼續創造業績的的心情。
解釋:去遊覽蘄水清泉寺,寺在蘭溪旁邊,溪水向西流。山下短短的蘭芽浸在小溪裡,松林裡的沙路乾淨沒有泥,布穀鳥在傍晚的細雨中悲傷地啼叫。(然而)誰說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門前的流水還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流逝,自傷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