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浴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浴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浴佛節什麼民族在過

  浴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浴佛節什麼民族在過

  浴佛節是藏族和傣族的節日。藏族人民非常重視浴佛節,他們將這一天稱為“四月法會”,還會舉辦誦經、跳法王舞,以及到各個佛殿拜佛等活動,除此之外還有潑水的習俗,但僅在年輕的小和尚之間進行,活動也會持續好幾天。

  浴佛節介紹

  浴佛又稱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溯其來源,大而言之,其源乃在古印度的社會風俗之中,小而言之,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傳說之中。從大的方面看,浴佛似乎是從古印度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的,據載,當時流行的婆羅門教即行一種浴像的儀式,人們認為這樣做可以使人精神清潔,浴佛的起源可能與此有關。從小的方面看,浴佛是由一個重要的佛教故事演化而來的。

  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所記載,摩耶夫人懷胎臨近產期之時,路經藍毗尼園,行至無憂樹下(亦稱婆羅樹或波羅叉樹),誕生了悉達多太子,此時,難陀和優波難陀龍王(另一說稱有九龍)吐清淨水,灌太子身。這一歷史傳說在古印度時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羅伐底出土的佛傳雕刻,都有反映這種情景的構圖。這一傳說可能直接導致了浴佛儀式在我國的流行。因為,我國後世浴佛往往是在佛陀誕生之日舉行。

  在3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現尼泊爾),有一個富庶的迦毗羅衛國,國王稱為淨飯王。淨飯王有兩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訶波波提。淨飯王仁慈和善,善理國政,只可惜多年沒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有一匹六牙白象進入她的身體,隨後就有了身孕。當時的印度有一習俗,女子在生產之前要回到孃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時動身回家。

  當她走到藍毗尼園婆羅樹下時,心中異常歡快。這時,摩耶夫人突覺腹痛,隨後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來就會走路,雙腳各踩一朵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這一天適逢中國農曆四月初八,即為佛誕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雲集廟內,參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著太子佛像,四眾弟子順序用小銅勺盛滿香湯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後還舉行相關的法會,稱為“浴佛節”。

  南傳佛教也非常重視這一節日。傣族全民族信仰南傳佛教,過節時,他們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個佛寺中敬佛、齋僧,舉行送舊迎新的儀式,行浴佛禮,給佛像灑清水“洗塵”。而後便開始互相潑水,嬉笑追逐,進行放高升、賽龍舟、趕擺、丟包等活動,這就是著名的傣族潑水節。藏傳佛教同樣重視這一節日,稱為“四月法會”,一般活動要延續好幾天,包括誦經、跳欠、到各個佛殿拜佛等,而潑水的習俗,僅在年輕的小和尚之間進行。

  浴佛節的意義

  浴佛的意義在於淨化身口意三業,當手持淨水沐浴佛像時,內心應當誠懇祝禱,唱頌“我今灌浴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願證如來淨法身”,願袪除貪慾、瞋恨、愚痴的汙垢,讓自身行為、語言、心意都能保持潔淨,希望社會清淨安寧,環境優美清淨;借浴佛的功德,淨化煩惱塵垢,美化社會國土,轉五濁惡世為淨土,導邪曲人心為善良菩提,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義

  浴佛象徵著我們洗去內心的汙垢,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顯現每個人本來具有的佛性,典禮的儀式是為提醒我們紀念佛性的偉大,用儀式激發我們對佛法的敬仰、修學的熱忱,時刻保持身心清淨,以此啟發內心的慈悲智慧,承續佛法慧命,讓佛陀的慈光永照人間,這就是浴佛的真義,這才是佛陀化世的本懷。

浴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1、浴佛節是我國藏族和蒙古族的節日。浴佛又稱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溯其來源,大而言之,其源乃在古印度的社會風俗之中,小而言之,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傳說之中。從大的方面看,浴佛似乎是從古印度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的,據載,當時流行的婆羅門教即行一種浴像的儀式,人們認為這樣做可以使人精神清潔,浴佛的起源可能與此有關。從小的方面看,浴佛是由一個重要的佛教故事演化而來的。

  2、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所記載,摩耶夫人懷胎臨近產期之時,路經藍毗尼園,行至無憂樹下(亦稱婆羅樹或波羅叉樹),誕生了悉達多太子,此時,難陀和優波難陀龍王(另一說稱有九龍)吐清淨水,灌太子身。這一歷史傳說在古印度時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羅伐底出土的佛傳雕刻,都有反映這種情景的構圖。這一傳說可能直接導致了浴佛儀式在我國的流行。因為,我國後世浴佛往往是在佛陀誕生之日舉行。

  3、在3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現尼泊爾),有一個富庶的迦毗羅衛國,國王稱為淨飯王。淨飯王有兩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訶波波提。淨飯王仁慈和善,善理國政,只可惜多年沒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有一匹六牙白象進入她的身體,隨後就有了身孕。當時的印度有一習俗,女子在生產之前要回到孃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時動身回家。

  4、當她走到藍毗尼園婆羅樹下時,心中異常歡快。這時,摩耶夫人突覺腹痛,隨後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來就會走路,雙腳各踩一朵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這一天適逢中國農曆四月初八,即為佛誕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雲集廟內,參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著太子佛像,四眾弟子順序用小銅勺盛滿香湯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後還舉行相關的法會,稱為“浴佛節”。

  5、南傳佛教也非常重視這一節日。傣族全民族信仰南傳佛教,過節時,他們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個佛寺中敬佛、齋僧,舉行送舊迎新的儀式,行浴佛禮,給佛像灑清水“洗塵”。而後便開始互相潑水,嬉笑追逐,進行放高升、賽龍舟、趕擺、丟包等活動,這就是著名的傣族潑水節。藏傳佛教同樣重視這一節日,稱為“四月法會”,一般活動要延續好幾天,包括誦經、跳欠、到各個佛殿拜佛等,而潑水的習俗,僅在年輕的小和尚之間進行。

浴佛節是什麼節日 浴佛節應該做些什麼

  浴佛節是什麼節日

  佛誕節,又稱浴佛節,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為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有些寺院的浴佛方法還是與它的規定有所不同,大致說來這些寺院浴佛更側重於法會的儀規,具體分為恭迎佛像,安座沐浴,祝聖繞佛,迴向皈依四個步驟來進行。

  成道節,又稱臘八節,是紀念佛祖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臘月)初八。通常人們會取香谷及乾果等造粥供佛,俗稱臘八粥,後演為民俗 。臘八粥又稱七寶粥 、五味粥 。《燕京歲時記》雲:“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 、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今仍沿其俗。

  浴佛節應該做些什麼

  每年這天佛教寺院按慣例舉行“浴佛法會”,拜佛祭祖。浴佛節雖是佛教傳人中國後興起的宗教節日,但是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其中的浴佛、齋會、結緣、放生和求子等習俗融人民間,廣為流傳。

  浴佛

  相傳農曆四月八日為釋迎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燈燭,將銅佛放於水中,進行浴佛,普羅大眾則爭舍財錢、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各地佛寺舉行佛誕進香。

  齋會

  齋會,又名吃齋會、善會。由寺廟僧人召集,請善男信女在農曆四月八日赴會,唸佛經、吃齋,因為與會者要吃飯,須交“會印錢”。飯菜有面條、蔬菜和酒等。還有一種烏飯,方法是以烏菜水泡米,蒸出後為烏米飯。這種食品本是敬佛供品,後來演化為浴佛節的飲食。在浴佛節期間,人們還要討浴佛水,以得佛祖庇佑。

  放生

  佛教主張不殺生,在浴佛節期間有放生的習俗。放生來源早在宋代已有記載。《武林舊事》中說:“四月八日為佛誕日,諸寺院各有浴佛會,僧尼輩競以小盆貯銅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饒錢交迎,編往邸第富室,以小構澆灌,在求施利。是日西湖作放生會,舟揖甚盛飛略如春時小舟,競買龜魚螺蚌放生。”古代有承美放生傳說,民間有玳瑁放生等。放生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結緣

  結緣是以施捨的形式,祈求締結世之緣。是浴佛節對於男女來說很重要的一個活動。何謂“舍豆結緣”?因佛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識是前世就已結下緣分,俗語就有“有緣千里來相會”之說。又因黃豆是圓的,圓與緣諧音就以圓結緣。民間有舍豆結緣,寺院、宮廷也不例外。宮中要煮青豆,分賜宮女內監及內廷大臣,稱做“吃緣豆”。

  求子

  人們總想把自己的願望藉助特別的日子,乞求它的實現,在浴佛節向觀音求子,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山東聊城地區有觀音廟,神案前擺著許多小泥娃,都是清一色的男孩,或坐、或爬、或舞。四月八日這天,不育婦女多去拜觀音和送生娘娘,討一個泥娃娃,以紅線繩套住脖子,號稱拴娃娃,甚至還有的以水服下,認為這樣能懷孕生子。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還盛行押子,即在樹上押一石,拴紅線,以求吉利得子。《吉林奇俗談》中說:“吉地白山四月二十四日開廟會,求嗣者詣觀音閣,於蓮花座下竊取紙糊童子一,歸家後置褥底,俗謂夢能可操勝券。”

  行像

  在佛寺,“行像”是浴佛節最熱鬧的活動。所謂“行像”,就是在城市的街衙大道上用裝飾華美的車載著佛像,以歌舞伎樂為行像的前導巡行,這是一種類似遊行的盛大慶祝活動,只限於巡行城中主要商業大街。

  其熱烈歡樂的氛圍同“與民同樂”的根本精神是相同的。每逢佛誕日,寺中僧眾可以在漫長而枯燥、單調的修行生活中,藉機放鬆一下,充分領略人世生活的另一面。


日本的傳統節日佛節嗎 日本過佛節

  日本的傳統節日有浴佛節嗎   日本浴佛節稱為灌佛會(灌仫會,分人總元)。亦名降誕會、佛生會、浴佛會、龍華會、花會式、花祭。   在愛知縣奧三河地區,流行著從鎌倉中期以來持續了700多年的花祭。所謂“花祭”,係指以愛知縣北設樂郡為中心,每年農曆11月(從陽曆的12月開始到1月的這段時間)舉辦的“霜月神樂”( ...

佛節起源和各地活動

  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的佛教儀式節日。又稱佛誕節。是從求福滅罪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中國東漢時僅限於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浴佛時間在史籍中有不同記載。蒙古族、藏族地區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盤日,故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漢族地區佛教在北朝時多在四月八日舉行,後不斷變更、發展 ...

傳統民俗四月八佛節

  農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節,亦稱洗佛節、佛誕節和龍華會。逢浴佛節,老北京的習俗很多,佛教寺廟要舉行紀念儀式,要浴佛、舉行齋會,民間也在這一天有放生和吃結緣豆的習俗。在浴佛節前後,還有民間的拜觀音求子,以及拜藥王活動。   相傳佛教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所創立。佛教自東漢時傳入中國 ...

三月三: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

  三月三是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地區不同。節日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在貴州省貴陽市馬當地區的布依族,將每年的農曆三月三稱為“地委會”節。據布依族老人講,開春以後,地蠶危害莊稼,啃食包穀苗等農作物。於是,在三月初三,他們將炒好的包谷花帶到坡上去祭地蠶。他們在山坡上邊唱山歌邊吃包谷花,據說這樣可以“迷住”地委,堵住 ...

二月二: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

  可以說是以祭“老人房”為中心的全民性的祭獻活動。解放前,凡有布依族分佈的地區,幾乎每個材寨都建有專供祭祖的“老人房”。有的放有神牌、香位或掛有皮鼓、銅鼓,平時不許人進出,更早一些時候還有專人守候。每年凡到這一節日前,由村寨輪流承擔祭獻的承頭戶,挨家收集祭獻所需的東西或捐款,天黑前把祭品(包括雞、豬肉、各種 ...

傣族的民族節日:採花節和潑水節

  採花節   ??每逢傣歷"潑水節"前〈公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採來嬌嫩欲滴的鮮花到緬寺敬獻給佛,祈佛多多降福給百姓。這一傳統的活動當地人稱之為"採花節"。   ??採花節前,人們要沐浴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裳。節日一大早,男女老幼成群結隊來到寨子外的青山上、小河 ...

佛節

  浴佛節來歷   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的佛教儀式節日。又稱佛誕節。是從求福滅罪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中國東漢時僅限於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浴佛時間在史籍中有不同記載。蒙古族、藏族地區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盤日,故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漢族地區佛教在北朝時多在四月八日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