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海外華人如何過清明節

海外華人如何過清明節

  每逢佳節,情思倍濃,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感觸尤深。近日,很多義大利華僑都選擇在清明節期間回中國祭拜故去的親人。清明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為海外華僑華人傳承至今。

  印尼華人

  清明祭祖代代傳承

  生活在印尼的華人一直延續著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習俗。“百善孝為先”,在華人社會的價值觀裡,“孝”排在首位,掃墓祭祖就是一種孝道的表現。

  清明節前一個星期,印尼華人就開始買紙錢、蠟燭、花籃以及現代祭品如“金條”、“手機”等。去外地掃墓的人早早就預訂了機票和船票。印尼華人表示,清明節很有意義,這期間不僅掃墓拜祭先人,緬懷先人的功德,也是兄弟姐妹團聚的日子。清明節習俗應該代代傳承,尤其是現代社會更應該發揚孝道。

  前些年,華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從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親會所宗祠,宗親們便聚集在會所祭拜祖先。宗親們通常是祭祖後共進午餐,敦睦宗誼。有的還利用這個機會向學習優秀的宗親子弟頒發獎學金,體現了華人慎終追遠,緬懷先人功德,勉勵後輩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的傳統美德。一些地方在清明節期間,舉辦師生校友聯歡會,加深彼此情誼。更多的華人是舉家前往墓地給先人掃墓,或到寺廟進香祈福。

  新加坡華人

  “回家鄉過清明不?”

  華人走到哪裡,就把中華傳統帶到哪裡。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週末,在通往新加坡郊區墳場、骨灰甕安置所和廟宇的道路上,總會出現連綿不斷的“車龍”和熙熙攘攘的人流。與世界其他地方的華夏子孫一樣,新加坡華人不會忘記在清明時節掃墓祭祖,“緬懷先人,慎終追遠”。

  新加坡華人至今仍按照傳統儀式掃墓。每逢清明時節,新加坡華人會舉家出行,在親人墓前擺上酒食果品和鮮花,燃起香燭,再將紙錢焚化,磕頭行禮,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回中國尋宗認祖、祭拜先人,則是近20年新加坡華人興起的潮流。在清明節前,新加坡華人見面時往往會用家鄉話互相詢問:“回家鄉過清明不?”千里迢迢回中國祖籍地掃墓的原因只有一個:不能忘記祖先。

  一些華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時髦的“網上祭拜”方式,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親自到先人墓前磕頭。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為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

  美國華人

  以不同方式過清明

  清明時節,美國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每年都會舉辦活動紀念華裔先民,並呼籲華人不要忘記先民在加州開疆闢土的貢獻。在美國華人最大的聚集地之一的紐約,在布魯克林區柏山公墓一片華人陵墓集中的山坡上,可以看到墓碑前新近擺放的水果貢品被濛濛細雨沖刷得乾乾淨淨,各色鮮花在風中輕輕搖曳。當地華人紛紛以不同方式進行每年一度的清明節紀念活動。

  紐約華人不同的經歷決定了他們過清明節的不同方式。在這一天,許多傳統僑團都紛紛在報上刊登春祭廣告,並在會所內張貼通知,組織成員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清明節掃墓成為華人聯絡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場合。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來美的新移民,也往往會透過書信和電話向遠在故國的親友表達對先人的思念。

  美國華人雖然遠離故土,但許多人都認為,在接受美國主流社會文化的同時,不應忘記中國的傳統節日。華人方焰指出,紀念華人傳統節日有助於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增進海外華人的交往和團結。

海外華人為什麼崇拜關公

  在海外,特別是在華人聚居的東南亞,華人寺廟多如牛毛。新加坡這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人口只有300萬左右,但佛教寺院達150多座,如果加上尼庵、齋堂、精舍等便超過500座。難怪有人說,那裡是“兩巷一庵、一街三寺”了。

  為什麼華人的寺廟那麼多呢?泰國甘烹碧府的本頭古廟有副對聯,也許能夠讓我們找到答案。聯中寫到:“本性實慈祥呵護良民不管華僑與泰籍;頭銜常顯要稱靈異域更從外國顧中原”。寺廟是華人的精神支柱。早年他們移居海外,人生地疏,沒有安全感,十分需要神靈的“慈祥呵護”。這是上聯的意思。至於下聯的“更從外國顧中原”,不僅說明寺廟起源於中國,同時也表達華僑華人對故土的眷戀之情。

  華人民俗宗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神教”。關公不僅在名目繁多的寺廟中與佛祖、觀音等諸神同座,而且還有獨自的寺廟。這在東南亞隨處可見,即使在日本、美國也相似。

中國有幾個民族過清明節

  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這25個民族各地習俗是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清明節大約起源於周代,距離現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從先秦到南北朝,人們一般在寒食節舉行春祭,掃墓祭祖,懷念先人。唐代後,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所取代,因而上墳致祭等活動也移到清明節。


北方人清明節

  北方人過清明節,不管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都過清明節。清明節(別稱:踏青節,英文名:Tomb-SweepingDay)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日期一般在公曆4月5日。   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 ...

為什麼要清明節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 ...

哪些民族清明節

  中國過清明節的民族有漢族,漢族是中國的第一大族,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習俗。清明節別稱是踏青節,英文名:Tomb-SweepingDay,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日期一般在公曆4月5日。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 ...

中國多少民族清明節

  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分別是中國的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壯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納西族、布依族、普米族。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而且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 ...

清明節幹些什麼

  過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國傳統的清 ...

海外華人是什麼意思

  海外華人又稱華裔,指生活在中國國外(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和香港澳門地區之外)擁有華人血統的人,大部分情況下此詞是指沒有中國國籍(包括大陸,臺灣)的華人,但是有些時候包括海外華僑。   海外華人主要是近現代從中國移民國外的華人及其後裔。包括從明朝、清朝以來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時期的移民及後代,主要是漢族但也 ...

人們為什麼要清明節

  1、我們之所以過清明節,其最大意義在於反映了一種文化對於死和死者的態度。每一種文化往往都會形成自己對於死和死者的獨特態度,正是透過這種態度建立了他們對於生命的終極價值和意義的理解。   2、清明時節,春意盎然。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清明時節的重要習俗。   3、清明節的獨特在於它是春節後第一個傳統意義的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