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淺談中國太極拳發源地的歷史

淺談中國太極拳發源地的歷史

  中國功夫在世界上的名聲都是非常響亮的,其中太極拳在功夫的地位可以說是泰山北斗了,相當多的影視作品都有太極拳的身影,在生活中,在晨練的時候也是經常能看到一些人打著太極強生健體,你知道太極拳的發源地是哪裡嗎?本期民族文化為你解析。

  張三丰創拳說

  由於太極拳的理論根據是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太極理論”,而道家和道教乃是此理論的發揮者,於是道教、道家與太極拳的關係問題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視,張三丰創拳說實則是這一現象的反映。這一觀點由來已久,“陳王庭創拳說”盛行以前,即為傳統定論。如楊澄甫所著《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詔之曰,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嶽、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且附有《張真人傳》。更早如李亦畲《太極拳小序》中也說:“太極拳始自宋張三丰”。今人亦多有贊同此說者。其佐證文獻如《三豐全書》。其中記載“少林為外家,武當張三丰為內家”等。

  陳家溝起源說

  這種觀點認為,太極拳為明末陳王庭所編創。持此觀點的代表人物為武術史研究者唐豪、顧留馨等。唐豪先生在實地考察了河南溫縣,並查閱了縣誌和《陳氏家譜》等後得出此結論。主要依據為陳王庭遺詩中有:“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寇,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閒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作為其編創太極拳之論據;再者,據《陳氏家譜》載,陳王庭為“陳氏拳手、刀槍創始之人也。”由於廣為流行的幾大類太極拳與陳式太極有著淵源或師承關係,故加重了此說法的權威性。在一段時間內,這一觀點曾占主導地位,如《簡明武術辭典》等書中均用此觀點。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僅經過短短兩天考察,就將溫縣命名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此舉亦被多數人質疑。

  王宗嶽創拳說

  王宗嶽在中國太極拳史上的重要地位,為歷代拳家所公認。他首次運用易學概念,並闡發《周子全書》於拳理之中,寫成《太極拳論》。遂使“太極拳”名稱得以確立,其文也成為太極拳傳統理論的頂峰:由於王宗嶽第一次較為系統地論述了太極拳拳理、拳技,且王在武史中有跡可查,故有人據此認為王宗嶽總結前人經驗,首創太極拳於世,後傳人陳家溝:因現存有文獻記載,“王宗嶽傳拳蔣發,蔣再傳陳長興”之說。

  武當山創拳說

  中國武術與宗教淵源頗深。至少在理論上可見其廣泛的牽涉。而流行的“內家”“外家”之分,將武當歸於內家,少林歸於外家,其立論客觀與否,可另為議論。但無疑加重了武術的宗教色彩。與此相應,出現“太極拳起源於武當山”的觀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持這種看法的認為,“煉丹”是中國道教的一大活動內容,也是古代研究養生術的一種方法。武當道士在長期的內丹實踐基礎上(多為靜功),結合呼吸吐納以及導引方法,發揮而成太極拳,其主要作用在於疏通經絡(如帶脈、任、督脈等),調和氣血,以達抗病延年之效。再吸收其他拳法之精髓而具技擊之功。

  其他觀點

  如陳家溝的陳卜創拳說;唐代許宣平創拳說;唐代李道之創拳說(稱“先天拳”);唐代胡鏡子創拳說;戚繼光創拳說(因其所著《紀效新書》中所載拳圖與今之太極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南北朝韓拱創拳說等等。這些說法大都言之有源;或據拳法名稱;或據拳理記載;或據歷史源承線索。這些說法也都有附合者。對於各種論點,持論證者固然言之鑿鑿,反對者也有聲有色。

淺談中國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指脫離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以應付考試和為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為目的違背教育科學規律的一種中國傳統教育模式。 服從權威,服從標準答案而抹殺個人獨立思考能力 ,扼殺人的質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創造精神。是一種愚民教育。海量作業和各種輔導班,抹殺個人興趣,壓榨人的天賦潛能,最終尚失科學或者人文興趣,只剩下被娛樂。是一種娛民教育。以工業化生產模式製作人,嚴重否定了個體差異,違背因材施教原則。

淺談中國飲食禮儀文化

  每個地方,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對於飲食禮儀習慣都是比較講究的。中國人的飲食禮儀也是比較發達以及完備的。那麼,大家知不知道中國飲食文化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的飲食文化:

  世界上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是歷史積累的結果,中國有著悠久歷史,中國人創造了無數的燦爛文明,在這種文化蘊藏中,中國人自古至今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技術的高超,菜式的多樣,造型的精緻,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從沿革看,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中國飲食文化從內涵上看,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係等,深厚廣博。

  中國飲食文化從外延看,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中國飲食文化從特質看,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進補),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中國飲食文化從影響看,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藥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是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禮儀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根據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這些食禮在以後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揮過重要作用,對現代社會依然產生著影響,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範。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範來指導和約束。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範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淨手。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後,客人才可離席。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聖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宴客時很講究儀節,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於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程。現代的標準規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苗族服飾的歷史及其演變過程

  “這世界,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們應該儘量去做那些正確的事情。縱使不能抵擋黑夜的來臨,我們也要站在星空下仰望光明。”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苗族服飾瞭解瞭解苗族服飾的歷史及其演變過程。   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的先民在先秦時代就生活在長江中游地區。他們的歷史可上溯至堯、舜、 ...

藏族舞蹈的歷史文化的特徵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舞蹈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藏族的舞蹈是伴隨著歷史的發展,成為了藏族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大家很容易的能從藏族的舞蹈動作中,看出藏族舞蹈中所蘊含的文化思想。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藏族文化吧!   舞蹈藝術是伴隨人類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同步產生,併成為人類歷史發展 ...

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粵繡

  中國的傳統工藝四大名繡指的是蘇繡、湘繡、粵繡、蜀繡。中國不僅是禮儀之邦,古時的女子還手工技術非凡,刺繡的手藝更是爐火純青,什麼龍鳳呈祥更是信手拈來……這期給大家講述的就是四大名繡之一的粵繡,那麼就隨著小編一起了解廣東文化吧!   粵繡,包括廣繡和潮繡。以廣繡為代表,全國四大名繡之一,歷史上指廣州、佛山、南 ...

澳門飲食的歷史與文化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似乎成為了中國人的生活宗旨,即使是在快速發展工業的今天,人們也把吃放在了第一位。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早已衝破國門走向世界,而澳門的飲食也成為了一個能夠體現澳門習俗和當地人民的智慧的一種文化。下面的澳門文化為您帶來澳門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匯聚中西南北特色   許多外地人對澳門人有句評價 ...

歷史上的宋神宗是明君嗎

  歷史學家認為,宋神宗趙頊主持的熙寧變法是地主階級的一個自救運動,在根本上是對抗農民的階級鬥爭的。但它又在階級鬥爭影響、推動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經濟發展的前景和勞動人民的要求。翦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認為:宋神宗的熙寧變法是以"去疾苦,抑兼併、便趣農為急"。   宋神宗在推行新法的過程 ...

泗州戲的歷史分佈與地域變化

  泗州戲,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好。有了泗州戲的代表作和優秀的泗州戲名伶。但是,泗州戲的發展也在現在受到了冷遇,急需政府加以支援。今天,要介紹的是泗州戲的歷史分佈和地域変化,相信這也可以讓你更好地瞭解泗州戲文化。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 ...

:民族文化長河中的畲族歷史與文化

  畲族,我國南方遊耕民族,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在畲族的瞭解中,其歷史和文化是最受人關注的,也是這樣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得畲族變得更加獨特。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畲族文化中看看畲族的歷史與文化吧。   畲族歷史:   來源傳說:   關於畲族來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