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淺談甘肅民居特點與建築特色

淺談甘肅民居特點與建築特色

  建築文化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三大要素文化之一,衣食住行中的住就是體現了建築對於人們重要性。建築文化在我國呈現出多樣化的樣貌,不同的地區和民族擁有著不同的建築文化。那麼,甘肅文化中建築文化又如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甘肅的傳統民居建築吧。

  甘肅民居主要成分當屬四合院行制,也是漢民族自漢唐以來民居建築發展的主流。這種建築形式充分體現了儒家文化思想,充分體現了封建宗族制度的需要,極大限度的滿足了大家族、大家庭的居住、生活需求。受當地傳統風水觀念支配,院落大門多座院之東南,廁所置於院之西南角。院內雨水則匯流於西南排出院外。四合院大門多采用屋宇門形式。即是將倒座東側稍間闢作門道,而在倒座後牆上開門的一種大門。門框、門扇堅實厚重,造形簡約樸素。

  採用此種門的實用目的有二:一是天水歷史上華戎雜處、戰事頻繁,兵災匪患較多;倒座後牆堅固高竣,在此開門封閉安全。二是大門形制簡樸可以藏拙不顯豪富。除此而外,亦有部分大門採用對山式牆垣門,即大門對著前院東房山牆開南門,或對著西房山牆開北門。

  甘肅歷史上處於封閉的內陸腹地,民風民俗都樸實而具有獨特的特點,民居建築依然如此。院落外各立面展現的是封閉的後簷牆外觀,灰調、粗糙、厚實、冷峻;而院落內具有濃郁的內向介面,各單體建築面向庭院的二維主立面,為庭院空間提供了明顯的內向介面,由於大多數院落的四面屋身處於金柱位置並充滿著柔美的木質門窗紋理。

  這種濃郁的內向介面強化了庭院的內向品格;四面廊道亦裡亦外、亦外亦裡的“過渡空間”、“中介空間”具親和力,在金柱濃郁、內向品格的木質牆面的襯托下,使廊道更帶有明顯的室外內化性。如“馮國瑞故居”等。

  中國傳統的庭院式佈局與封建禮教制約下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結構相適應,圍合的庭院式空間,構建了一個封閉的小天地,在這個封閉的小天地中,嚴整縱深的庭院組合,中軸突出的對稱格局,提供了建築空間的主從構成、正偏構成、內外構成和向背構成。這些空間構成都被賦予了禮儀上的尊卑第等意義。

  透過正院與偏院,正房與廂房,外院與內院,前庭與後庭等等空間的主從、內外劃分,庭院組群充分適應了封建禮教嚴格區分尊卑、上下、親疏、貴賤、男女、長幼、嫡庶等一整套的倫理秩序需要。如南北宅子、賈公館、馮國瑞故居等正是中國傳統的庭院式佈局,體現了儒家“禮”文化意象。

  同時,如馮國瑞故居等這樣的民居四合院,四面房屋四面廊道的院落,很好地體現了中心庭院的明亮空間、簷廊“灰”空間、室內“暗”空間的層層過渡關係,這也體現出中庭式院落空間由公共空間到模糊空間再到私密空間的層次關係,這種層次關係展現的建築形態的內向品格,室內外空間的有機交融,以及對庭院內花木扶疏的自然景觀的收納滲透等等,都表現出天水民居庭院式佈局審美上的人倫之“樂”,即“樂”的感情教化與和諧作用。

淺談廣西民歌特點與風格

  我們都知道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少數民族壯族的主要聚居地,而廣西並非僅僅只有壯族一個民族居住。在廣西,不僅有壯族,還有漢族,苗族,瑤族等等許多少數民族。眾多的少數民族也形成了眾多的民歌文化,那麼廣西文化中廣西民歌的特點都有哪些呢?

  盤王歌--瑤族祭祀盤王時唱的歌。傳說瑤族先祖因天旱逃荒、飄洋過海謀生,海中遇難,懇求盤王搭救,許下諾言。盤王派天兵神將救瑤民出苦海。瑤民每年還願報恩,歌頌盤王恩德,便產生了盤王歌。最早出現在晉代。內容不斷演變、充實,後來吸取漢族的故事傳說,更加豐富,包括萬物起源、伏羲兄妹結婚、瑤族形成、苦難鬥爭、生產勞動、名人巧匠、談情說愛、瑤山風光等。

  是一部反映瑤族歷史文化生活的敘事詩,長達數千行。句式多用七言,也用三言、五言或九言,多以物為喻。結構上分為24路、32路、36路3種。由主歌、附歌、雜歌組成。唱調有黃沙條曲、三逢閒曲、萬段曲、荷葉杯曲、南花子曲、飛江南曲、梅花曲等7種。

  唱香哩--流行於金秀瑤族自治縣自稱為“珈”的瑤族的文娛活動。因所唱的歌句中有襯詞“香哩”而得名。句子長短不一,每首句數也無規定。不講押韻,注重句子的抑揚頓挫和排比、對偶,唱時音調和諧。襯詞“香哩”是歌者對對方的稱呼,其含義視對方身份而定。多在交友戀愛中酬唱。

  苗族山歌--分獨唱和對唱兩種。在敘事、讚美和迎客時,用獨唱,四句一段,七字一句;男女青年交往,用對唱,由“見面歌”、“問候歌”、“猜謎歌”、“相思歌”、“定情歌”等組成。其特點是採用比興,借物喻意,生動含蓄,感情深沉。受漢文化影響而產生,多流行在苗族聚居區與其他民族交接地帶。

  侗族大歌--侗族民間多聲部混聲合唱歌曲。侗語稱嗄老、嗄瑪。流行於三江、龍勝等地。分為鼓樓大歌、諧聲大歌、敘事大歌、禮俗大歌、童聲大歌、戲曲大歌等。以長篇居多。屬於民間支聲復調音樂的一種特殊形式。主旋律在低音部,高音部是全曲的派生部分。有二部、三部、四部和聲。和聲的音程有大三度、大小三度,也有純四度,純五度,大六度、小七度的。一般是一領眾和,女唱女和。曲調優美,節奏自然,音調和諧,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侗族琵琶歌--侗族傳說唱藝術。以自制土琵琶伴奏而得名。分為兩大類:一是抒情歌,歌者自自唱,只唱不說。內容多為愛情,侗語稱“嘎彈”。二是敘事歌,侗語稱“嘎錦”。演唱者自彈自唱,邊唱邊說,一人多角。“嘎錦”一般是追述琵琶的起源和祖先開天闢地的功德等。說唱某一故事,唱畢還要對其中的人和事加以評價,並交代故事來歷及作者。琵琶歌內容以婚姻戀愛悲劇居多,情節曲折動人,語言樸實優美,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侗族款詞--侗族朗誦詞或念詞。流行於侗族南部方言區。歷代侗鄉自發成立有民眾自治組織“款”,旨在團結群眾,維護村寨和群眾利益,制定鄉規民約,亦稱款約,為最初的款詞。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款詞內容擴充套件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有族源款、根源款、祭祀款等,其形式也由枯燥的約束條款發展成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款詞常採用鋪陳手法,句式整齊,講究排比,有一定的節奏韻律,易念易記。款詞中保留了大量侗族歷史文化資料,有研究參考價值。

  仫佬族山歌--仫佬族傳統民歌。為二聲部,在“走坡”和吉慶場合由男女對唱。主要有三種形式:一“隨口答”。內容由唱者隨編隨唱,體裁自由但需押韻。二“古條”。多取材於民間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歌詞有一的格式,不能隨意編造,在祝賀新婚、新居、壽辰等場合酬唱。

  三“口風”分“正口風”和“爛口風”兩種,前者多勸人為善,後者多諷刺嘲罵。屬即興歌體,歌詞字數規定嚴格,措詞謹慎,難編難記,平時少用。山歌多用“土拐話”(漢語的一種方言),也有用仫佬語編唱的。

  毛南族歌謠--毛南族民間傳統歌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分為引歌、神話歌、禮俗歌、勞動歌、譏諷歌、史歌、苦歌、兒歌、謎歌、敘事長歌、抒懷長歌和情歌等類。體裁有比、歡、排見、耍、朗5種。其中“比”、和“歡”是主體,即抒情,也敘事,為二聲部民歌。“比”帶“羅嗨”襯腔。故稱“羅嗨歌”、有“比條”、“比單”、“比早”、“比三紐”四種。

  “歡”帶“羅威”襯腔,故又稱“羅威歌”,有“歡條”、“歡早”兩種。“排見”屬於敘事長歌體,以獨唱為主,格律嚴整,近似漢族“排律”。“耍”是一種輕鬆小調,曲調近乎“比”類者,稱“比耍”;近乎“歡”類者,稱“歡耍”,一般為五言四句,也夾雜七言句,形式自由活潑,多用於兒歌。“朗”也是一種小調,五言四句體,內容多是猥褻話,一般人不興唱。

淺談:湖湘文化建築有哪些特點?

  湖湘文化在我國文化史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它的哺育下,一批批自強不息、敢為天下先的湖湘子弟,尤其在我國近代成為推動歷史程序的重要力量。而湖湘文化為人所稱道的,不僅僅有那些近代救亡圖存的先驅人物,還有獨具特色的湖湘式建築。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湖湘文化建築有哪些特點。

  早在八九千年前,古老的湘人就進入定居時代,並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逐漸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建築文化。在湖湘之地常見的建築形式有以下四種:

  幹欄式建築

  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主要集中在湘西南、湘西北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這類建築適應當地山高林密、氣候溼熱、營造方便等特徵,一樓架空,二樓居人,俗稱吊腳樓。或依山成村、臨水成院,形成一個個氣勢恢宏又充滿領袖神韻的建築群體,完美的融入山水自然之中。

  府第式建築

  明清兩代的磚木結構府第式建築是湖湘建築文化的代表。府第式建築從建造規制上,嚴格遵循著儒家禮法傳統,反映出高下有等、內外有別、長幼有序;從營造裝飾上,又不失湘人浪漫情懷。

  莊園式建築

  湘中南多大戶旺族,聚族而成,自然形成村落,一個村落往往就是一個家族。如湘中地區的的曾國藩富厚堂,戴海還柏蔭堂等。湘中的大莊園相對集中。雙峰的三塘鋪、青樹坪房源十公里左右,就集中著40多座大型莊園,韋博堂便是其中的代表。韋博堂建築經歷家族12代,從明至清一直在修建、改造,最終形成佔地近600畝。

  街衢式建築

  湘南民居建築以分棟相銜的街衢式建築群最有特色。代表有貴陽陽山村的何氏家族建築群,與四清湖萬華巖風景區連成一體,南望羅坦坪天兵巖,僅咫尺之遙。三面環山,一面傍水,外看不顯山不露水。

  作為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湖湘建築有以下三個明顯特徵:

  一是木結構多,分樑柱式結構和穿鬥式結構,以樑柱式結構多,如岳陽樓。樑柱式結構的房屋在湘西最多見,如吊腳樓和侗族的花橋、鼓樓。

  二是充分利用場地、地形,搞“組群佈局”。縱觀湖南的寺廟、陵園等,都有此特點,最有特點的是南嶽大廟,由間組成屋,由屋組成院,由若干庭院形成組群建築。此外還如長沙的開福寺。

  第三是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空間,造成一種藝術效果。如地處蘇仙嶺的蘇仙觀,建於宋代,整個建築從山麓到山頂,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空間,從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八字銘、沉香石到蘇仙嶺,處處有景。


述河北民居佈局特點

  我國地域遼闊,又是多民族國家,都分佈在不同的地區,不同地區地勢不同,造成了各個地區的建築都各具特色。河北文化歷史悠久,它的民居更是結合當地人民的智慧,在豐富的地形上建起屬於自己風格迥異的民居。現在已經成為了歷史文化遺產,一起看看河北的民居特點吧。   河北省歷史悠久,地形地貌豐富,擁有著眾多形態各異的鄉土 ...

秦腔的特點 秦腔的特點

  1、據《秦腔記聞》中講,秦腔的音樂特點是“大鑼大鼓,宮商雜糅,冠冕堂皇之中,兼具中正和平之美。此秦腔之故有風格也,亦亂彈所成立之要素也”。   2、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兩部分,每部分均有歡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適合表現悲憤、懷念、悽哀的感情;歡音腔歡樂、明快、 ...

塔塔爾族民歌特點

  塔塔爾族是我國的跨界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它是人數極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但它卻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歌。民歌還可以分很多種類,分別有自己的特色。那麼在塔塔爾族文化中,塔塔爾族民歌有什麼特點呢?   塔塔爾族民歌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以其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音樂手法在新疆各民族的民歌中綻放異 ...

述高山族民歌特點風格

  一提起高山族,我們就能想起那首耳熟能詳的《阿里山的姑娘》,“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動聽的歌聲一下子就讓我們想到高山族的美景、姑娘和少年。在高山族文化中,民歌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現在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高山族的民歌。   高山族人是中國臺灣最早的居民,約40萬人(1982 ...

述朝鮮族民歌特點音樂特徵

  提到一個民族我們多半都會去想看看他們的舞蹈,想聽聽他們的音樂。不同的民族 說話口音也有著差別,唱出來的歌曲也是各有特色。本期就跟小編一起去朝鮮族文化探索一下他們的民歌特點與音樂特徵。   朝鮮族民歌是民族民間音樂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以傳統的調式調性為基礎 ,運用五聲調式音調為民歌旋律的特徵,並有機地 ...

瑤族民居特點文化特徵

  我國少數民族都會有些獨特的居住方式。新疆人的蒙古包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還有厚達一米的土樓這都是少數民族的獨特居所。本期小編就帶你去瑤族文化了解一下瑤族民居特點與文化特徵。   瑤族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主要分佈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瑤族這個古老的山地民族,有著悠久而生 ...

東北喪葬習俗習慣

  常言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人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總不能死的時候也愁眉苦臉的,所以有些地方人死了是放歡快的音樂來悼念。你知道東北喪葬習俗與習慣嗎?不妨城市文化裡看看。   死者   按照年齡:少年一般不會操辦,中年人去世叫不足壽,不允許穿壽衣,老年人去世叫喜喪。   按照性別:男人去世會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