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代用的天文曆法體系源於誰

清代用的天文曆法體系源於誰

  清代天文學體系,主要源於西方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戴進賢等。他們推崇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宇宙體系,該體系是一個折中體系,介於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的地心體系和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日心體系之間,認為地球為宇宙中心,月亮、太陽和恆星均繞地球運轉,五大行星則繞太陽執行。

維吾爾族的天文曆法

  維吾爾族的天文學知識源遠流長。喀喇汗王朝時期的哈斯·哈吉甫在其《福樂智慧》一書中介紹了當時的許多天文學知識,並在第五章《論七曜和黃道十二宮》中以詩歌的形式描述了七曜和黃道十二宮。作者介紹了七曜的名稱、特性、位置及其出現的時間,並根據“地球中心說”列出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排列順序,畫出了七曜星圖。所謂黃道十二宮,即十二個星座,把天空中一年四季出現的可以觀察到的星群分為12組。他說:“除了七曜之外,還有黃道十二宮,有的成雙成對,有的孤闈獨守。”明確指出了黃道十二宮在星空中相互為鄰,一年中按季節出現,不斷交替變換,每一個星座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月份、季節。即十二宮分屬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為三宮。他又把十二宮分屬火、水、氣、土四種物質。火、水、氣、土不僅是構成宇宙的基本要素,而且認為生命也是四要素組合成的。他說“四要素給合,才能構成生命”。

  馬合木德·喀什噶裡在其《突厥語詞典》裡也收集了許多文學的資料,如:“傍晚出現火燒雲,妻兒如親人;清晨出現火燒雲,家中起哭聲。”“月出暈伴生,白雲浮晴空。雲頭堆疊起,大雨自天傾。”民間也有“月暈白,雨雪來;月暈紅,天放晴”的說法。維吾爾族民間把金牛宮之七星稱為“於凱爾”星座。夜行人利用這個星座定方向,如同使用羅盤。人們認為,於凱爾漸大,天氣就會變化。維吾爾族諺語說:“於凱爾掠過天邊,節氣就屬夏天。”據民間星相家的說法,於凱爾一年中有40天棲於地上,這時的天氣最熱,被稱為伏天。40天之後,於凱爾重新升入星空,植物開始結籽。民間有“七星顯,天氣變;七星不墜,地溫不升”的說法。維吾爾族民間還把北極星稱為“鐵木爾闊足克”(意為“鐵樁”),並把此星作為夜間行路或軍隊夜出時方向的標尺。對火星、金星、土星、水星等星體予以維吾爾族的稱呼,並正確認識到這些星體運動與地球氣候、季節變化的規律。

  維吾爾族歷史上曾使用過多種曆法。最早的是回紇汗國時期使用的12獸曆法。12獸名稱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每12年迴圈一次。據考古和文獻資料,高昌回鶻王國時期使用一種叫“七曜歷”的歷法,即以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紀日的歷法,也即以七日為一週年曆法。據在高昌遺址發現的回鶻文曆書斷簡研究,這種曆法每日先用杰特語記七曜日名稱,次譯中國甲、乙、丙、丁等十干之音,最後以杰特語記鼠、牛、虎、兔等12獸名,又在其上的每第二日,用杰特語譯出中國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之名,而以紅字記之。這種曆法可說要杰特、中國、突厥三種曆法的整合體。

  據法國學者沙畹考證,七曜歷於唐開元七年(719年)由摩尼教傳教士傳入中國,後來中國影響很大。根據烏魯伯克留傳的歷書考證,高昌回鶻使用的另一種曆法,一年分12個月,2—11月各月,皆以數字為次第。唯獨首月和末月名稱不同,首月稱“aramai”,意為齋月;末月稱“carsapat”,意為臘月。此與中國曆法謂此二月為正月、臘月相似。每月上旬,中國曆稱“初”,高昌曆法則如“yangy”,意為“新”,二者形式相同。因此,高昌回鶻的歷書實仿中原曆書。

  喀喇汗王朝時期的維吾爾人使用12獸曆法,人的年齡、事件發生的時間等均以12獸輪流紀年。與漢族12獸不同的是他們以鱷魚代替龍。12獸的順序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當時也使用七曜歷。

  維吾爾族改信伊斯蘭教後,使用回曆。《西域圖志》、《西域聞見錄》等書均記明清時期的維吾爾族已使用回曆。回曆又稱“希吉來歷”或“伊斯蘭教歷”。回曆純系陰曆,其紀年法是:太陰圓缺一次為1月,12個月為一年,單月30日,雙月29日,不置閏月,全年354日。每30年為一週,其中有11年(約每隔二三年)的12月末添設一個閏日。故該歷平均每年為354日8時48分。對於月的計算方法,不用實朔,而以看見新月時期做月首,所以它的月首日期,常在農曆初二、三日以後。

傣族天文曆法

  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民族,傣族的先民在創造貝葉文化時,已對日、月、星辰、地球產生了濃厚興趣,對它們的執行規律進行過觀察探索,積累了一定的天文學知識,豐富了貝葉文化寶庫。

  傣族先民從對天體的觀察中,積累了方位知識,能分辨東、南、西、北及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等方位,形成了辨別方位的方點陣圖。

  西雙版納傣族在和漢族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文化交流中,廣泛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天文學知識,不斷充實自己的天文學寶庫,較為準確地掌握了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執行規律。同時,又在以上星體的基礎上,增添了“羅猴”、“格德”兩個星體,構想出排列秩序為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羅猴、格德的“九曜”星體,把“九曜”星體在宇宙間的執行軌道劃分為十二個宮,即金牛宮、雙子宮、巨蟹宮、獅子宮、室女宮、天稱宮、天蠍宮、人馬宮、摩羯宮、寶瓶宮、雙魚宮以及白羊宮。白羊宮在傣歷中位居十二宮之首,叫做零宮,為排足十二宮,又在圖上稱為十二。傣文曆書中還繪製 有表明十二宮各宮的位置圖。

  由於對星體的執行規律有了比較精確的認識,傣族中一些天文學知識較為豐富的人,已能推算出日蝕、月蝕出現的具體時間。

  傣族的歷法叫做傣歷。根據傣文資料記載,傣族歷史上曾經有四個稱為“薩哈”的紀元。第四個“薩哈”就是至今仍在使用的“珠江薩哈”,由名為“帕雅珠臘”的人宣佈使用,至2000年已使用了1362年。傣族人民在經歷這些名稱各不相同的“薩哈”中,積累了豐富的排列年、月、日、時的經驗,創造了自成一體的傣歷和《蘇頂》、《曆法星卜要略》等有關天文曆法的傣文的典籍。

  傣歷是一種陰陽合曆。年是太陽年,以太陽沿黃道十二宮執行一週為一年,歲首設在太陽進入白羊宮首之時;月是陰曆月,即以月亮的一個圓缺週期為一月。一年分十二個月,單月30天,雙月29天,但八月份一般只有29天,隔數年有一次“八月滿”,即八月份的天數為30天。在日序的累計上,將一個月分為兩半,初一至十四叫“楞恨”(意為月上),分別稱為楞恨一日、楞恨二……至楞恨十四日。十五日叫“楞丙”(意為月圓日);十五日之後叫“楞籠”,分別叫做楞籠一日,楞籠二日……至楞籠十四日(當月二十九日);最末一天叫“楞拉”(意為月黑日)。

  傣歷有七日一週的記日法,分別稱為晚底、晚尖、晚趕、晚補、晚帕、晚蘇、晚稍。把週日排在前,週六排在尾(晚底為週日)。

  由於傣歷的年是以太陽進入白羊宮首之時作為歲首,因此元旦並不在一月初一,而是在傣歷的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過年的日子要用固定的公式推算。由於年節多在六月份來臨,傣族便稱傣歷新年為“愣喝桑堪比邁”(意為六月新年)。月份排列也因此而將六月排在第一欄,五月排在最後。因為過年的日子不固定,民間會推算者不多,所以懂得天文曆法者,便把推算好的日子製成年曆表供各村各寨使用。年曆表分為一年的表和若干年的年曆合訂本兩種。

  傣歷和漢歷一樣地使用干支。傣語稱干支為“咪嘎宰”,“咪嘎宰”由十天干、十二地支組成六十個不同的稱謂,用以紀年記時。傣族的十天干分別為旮、拉、睞、勐、背、尬、戈、隴、到、噶(者為GA),合稱“咪比”(意為年母);十二地支,傣語稱為“魯比”(意為年子),分別由十二種動物名稱組成,即宰(鼠)、搶(牛)、雨(虎)、冒(兔)、西 (龍)、賽(蛇)、薩阿(馬)、咪(羊)、,先(猴)、勞(雞)、些(狗)、改(象)。古時的地支中沒有牛,而代之以麒麟,但現已改用牛。

  傣族的天文曆法文獻,有《蘇頂》、《曆法星卜要略》等。


清代最後一位皇帝是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賢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 ...

古代中國天文曆法有何主特點

  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又有夏曆、漢歷、華歷、國曆等名稱,是一種陰陽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透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曆開元4713丙申猴年,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既是我國傳統曆法的 ...

清代圍棋十大家都有

  清代圍棋十大家:   1、過百齡, 十一歲解弈,與人對局無對手。長大後與前輩國手林符卿激戰百餘局,佔有優勢;   2、周覽予, 後與前輩國手年已古稀之過百齡對局,多勝。越數年,諸名手輪番挑戰他應付自如;   3、黃龍士,十六歲即達到國手水平。他同久負盛名的老一輩國手盛在友對陣,七戰七捷;   4、徐星友, ...

諸葛亮巧天文地理知識的故事

  有兩個,如分別介紹下:   1、草船借箭:周瑜為陷害諸葛亮,要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了大霧之日,便借子敬二十隻草船駛往曹營,曹操因疑霧中有埋伏,便令以亂箭射之。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輕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敗了周瑜的暗算;   2、火燒赤壁:曹操率領大軍佔 ...

工齡買房產權算

  工齡也就是指勞動工作者的工作年齡,具體產權寫誰的需要進一步區分,因為一般工齡主要就是指勞動者從一開始參加工作就計算的工作年限,而企業工齡是在一個單位實際工作的年限,一般在涉及到計算機經濟補償或者是用工裡買房這方面的問題的時候,往往就會根據勞動者在企業內的工作年限來進行計算的,正常條件下工齡越長,其他條件都 ...

郭守敬修訂了哪一部天文曆法

  郭守敬修訂了《授時歷》天文曆法。《授時歷》,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實施的歷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授時歷經》。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 ...

天文的作者是

  天文指日月星辰等天體在宇宙間分佈執行等現象,出自於《抱朴子·博喻》。   1、日月星辰等天體在宇宙間分佈執行等現象。古人把風、雲、雨、露、霜、雪等地文現象也列入天文範圍。《易·賁》:"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山鳩知晴雨於將來,不能明天文。"《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