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明節寒食的來歷是什麼+寒食清明是什麼時候

有關清明節或寒食節的古詩 清明寒食的詩句

  有關清明節或寒食節的古詩

  《夜深 / 寒食夜》韓偓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念奴嬌·春情》李清照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寒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裡風光亦可憐。

  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鞦韆。

  郊原曉綠初經雨,巷陌春陰乍禁菸?

  副使官閒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

  《和子由寒食》

  蘇軾

  寒食今年二月晦,樹林深翠已生煙。

  繞城駿馬誰能借,到處名園意盡便。

  但掛酒壺那計盞,偶題詩句不須編。

  忽聞啼貝驚羈旅,江上何人治廢田。

  《清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心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清明寒食的詩句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杜牧

  2、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宋代:王禹偁

  3、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代:黃庭堅

  4、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唐代:孟浩然

  5、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唐代:白居易

  6、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宋代:高翥

  7、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唐代:韋莊

  8、清明暮春裡,悵望北山陲。——唐代:孫昌胤

  9、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宋代:吳惟信

  10、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代:韓翃

  11、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唐代:雲表

  12、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唐代:白居易

  13、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嫋殘煙。——宋代:李清照

  1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唐代:孟雲卿

  15、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宋代:楊萬里

  16、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唐代:韋應物

  17、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唐代:杜甫

  18、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宋代:張鎡

清明節的寒食指的是什麼 清明和寒食是一個節日嗎

  清明節的寒食指的是什麼 清明和寒食是一個節日嗎

  清明節的“寒食”指任何不經加熱的食物,因為清明節傳統不可以開火。但是在我國某些地區,比如浙江和福建,“寒食”也指一種具體的食物,這種食物以糯米粉為皮,包入青色和白色餡料,所以又叫“清明餜”。

  清明和寒食是一個節日嗎

  寒食節和清明節並不是同一天,他們兩個是不同的兩個節日。寒食節是在冬至後105日,也就是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與清明節的異同之處

  1.“寒食節”之上古“改火”說

  “寒食節”又稱為“禁菸節”、“冷節”或“百五節” 。從這個傳統節日的名稱上來看,可以得知在寒食節這一天人們只能吃“寒食”。實際上寒食節的起源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生活在當時社會中的人們每年初春季節,都要舉行尤為隆重的祭祀活動。

  而這個祭祀活動的主要環節就是,把上一年儲存的火種全部熄滅,這個舉動被時人稱為“禁火”。由於遠古時期並沒有發明火柴或打火機,所以上古先民只能透過儲存火種的方式,來滿足日常生活中對火種的需求。

  在舉行“禁火”祭祀活動之後,他們還會重新鑽木取火獲得火種。主要寓意是在新的一年裡能有一個新開端。雖然這種祭祀習俗在現代人的眼中看起來過於笨拙,但是卻表現出了上古先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自然崇拜與祖先信仰在寒食節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這個祭祀活動隨著時代不斷變遷,由“改火”最終發展成為“禁火節”。當然“改火”的習俗也一直在不同朝代流傳,並與“禁火節”成為了當時社會中的主要習俗。在“禁火”期間上至皇宮下至普通人家,都不允許生火做法只能吃提前準備好的“寒食”。

  2.“寒食節”之春秋介子推說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都認為“寒食節”與介子推的傳說息息相關。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國君重耳因國家內亂,曾有過一段長達十九年的逃亡經歷。介子推作為重耳身邊的股肱之臣,始終不離不棄的陪伴在重耳身旁。

  在君臣走投無路之際介子推為了能讓,重耳活命不惜“割股啖君”。重耳其實就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當重耳勵精圖治重新登上晉國國君之位時,曾毫不吝嗇的封賞介子推高官厚祿,但這位曾“割股啖君”的臣子卻“不言祿”。

  介子推只希望能夠侍奉母親頤養天年,但晉文公為了報答當年的不棄之恩,曾一而再再而三的登門請求介子推入朝為官。在被逼無奈之下介子推攜母歸隱綿山,但仍然不死心的晉文公為了逼迫其出山相見,不惜下令放火燒山逼其就範。

  但是性格耿直的介子推堅辭不就,最終介子推母子二人被大火焚燒而死。晉文公重耳感念介子推的忠心不二,於是將其葬於綿山併為其修祠立廟。同時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這其實就是“寒食節”的歷史由來。

  3.唐詩《寒食》中的“寒食節”

  中唐詩人韓翃曾作《寒食》一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首詩的大意為春季長安城道出飄散著落花;寒食節這一太難東風吹拂著皇宮內的柳樹黃昏時分皇宮中傳出“御賜燭火”,這些燭火的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韓翃撰寫的這首《寒食》其實是一首諷喻詩,按照舊俗“寒食節”這一天必須要“禁火”。但是受寵的宦官卻得到了皇帝御賜的“燭火”,這說明人們已經忘記了舊制。這首詩得到了唐德宗的賞識韓翃也因此飛黃騰達。

  唐代詩人沈佺期也曾創作過一首《寒食》,“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這首詩歌所表達的含義其實也是,在寒食節這一天需要“滅焰”、“藏煙”,而這兩個舉動其實也是寒食節的主要寓意。

  按照曆法推算“寒食節”的具體日期,應該是在每年冬至以後的一百零五天。這個時節大約為清明節的前1-2天左右,從時間上來看寒食節與清明節特別臨近,而且從節日性質上來分析也可以得知,這兩個節日的主要習俗都是以祭祀為主。

  4.民間重要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為踏青節、行清節或祭祖節,相傳這個傳統節日也起源於上古時期。從其節日內涵可以看出清明節,其實主要包括自然與人文兩大方面。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其實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但隨著時間發展逐漸演變成為了傳統祭祖節日。

  據史料記載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時至今日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除了與曆法有一定關係之外,其實清明節的起源還與帝王將相“墓祭禮”息息相關。無論是上層社會中的祭祀禮儀,還是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都可以證明一點,清明節的主要習俗就是祭祖掃墓。

  唐代大詩人杜牧創作的《清明》一詩中,曾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這首詩中可以瞭解每當清明來臨之際,初春時節的春雨就會如約而至。人們在這一天由於需要祭祀先祖,所以基本上情緒都會特別低落。

清明節是寒食節的第幾天 ?清明節有什麼來歷和發展?

   清明節是寒食節的第幾天

  寒食節不一定是清明節的前一天,確切的說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的禁忌

  1、禁火,禁菸,其實這也是寒食節的習俗,在這一天是不允許生活做飯的,每一戶人家都要吃了冷的食物。古時候在這一天要是生火的話就是對神靈的不敬,是會有災難降臨的。

  2、禁止在墓地拍照,寒食節也有和清明一樣的掃墓活動,只是清明對於大眾來說了解的比較多。掃墓是對先祖的祭拜所以不允許在墓地拍照,在墓地拍照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可能會引來不好的怪罪。

  3、寒食節期間禁忌買鞋,鞋與“邪”諧音,這段期間和清明期間一樣都是陰氣比較重的日子,買鞋回去的話相當於是把邪氣帶回家。

  4、忌在床頭掛風鈴,即便是從前就掛著的也要在寒衣節這一天摘下來。因為風鈴是容易招來鬼怪的器物,人們在睡覺的時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來鬼怪入侵的時刻。

   清明節的來歷和發展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 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 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 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節 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 ,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 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 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 ,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 不過的一個詞。

  地球公轉一週為黃經360度,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後每執行15度有 一個節氣,共有二十四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於閏年的原因,所 以會相差兩天。

   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

  從時間上講,我們當地流傳著“前三後四”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都是可以的。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這是工作事業較忙的人為自己找的藉口。

  傳說清明節陰間要開大會,沒有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著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後。


節的來歷 節的由來故事

  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的由來故事   寒食節的來歷一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 ...

節的來歷 節的歷史和傳說

  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則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 ...

節的來歷 節的由來簡介

  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的由來簡介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 ...

清明節為什麼被稱為

  清明節之所以被稱為寒食節,是因為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而寒食節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後來寒食節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習俗。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 ...

節和清明節什麼時候合二為一 節的食物有哪些

  寒食節和清明節什麼時候合二為一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的100多天,清明節前的1~2天,這兩個節日相隔的非常的近,雖然習俗並不一樣,但是卻漸漸的融為了一體。寒食大致在唐代與清明合併。歷史上,寒食清明兩節相近。據《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曆十三年二 ...

202x清明節哪天是節有什麼習俗

  寒食節和清明節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個節日,它們的日子是比較接近的,一般都會相隔一兩天。根據日曆顯示,今年寒食節是在4月4日,清明節在4月5日,清明節假期是4月3日-4月5日,所以清明節假期第二天是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   2022清明節哪天是寒食節   2022年寒食節時間是4月4日,農曆三月 ...

什麼是節的由來

  什麼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則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