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明節氣有什麼含義?物候特點是什麼?

清明節氣有什麼含義?物候特點是什麼?

   清明節氣是什麼意思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氣的物候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這時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春光明媚,楊柳垂絲,綠草如苗,城鄉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清明”作為時序與節日相統一的節氣,則是後來的事。

  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一種標誌,傳統節日包含有某種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的文化事項。兩者既獨立,又有必然聯絡。

  清明節氣在農曆的每年三月份,其形成源於“八風”之說。八風是我國古代最早區分季、候風的方式。我國自古以農為本,以農立國。清明節具有鮮明的農業文化特色,本身就體現出農業社會的生活規律。古人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透過不斷探索不同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來獲得相關的天文知識。這時正值嚴冬過後,氣候宜人之際,因而成為人們進行戶外活動的好時節。也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與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

  人們以節日的形式來標明季節和氣候的轉換,在這些季節中產生出許多相關的活動,並逐步演變成節日風俗。其中的清明祭祖活動,就是中華民族在農業社會一直延續下來的一種獨特風俗習慣。

  在二十四節氣當中,清明是一直最受重視的節氣之一。古代詩人李嘉佑有一首《春日漢上作》的詩寫道:

  港上春風漲,鴛鴦逐浪飛。

  清明桑葉小,度雨杏花稀。

  衛女紅妝薄,王孫白馬肥。

  相將踏青去,不解惜羅衣。

  古人將清明分為三候,即初候,桐始華;二候麥花,田鼠化為駕,牡丹華;三候柳花,虹始見。清明節氣來臨之際,我國大部地區,萬木凋零的景象已經逐漸消失,而代之的是駕飛草長、柳綠桃紅的畫面。這時春色已濃、陽光明媚、惠風和暢、楊柳垂絲、綠草如茵。

  城鄉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由於二十四節氣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農耕社會中,清明是很重要的一個季節,一般是作為安排農事活動的重要時刻。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因此,清明節氣與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農諺“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就說明了清明節氣對農業耕種的重要性。

   清明、穀雨順序倒置

  古籍《月令氣候圖說》記載:“西漢以前,穀雨為農曆三月節,清明為三月中;先清明而後穀雨,亦自後漢始。”

  古人在實踐中認識到,就春季氣候變化規律來說,應該將清明置在前,“穀雨”放在後。每年一到農曆三月,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草木萌發,改變了冬季枯黃的自然景觀。宋元學者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每年季春(春季最後一個月),天氣轉暖,雨量也較以前增加,是我國北方春作物播種、·出苗的季節。

  所以,將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叫做“穀雨”,放在“清明”節氣後,是合理的。

清明是不是節氣?清明有哪些物候特點?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嗎

  清明是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同時也是清明節。

  公曆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萬物清潔、明淨是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又是民俗節日。

   清明節氣候應

  桐始華—桐樹對自然界氣候規律性變化的反應,特別是對節氣變化的反應比較突出,每年清明節氣時,桐樹就開始開花。人們經過觀察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桐樹好像知道年月日。每到閏年一枝生十三葉,平年生十二葉。

  所以,“桐始華”成為清明節氣一候的候應。

  田鼠化為鴛—鴛,鵪也,鶉屬,是一種候鳥,春季在農田間活動。由於在清明節前後農事較忙,人們在田間多見駕,而看不見田鼠。還以為駕是田鼠所化,所以“田鼠化為駕”成為了清明節氣二候的應候。其實田鼠不可能化N"這一候應屬於古人的觀察錯誤。

  虹始見—每年到清明節氣時,陰天天氣過後就會出現虹。所謂虹。是陽光射入水滴經摺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霧上的彩色或白色圓弧。因為它對節氣變化的反應比較突出,所以“虹始見”成為清明節氣三候的候應。

  虹的出現。有時在東方,有時在西方。有時在北方,人們經過長期的觀察得出這樣一句諺語:“北虹出不下雨。

  出了南虹發大水”,這就說出了南虹預示著天要下大雨的氣候現象。當然因為地區差異,有的地方不一定是這樣的。

  萬物清潔而明淨,春耕春種好時候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清明,三月節。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說的是,清明時節,冰雪融化,草木青青,天氣清激明朗,萬物欣欣向榮。“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雨足郊原草木柔”等詩句也是對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鴛,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正如諺語所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時節,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清明耕種忙,氣候要幫忙

  到了清明節氣,東亞大氣環流己實現從冬到春的轉變。西風帶槽脊移動頻繁,低層高低氣壓交替出現。江淮地區冷暖變化幅度較大,雷雨等不穩定,降水逐漸增多。

  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己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在北方地區,氣溫回升很快,乾燥多風,沙塵天氣頻頻出現。到4月份,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可達到10-15℃東北北部、西北部分地區雖說還沒有進入春季,但有些地方3月的平均極端最高氣溫也都在10℃以上,如呼和浩特15.7℃、西寧18.9℃、齊齊哈爾13.5℃,所以到了4月份,這些地區有時氣溫會有明顯的攀升。

  清明時節雨紛紛,說的就是江南的氣候特點。清明時節,南方地區常常時陰時晴,雨量較為充沛。除東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分地區4月份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如果冷空氣偏強,會出現連續三天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10℃的低溫陰雨天氣。

  華南因地理位置偏南,臨近海洋,當受冷暖空氣交匯形成的鋒面影響時,開始出現較大的降水,稱為華南前汛期。當雨帶中遇到熱力對流旺盛發展時,會有雷暴等強對流天氣出現,形成較大的暴雨。過多的雨水也給出門帶來些許不便,挺讓人煩惱。而黃淮平原以北的廣大地區,清明時節降水仍然很少,常常出現水分不足,對於生長旺盛的作物和春播來說,哪怕一點點的雨水都顯得非常珍貴。

清明時節有哪些天氣特點 清明節氣我國南北氣候情況

  清明時節有哪些天氣特點 清明節氣我國南北氣候情況

  到了清明節氣,東亞大氣環流已實現從冬到春的轉變。西風帶槽脊移動頻繁,低層高低氣壓交替出現。江淮地區冷暖變化幅度較大,雷雨等不穩定降水逐漸增多。

  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時節雨紛紛”指的是江南的氣候特色,這時常常時陰時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令人煩惱和不能忽視的倒是雨水過多導致的溼漬和寡照的危害。而黃淮平原以北的廣大地區,清明時節降水仍然很少,對開始旺盛生長的作物和春播來說,水分常常供不應求,此時的雨水顯得十分寶貴,這些地區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時,適時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脅。

  我國北方,氣溫回升很快,降水稀少,乾燥多風,是一年中沙塵天氣多的時段。北方許多地區4月份的平均氣溫都已經達到10℃——15℃。我國的東北北部、西北部分地區雖說還沒有進入春季,但從1971——2000年的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來看,呼和浩特3月的平均極端最高氣溫就已經達到了15.7℃、西寧18.9℃、齊齊哈爾13.5℃,對處於4月上中旬的清明來說,這些地區有時氣溫明顯攀升不足為奇。山林田野草木萌發,恰逢春遊、掃墓、植樹時節,預防森林火災十分重要。

  長江中下游降雨明顯增加,除東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區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如果冷空氣偏強,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小於10℃的低溫陰雨天氣,日照不足,會給早稻、棉花等喜溫作物的生長帶來嚴重影響。華南因地理位置偏南,臨近海洋,當受冷暖空氣交匯形成的鋒面影響時,開始出現較大的降水,稱為華南前汛期。當雨帶中遇到熱力對流旺盛發展時,會有雷暴等強對流天氣出現,形成較大的暴雨,值得警惕。

  清明過後還冷嗎?

  一般清明過後還會冷。俗話說“過了清明冷十天”,意思是清明過後還有十來天的日子氣溫會有所反覆,還要注意保暖。

  一般清明節的時候,會有一波倒春寒,等倒春寒過後,天氣就會開始回暖了。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一般指4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

  長期陰雨天氣或頻繁的冷空氣侵襲,抑或持續冷高壓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氣候多變。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氣。此時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燻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


24節氣清明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氣什麼含義

  24節氣清明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氣有什麼含義   節氣清明是“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節氣,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時間點在農曆每年三月初一前後(公曆4月4-6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演變 ...

春分的美好寓意的含義 春分節氣什麼氣候特點

  古人會將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其實不僅是為了指導農耕文化活動的需要,更是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憧憬,而每年的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更是萬物生長的時機,所以人們對於春季更加有不一樣的情感,今天本欄目就給大家講講關於春分的美好寓意的含義,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春分的美好寓意的含義   春分是將春天一分為二的節氣,也 ...

清明節氣含義是什麼?清明節氣候特點是什麼?

   清明節氣的含義是什麼清明節氣是什麼意思   “清明”的含義是氣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時至清明,在黃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帶地域已氣候清爽溫暖、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淮南子·天文訓》:“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文中的“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 ...

夏至節氣含義特點 夏至節氣是什麼意思

  夏至節氣的含義和特點 夏至節氣是什麼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 ...

春分節氣植物的特點 24節氣春分的物候特點

  春分節氣植物的特點 24節氣春分的物候特點   在氣候上,春分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我國除了西北、東北、青藏高原和華北北部地區以外都進入了春天。正是數九天之後“九九加一久,耕牛遍地走”的時候,凍土層已經完全融化,地氣貫通,田野裡一片生機勃勃。   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 ...

清明節氣含義是什麼意思 清明為什麼叫清明

  清明節氣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清明為什麼叫清明   清明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另《歲時百問》是這樣解釋的:“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我國古代 ...

清明節氣含義 清明節氣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氣的含義 清明節氣是什麼意思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