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明節的來歷是什麼?清明節傳統風俗介紹

清明節的來歷是什麼?清明節傳統風俗介紹

   清明節的來歷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簡介

  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踏青節、行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的風俗

  1、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2、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3、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4、踏青

  清明時節,春光明媚,景色優美,所以我國多年來一直有著清明節踏青的習慣,近年來,全國各地會根據不同的氣候開展一些花卉節、採摘節,為人們外出郊遊提供更豐富多彩的活動。

  5、放風箏

  這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1、掃墓。清明節,掃墓祭祖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帶上貢品、鮮花到親人墓碑前,鞠躬或是傾訴,緬懷先輩,寄託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2、清明果。清明果,是用艾葉和糯米制作而成的一種米果,外表呈青色。清明節吃清明果,就如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是延續的一種習俗。

  3、踏青。清明時節,也正是春暖花開,大地復甦的時候。各種花開草綠,到郊外田野騎車、賞花,欣賞美麗的春色。

  4、插柳。清明節剛好是楊柳發芽的時期,孩童喜歡折下柳條互相打鬧,或者編織成一個圈帶在頭上,也可以把柳條帶回家插在門前。這就叫插柳。

  5、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1、掃墓。清明節,掃墓祭祖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帶上貢品、鮮花到親人墓碑前,鞠躬或是傾訴,緬懷先輩,寄託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2、清明果。清明果,是用艾葉和糯米制作而成的一種米果,外表呈青色。清明節吃清明果,就如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是延續的一種習俗。

  3、踏青。清明時節,也正是春暖花開,大地復甦的時候。各種花開草綠,到郊外田野騎車、賞花,欣賞美麗的春色。

  4、插柳。清明節剛好是楊柳發芽的時期,孩童喜歡折下柳條互相打鬧,或者編織成一個圈帶在頭上,也可以把柳條帶回家插在門前。這就叫插柳。

  5、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傳統風俗英語介紹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閱讀一篇關於清明習俗的英語(論壇)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一起學習關於清明節的地道表達。   Celeb ...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清明節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節起源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節日,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 ...

清明節不能上兩次墳 傳統風俗忌諱講究

  每年的清明節都是祭祖的時間,每個家族人會一起去給祖先燒香擺祭祀品,感恩祖先過去的保佑,並且祈求今後能夠一直保佑家族人們有很好的運勢。民間有很多關於上墳的講究和忌諱,同一家人不能上兩次墳,並且一個月也不能去掃兩次墓,會打擾逝者寧靜。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時候,添墳是不可以添兩次的,民間人們認為這樣很晦氣,所 ...

清明有哪些活動 清明節傳統習俗介紹

  清明有哪些活動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介紹   中國人有敬老的傳統美德,對去世的先人更是緬懷和崇敬。因此,每到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去祭掃祖先的墳墓。人們為墳墓除去雜草,新增新土,在墳前點上香,擺上食物和紙錢,表示對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在清明節 ...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起初,掃墓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節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合併到了清明,最終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祭祖,表達的是人們對先祖的“思時之敬”。其實,掃墓 ...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 清明節來歷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 清明節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又叫做踏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紛紛祭祀自己的祖先。我國的清明節大約起源於周朝,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將每年定4月5日為法定的假期,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清明節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 ...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起初,掃墓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節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合併到了清明,最終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祭祖,表達的是人們對先祖的“思時之敬”。其實,掃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