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鹽道御史實際上正式官名是巡鹽御史或鹽政。
順治二年(1647年),清廷在揚州設立兩淮巡鹽察院署和兩淮都轉鹽運使司。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的長官稱兩淮都轉鹽運使,或運司使,從三品。清朝前期,兩淮鹽區還設定巡鹽御史,是兩淮鹽區的最高鹽務專官,中央巡視員,無定品,任期一年。後改稱鹽政,康熙年間由巡鹽御史改置,以總督、巡撫兼任。掌督督徵課,調劑鹽價,糾察屬官。也就是說,鹽政的官品是一二品。
鹽道,即鹽法道與鹽巡道,清朝負責食鹽管制和檢驗的官員。鹽政的官品是一、二品。鹽道成立於順治二年,即1647年,是清廷在揚州設立兩淮巡鹽察院署和兩淮都轉鹽運使司。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的長官稱兩淮都轉鹽運使,或運司使,從三品。清朝前期,兩淮鹽區還設定巡鹽御史,是兩淮鹽區的最高鹽務專官,中央巡視員,無定品,任期一年。後改稱鹽政,康熙年間由巡鹽御史改置,以總督、巡撫兼任。掌督督徵課,調劑鹽價,糾察屬官。
清朝鹽道衙門歸巡撫管。 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巡視各地的軍政、 江蘇巡撫衙門舊址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其官職等級相當於現今的省長或省委書記。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員的品級為:總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從一品;巡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正二品。
道員:官名,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級別,為從三品或正四品官員。明布政使有佐官左、右參政及左、右參議,分管各承宣佈政司轄區內部份地區、錢穀等事,無定員,因事添設,各省不等,稱分守道,按察使有佐官副使、僉事,無定員,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轄區內部分地區、刑名等事,稱分巡道。清乾隆十八年廢參政、參議、副使、僉事等官銜, ...
鹽道(即鹽法道與鹽巡道),清朝負責食鹽管制和檢驗的官員。鹽政的官品是一、二品。鹽道成立於順治二年(1647年),是清廷在揚州設立兩淮巡鹽察院署和兩淮都轉鹽運使司。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的長官稱兩淮都轉鹽運使,或運司使,從三品。清朝前期,兩淮鹽區還設定巡鹽御史,是兩淮鹽區的最高鹽務專官,中央巡視員,無定品,任期一 ...
釋義:只以道來抵禦一切的計謀,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即有道可以戰無不勝。
出處:《三國志》:“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全書一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 ...
道臺:指省、巡撫、總督與府之間的地方長官。
介紹:
1、清初的道員官階不定,乾隆十八年,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清代各省設道員,或有專責,或作為布、按副使。
2、專責者有督糧道或糧儲道,簡稱糧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簡稱河道。官則有的單設,多數為兼任。其他如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一般 ...
清朝左督御史相當於現在的檢察官。
左都御史是封建社會設有專門行使監督職權的機構,都察院的長官。明代都察院設有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清代改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都察院主官,右都御史及右副都御史都專作總督、巡撫的加銜。左都御史滿、漢各一人。開始時滿員級別設為一品,漢員級別為二品,順治十六年,將滿漢兩員均設 ...
江南道御史就是江南道監察御史。唐、宋兩代僅有八品官,明代為正七品,清代為從五品。此官職配置於朝廷或地方,為制衡行政機構主官的非常派朝廷或地方官員。監察御史不僅可對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行政官員之權利,並對府州縣道等審判衙門進行實質監督,也可在監察過程中對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 ...
金牛座
金牛女在感情上是比較專一穩定的,會認定牽手的人能一直愛下去。所以才會在付出真心卻遭遇背叛之後,會患上愛無能,從此不敢再說愛,以致錯過了身邊對自己好的人。金牛女要懂的戀愛道理是遇到真正適合的人之前,總會遇到人渣的,不要因為愛錯一次,就否定真愛的存在,錯過了可以愛的機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