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重要節日是頒金節,因為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曆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滿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而且滿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
滿族的重要節日是頒金節,因為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曆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滿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而且滿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
彝族的傳統節日很豐富,根據節日的性質可分為生產性節日、社交遊樂性節日、紀念性節日、慶祝性節日和祭祀性節日等五類。而每一類又包括5—10個節日。
如以發展、促進生產為目的生產性節日有剪羊毛節(流行大涼山,一般為農曆六月中旬)、採藥節(流行雲南小涼山,每年農曆五月初日,主要是採、賣藥材)、黑井燈會(流行於雲南牟定縣黑井一帶,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主要是祈求多生產鹽)、羊年(雲南牟定每年農曆除夕晚上和初一給羊吃年飯,貼對聯)、巴烏節(流行於雲南鶴慶縣東西山區,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舉行,主要是歡慶和祈望狩獵豐收)、頌牛節(雲南西北山區彝族每年立冬舉行)、拉麻節(拉麻彝語意為賀牛神,彝族支系黑話人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日舉行)和護山節(流行於廣西隆林彝族中,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初四日舉行);又如以歌舞、遊藝、集會形式進行交往娛樂為目的的社交遊樂性節日有賽歌會(雲南九江縣彝族支系臘魯人每年農曆二月舉行)、情人節(廣西那坡縣彝族支系白彝人每年農曆三月舉行,情人互送禮物)、姑娘節(雲南金平彝族姑娘每年春節後的第一個趕場日,到街場上展示自己的青春和美貌)、賽馬節(貴州威寧,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賽裝節(雲南永仁等縣,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彝族姑娘都著盛裝,比試誰的服飾漂亮)、趕花街(雲南峨山、新平、雙柏三縣交界處的彝族支系勒蘇人每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舉行二次,是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好機會)、串會節(雲南漾濞彝族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人們聚集篝火旁跳舞對歌)、搭清節(雲南曲靖市白水區彝族婦女節日。每年農曆三月的第一個馬日。婦女們打扮後帶上食品聚集於當地的密集山上,一邊唱歌,一邊品嚐食品,直到明月當空才各自離去)、開新節(雲南峨山彝族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後的第一個趕集日,過完節日就要春耕了)、拜姑爺節(雲南峨山一帶彝族每年正月初二,以村寨為單位,邀請3—5年內嫁出去的姑娘連同姑爺接回本村進行團拜)和鬥牛節(每年農曆六月一日各地彝族都要舉行);再如以追念民族英雄、紀念某個歷史事件為主要內容的紀念性節日有插花節(雲南楚雄彝族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以紀念傳說中為婦女除暴安良的女英雄咪依魯)、服裝節(雲南大姚縣三臺山彝族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舉行,以紀念心靈手巧的女服裝師阿米尼、二月八(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節期三天,以紀念智鬥強敵英雄密枯)和牟定三月會(雲南楚雄彝族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舉行,節期3—5天,以紀念傳說制服蛟龍的勝利);以喜慶豐收、祝賀人畜興旺、平安幸福為內容的慶賀性節日有彝年、老年節、嘗新節、新米節、沙戶比節等;最後就是以祭祀神靈、祈禳兇邪的祭祀性節日有火把節、密枝節、祭公節和跳公節等。其中以彝年和火把節為彝族最普遍最隆重的節日。
(一)彝年
彝語稱“庫史”,是大小涼山彝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十月至十一月內擇吉日舉行。彝年前,人們打過年柴,準備過年的食物,精心地催養年豬。過年三天,第一天:“點菸火”,清晨用嫋嫋的青煙通知祖靈回家與後代共渡佳節;“逐戶殺年豬”,全村男女老少(除女主人留家外)喜氣洋洋簇擁著殺豬能手“翁色爾古”逐戶宰殺年豬,殺豬的順序以村中輩份的高低長幼而定;“松母”即獻祭,取部分豬肝、豬肉燒煮,由男主人端至火塘上方祭祖,此後,大家吃年飯,太陽落山時,以煮熟的砣砣肉和蕎粑粑再次祭祖,以祈來年豐收、平安。第二天:孩子們做“翁西那姑革”遊戲,青年男女身著盛裝聚在一起,伴著口弦、月琴、胡琴歡歌舞蹈,進行賽馬、蕩秋、蹲鬥、角力等娛樂活動。中年男子成群成隊到各家互賀新年,婦女留在家中招待客人。第三天:“送祖”,人們早早起來,熱飯菜以送祖靈歸祖界,併為祖靈備好路途中需要的盤纏、乾糧,還把燕麥倒在畜槽中象徵喂祖靈的靈馬。送祖靈時,男主人向祖靈祈求保佑來年家庭平安、五穀豐登、六畜發展。
(二)火把節
四川、雲南彝族一般在農曆六日二十四日前後幾天舉行,貴州彝族則在農曆六月初六左右進行。祭神祭田、祈年豐收、送崇除邪是火把節的重要民俗內容。節日期間,有的彝區要合村殺豬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一彝戶要抱雞到田裡祭田公地母。而涼山彝族火把節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得趕回家吃團圓飯,飯前殺雞祭祖,飯後舉行點火把儀式。由一家之主點燃用幹苦蒿杆紮成的火把,從屋裡的上方照亮每一個角落,口中念:燒掉一切不吉之源,全家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詞,然後經過牛圈、羊圈,最後加入村寨的火把節行列,到村頭寨邊、田野山坡耍火把。有說火把能滅蟲害,有說可驅災去邪。如今,火把節的內容更加豐富,有鬥牛、摔跤、跑馬、選美、對歌、舞蹈、射箭、磨兒秋等各種娛樂性活動,有的地方還進行商業貿易活動。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祭社王爺要有糖。做糖有的用小黃米,有的用糖蘿蔔或大米,而大多數用大麥,唯有滿族用高梁米和大蘿蔔來熬糖,其味美香甜。熬成的糖塊,除祭灶王爺外,當初一來拜年客人,也要請他們品嚐。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農家在這天撒年(粘)糕,並給灶王爺供上,粘住灶王爺嘴,以免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壞話。在晚上夜深人靜時還要將編制的秸馬、小狗、小公雞等六樣祭品同灶王爺畫像一起燒掉,並鳴放鞭炮送灶王爺上天。正月二十五填倉,各家制做三樣水撈米飯(即高梁米、小米、苞米碴子),蒸煮八成熟(其意是確保莊稼收熟八成)。男人們動手製作小犁杖、小車、小鋤頭、小鐮刀等。拂曉進哈什(滿族倉房),在囤子尖上放上一碗飯和三柱香,然後念豐收歌:人畜兩旺糧滿倉,風調雨順多得力,雞鴨鵝狗家禽旺,吾們老少謝上倉。
二月二龍抬頭,這天祭福、德、土地爺正神。莊稼院蒸大饅頭十個,五個為一份分東西供上。此日,農戶吃豬頭(豬頭的眼、耳、鼻子裡,用鐵棍子烙),意為烙蟲子,以免莊稼遭蟲災。
五月初五端午節,滿族人稱之為“破五”。以吃雞鴨蛋為主要食品,還要吃魚和粽子等。
七月十五,家家戶戶做巧果。傳統的五花菜、臘菜各有各的特色。五花菜,食後而清心火;臘菜食後通七竅。對上述兩種傳統菜的配製做法也有不同。
五花菜:採用鮮大白菜、大蘿蔔、青蘿蔔,還有胡蘿蔔、芹菜。將五樣菜切後放入適量鹽,攪拌後即可吃,清熱解毒又消炎。
臘菜:將玉根頭煮熟,出鍋後立即用大蘿蔔絲捂蓋,待涼透後再吃。此菜食後通七竅有益健康。
還有與眾不同的波羅葉餅、蘇子葉餅、酸湯子、蕎麵蔥花捲子、豆麵卷子等等,都是傳統風味食品。過大年吃年飯,傳統的說法是:盛京東是粘火勺,盛京西是粘豆包,盛京中是粘切糕。
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臘八粥配料奇特,用四米、兩仁、兩子。四米有:粘高梁米、粘玉米碴子、西粘穀米、大黃米。兩仁有:山核桃仁、松子仁。兩子有:五味子、枸杞子。此粥大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