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禮節,跪拜,是漢族的一種莊重的禮節,主要包括稽首、頓首、空首等形式。稽首是叩頭至地並停頓一段時間,原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種禮節,常作臣對君之拜。頓拜,即頭叩地,通用為下輩對上輩、下級對上級的拜禮。空首,是手著地,拜頭至手。
2、辛亥革命後,隨著封建君主制度的廢除,跪拜禮遂被廢止,但並未絕跡,直到解放後才徹底摒棄,但民間下輩對上輩有時也偶用此禮以示敬重。同時,打拱作揖的禮節也漸被握手禮、舉手禮、注目禮、問好禮以及點頭招呼所代替,但並未完全絕跡。
3、待客習俗,漢族很注意做客時衣服容貌整潔和坐立行走姿勢端正自然,忌諱蹶足,忌諱掀開下裳,忌諱兩腿分開箕踞而坐。
4、客人入座以後不要變臉色,不要側耳探聽,不要東張西望,不要懶洋洋的樣子,答話不能粗聲粗氣。走路不要大搖大擺,站立不要跛足欹肩。這些禮節的客觀效果,是要求主人和客人謹小慎微,舉止端莊,尊敬對方,互相謙讓,以誠心待人,保持和諧氣氛。
民間的敬太歲、拜太歲風俗有哪些宜忌事項
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稱歲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神祇。《續文獻通考·郊社考卷一百九》記載:“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神也。”從秦、漢時起,太歲就作為凶神受人敬畏,有“抵太歲凶,負太歲亦兇”之說。民間認為,太歲所在的方位不宜動土興工,否則就會招致災禍,因此就有了“太歲頭上動土大不吉”的說法。
在道家,“太歲”是對神明的尊稱,即太歲君。道書言每六十年為一個甲子輪迴,而傳說在每一個“流年”,都有一位神仙被派凡間值年,掌管人間禍福。因此,老百姓尊稱這些神仙為值年太歲,六十年就有六十位太歲,因此統稱為六十甲子神。2014甲午年太歲是章詞歲君。他降生在明代時涇縣(今安徽省涇縣),名叫章文粹,也叫章詞,自幼學習儒家五經,精通文章,有謀略。章詞為人穩重,熱心教人,以身作則,在任職福寧州(今福建省霞浦縣一帶)訓導期間,勸導百姓勤奮務農,每年都獲豐收。當時有倭寇來侵犯的警報,福寧州的城門關閉。城外想躲避倭寇災禍的百姓都被關在城門之外。章詞不顧阻擋,親自開啟城門,將城門的百姓全部放進城內,救活了大批百姓。章詞在任內仙逝,出殯時,當地百姓不論路途遠近都來為他送行,來緬懷他的卓著功德。
在民間,人們相信太歲在冥冥之中支配著人的命運和吉凶禍福,如果冒犯“太歲”,就會帶來不幸和災難。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又云:”逢太歲之年,無喜必有禍。”那何種情況為“犯太歲”呢?
犯太歲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上的,主要是生肖犯太歲、日支月支犯太歲;一種是空間上的,即風水上的犯太歲等。從生肖角度講,一般人的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或者有刑、衝、害、破等,都屬於“犯太歲”的一種。所以說,在2014甲午馬年,犯太歲的生肖有生肖馬、鼠、牛、兔。而2014年太歲方位正南,從一定程度上講,太歲所在的位置有非常強旺的氣場,不宜動土,否則意味著旺氣散開,對家人非常不利。所以,在2014年,要儘量避開正南方開土動工。
衝犯太歲,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運勢的提升,或帶來不利影響。所以,每年各地方都會舉行“安太歲”、“拜太歲”、“敬太歲”的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傳統習俗;也有道家師傅或風水師為有緣人專門化太歲等,或選擇流年助運化煞吉祥物,來化解沖剋“太歲”帶來的不利影響。
溫馨提示:立春之日是太歲交接之時,也是敬太歲的日子。敬太歲要舉行隆重的敬拜儀式,所以有些宜忌要特別知曉:參加法事的前一晚儘可能不食葷、酒,需沐浴,穿著潔淨衣服;女性要避諱自己的經期;敬拜期間要平心靜氣,不去考慮與法事無關的事情,並保持法事壇場清靜,內心虔誠禱祝祈福,方可帶來吉祥流年。
二十四節氣中的每個節氣都有很多的習俗活動,並且古往今來,人們對於節氣傳統習俗都是比較重視的,都會主動參與其中,以求美好的寓意。在每年的立夏時令中,大人小孩們都會進行鬥蛋的遊戲,這個習俗一般是為小孩祈福。
在古代的時候,每年的立夏時節,帝王都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鬥蛋
一到立夏節氣的時候,長輩們都會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
嘗新
在現代生活中,立夏時令的時候有很多的嘗新的活動,人們也都非常踴躍參與其中。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醃鮮、滷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處暑的風俗有哪些 處暑節氣有什麼風俗活動
1、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 ...
處暑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處暑之際各地民俗活動盤點
處暑的民間風俗有哪些: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 ...
雲南立夏節的風俗
1、特色文娛演出:除唱滇戲、花燈外,還有耍龍、舞獅、跑驢、民族歌舞等各種文藝節目的表演。
2、熱鬧的集會:屆時,澄江以及呈貢、晉寧、昆明等地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群眾數萬人相邀前來聚會,西龍潭近旁的山腳、路邊還搭起臨時綵棚、攤點,買賣土產百貨、食品茶水,十分熱鬧。
3、送銅牌: ...
五一勞動節的風俗有哪些
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五月一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泰國:在“五一”全國統一放假一天,在首都以及一些大城市會有相關的慶祝活動, ...
臘八節的風俗有哪些 臘八節的民間習俗
1、喝臘八粥
煮臘八粥、喝臘八粥是最主要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也叫“福壽粥”,是以很多種瓜果、豆、米等五穀雜糧煮成。各地區所用材料不一。根據口味,還有甜、鹹之分。部分地區還有用臘八粥祭祀的習俗;佛教用臘八粥供佛;部分寺廟還會煮臘八粥分給信徒吃。
...
七夕的傳統習俗是什麼 七夕節的風俗有哪些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 ...
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吃月餅
據現有記載,吃月餅的習俗最早源於唐代,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其美味可想而知。
賞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