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記錄範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西征犬戎,下至智伯被滅。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2、《國語》,又名《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相傳為春秋末魯國左丘明所撰,但現代有的學者從內容判斷,認為是戰國時期的學者依據春秋時期各國史官記錄的原始材料整理編輯而成的;
2、專利一詞在我國最早見於《國語》,西周大夫芮良夫提出:”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這裡的專利指的是透過壟斷而牟取暴力的一種行為。
1、《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記錄範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西征犬戎,下至智伯被滅。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2、《國語》,又名《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相傳為春秋末魯國左丘明所撰,但現代有的學者從內容判斷,認為是戰國時期的學者依據春秋時期各國史官記錄的原始材料整理編輯而成的;
2、專利一詞在我國最早見於《國語》,西周大夫芮良夫提出:”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這裡的專利指的是透過壟斷而牟取暴力的一種行為。
小康一詞最早出自最古老的詩歌經典《詩經》“民亦勞動止,汔可小康”,小康是指為中國廣大群眾所享有的介於溫飽和富裕之間的比較殷實的一種生活狀態。
小康(或中產)是指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物件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
1、“小康”一詞,源於《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作為一種小康社會模式,最早在西漢《禮經·禮運》中得到系統闡述,成為僅次於“大同”的理想社會模式。
2、小康即“中產”,或中等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人;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小康(或中產)也稱“中產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