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古代冬至習俗:全國例行放假+齊吃狗肉火鍋
漫談古代冬至習俗:全國例行放假 齊吃狗肉火鍋
古時的冬至甚至比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的級別還要高,周朝把這天作為新年的元旦,後來雖然改了,但也非常重視,稱之為“亞歲”;漢代的冬至節過得最隆重,舉國上下例行放假、燒香、吃狗肉,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相互走訪,並以美食相贈,其熱鬧的氛圍絲毫不亞於今天的“十一”、“春節”長假;到了唐、宋時期,冬至就成了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盛大的祭天大典,老百姓也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成吉思汗統治中國之後,冬至祭天祭祖等許多風俗便漸行漸遠了。但是,老百姓卻沒有忘記“冬至風俗”。
“北方食餃、南方吃粑,冬至狗肉香天下”就是至今還在流傳的冬至風俗。每年冬至,我父母都雷打不動地要做南瓜粑、蘿蔔餃、長線面,這既充分體現了我父母對古老味覺“不時不食”的堅守,更說明了老一輩人害怕古老風俗傳到了我們這一代會丟失。所以,看到一些老年人也希望冬至放假的呼籲,就覺得他們是在感喟傳統民俗之漸行凋零。
至於“吃狗肉”,為什麼成為中華民族的冬至風俗之一?各種版本的說法都有。比較靠譜一點的傳說是:此風俗乃漢高祖劉邦帶動的。據說,秦始皇滅了六國後也取消了“冬至假”,那時劉邦還在沛縣做亭長,他帶著一幫兄弟收保護費被凍得發抖,於是既罵老天又罵始皇。這時候,劉邦的一個死黨樊噲靈機一動,給老大劉邦弄來一盆“狗肉火鍋”,一來讓劉邦暖暖身;二來要老大解解氣。劉邦真的“吃了”秦朝江山後,仍然沒忘那個寒冷的冬至和一盆暖身的狗肉。於是,劉邦頒旨恢復了“冬至假”,並且每年在冬至那天都吃狗肉。這個傳說雖然無法考證,但入冬吃狗肉的確有進補的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說:“狗肉能安五臟,輕身益氣,宜腎、補胃、暖腰膝、壯氣力、補血脈、實下焦。”因此,從醫學和養生的角度來看,冬至吃狗肉的風俗還是不錯的。
想到這,忽然覺得如今許多年輕人呼籲冬至放假,可能就是從能“安心吃狗肉火鍋”和“開心玩”思維出發的。此訴求也沒什麼不好,現代社會總需要有和現代人生活相配套的風俗,才更顯得以人為本吧,況且還能繼承傳統風俗。
潮汕冬至習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載:“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五日中。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據《辭海》載:“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開始。”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潮汕地區民間一個大節日,有“小過年”之俗稱。
潮汕各市縣冬至之習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墳掃墓等習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但沿海地區如饒平之海山一帶,則在清晨便祭祖,趕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
吃甜丸:此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但這個習俗還包含著一個有趣的陋俗:人們在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後,拿出一些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米缸等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相傳有兩個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圓,是表示好意義,它預示明年又獲豐收,家人又能團聚。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頭,這有如少數民族的“潑水節”一樣。如果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門拜訪,讓外人碰上它,這些外人也會交上好運。所以,這一天人們不希望有外人上門拜訪。一是專放給老鼠吃的。相傳五穀的種子,是老鼠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咬來給農民種的,農民為報答老鼠的功勞,約定每年收割時,應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後來,因為有一個貪心的人,把田裡的五穀全收割了,老鼠一氣之下便向觀音娘娘投訴,觀音娘娘聽後也覺得可憐,便賜給它一副堅硬的牙齒,叫它以後搬進人家屋內居住,以便尋食,自此,老鼠便到處為害了。成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這個“到處貼甜丸”的陋俗畢竟行不久,它不僅不衛生,而且有損美觀和十分浪費,也就自然消亡了。而這個“吃甜九”的習俗則一直流傳至今。
上墳掃墓:這是冬至另一項活動。按潮汕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一般情況,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但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氣候好,便於上山野餐。
潮汕還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的俗諺。據王琳乾先生的《汕頭舊俗談》載:“人們對此有二種解釋:一說冬至是小過年,過了小年也就應多加一歲了;一說此俗諺是出自犯人。古時每年秋天,都是殺人的季節,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處決,如果到冬至尚未處決,則循例可延至明年再處決,所以說‘又多一歲”’。
潮汕習俗,是潮汕文化的一個內容。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對於好的習俗便繼承下來,對於不好的陋俗就丟棄了。冬至這個“上墳掃墓”是紀念先人艱苦創業和“吃甜丸”是預示來年又獲豐收的習俗,自然就沿襲下來。
紹興冬至習俗
冬至是紹興民間一年中的大節,諺稱“冬至大如年”。在古代,人們一直是把它當作另一個新年來過的。《嘉泰會稽志》稱其節“大略如正旦而差簡”,且諸多事情皆以冬至為起點。農曆推算清明,即以冬至後106天為準,謂“冬至百六是清明”。《九九歌》也以冬至起算為頭九、二九直至九九,以記季節變化。民間更有“冬至月初,石板冰酥,冬至月中,赤裸過冬,冬至月底,賣牛買被”,“冬前不結冰,冬後凍煞人”及“晴冬至爛年邊,雨冬至晴過年”之諺,以冬至遲早、晴雨佔一冬寒暖與年邊乾溼。是日,民間必家家團聚宴飲,一如除夕吃年夜飯之俗。
紹興民間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的甚至到祠堂家廟裡去祭祖,謂“做冬至”。一般於冬至前剪紙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墓前焚化,俗稱“送寒衣”。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俗稱“冬至酒”,既懷念亡者,又聯絡感情。紹興、新昌等縣的習俗,多於是日去墳頭加泥、除草、修基,以為此日動土大吉,否則可能會橫遭不測之禍。
冬至又稱“長至”,一年中,此日夜晚為時最長,故民間有“睏覺要困冬至夜”之說,謂冬至安眠一夜,可保全年好夢天天。
舊時,食米多用石碓石臼舂白,紹興人愛在冬至日前後將一年中的吃飯米預先舂好,謂之“冬舂米”,一來因為過了冬至,再個把月時間就“著春”了,家事將興,人人須忙於備耕,無暇再去舂米;二來因為春氣一動,米芽浮起,米粒便不如冬令時的堅實,冬舂米可免米粒易碎而多粞,減少糧食的損耗。
紹興人家中釀酒,一般都愛在冬至前下缸,稱為“冬釀酒”,釀成後香氣撲鼻,特別誘人,加之此時的水還屬冬水,所釀之酒易於保藏,不會變質。此時還可以用特種技法釀成“酒窩酒”、“蜜殷勤”以饗老人,或作禮品饋贈親友。
餛飩 冬至夜,紹興民間還有“生火熜”習俗,畚隔夜火熜,裹入被內,謂至翌晨炭火不熄,可兆來年家事興旺發達。
舊時越中,無論男子婦女,在冬至那天,人人都要弄碗餛飩吃吃;而在夏至,則挨家挨戶都要吃一頓麵條,謂之“冬至餛飩夏至面”。此俗流傳已久。但到底因何成俗,卻各有說法。或言至日最短,以餛飩形團而就節;夏至食麵,則用面(條)之長狀夏至之長晝。雖然後者可用壽慶吃麵討長壽彩頭之俗進行印證,但畢竟無見於記載。晚清紹興學者範寅在《越諺·飲食》中說餛飩“或芝麻糖或醢肉裹以麵粉,冬至時食”,可見古代紹興還有甜味的餛飩。
是日,紹興民間忌諱甚多,忌說不吉利之語,忌吵罵滋事,忌打碎盤碗;婦女不歸寧,出嫁婦女務必於是日回夫家,不得在孃家過夜;不許打罵孩子,即使是最頑皮的學生,冬至日也可免受責罰,先生只能舉著戒尺警告說:“帳,給你記到明天再算!”。
臺灣冬至習俗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 ...
北宋時開封的冬至習俗
北宋時期的京城開封,非常看重冬至這個節日,當時,開封的人們把冬至看得跟過年一樣重要,在當時的開封,人們用各種儀式歡度冬至,非常有趣。冬至又稱冬節、大冬,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是民間流傳已久的一個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一般在臘月二十二前後,曆書上說:“寒氣已極,故曰冬至。”冬至這天的白晝最短, ...
冬至習俗
冬至(陽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為進九之始。古人認為到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慶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並不以冬至為節,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清代,有的旗人為了消災 ...
舊時冬至習俗
提起過“冬至”,我就會想起“窮過渡”那陣子,因為這天可以改善伙食“打饞蟲”——吃水餃了。那時豬羊肉是奢侈品、稀罕物,連想都不敢想。但祖母心靈手巧,會包地瓜面皮的兩種素餡水餃,白菜芝麻鹽和蘿蔔豆腐的隨意挑著吃。那時肚子裡沒有半點油水,每人最少能“嗆”吃兩大盤。我二弟個頭大,能裝三大盤,非撐個肚兒圓不可。
...
延邊冬至習俗
冬至 12月21--22日之間
要吃用小豆、大米、糯米糰子做的小豆粥。 ...
關於冬至習俗的作文(通用6篇)
冬至習俗的作文1
古代對冬至十分重視。有“冬至大似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從漢代以來都舉行慶賀儀式,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長至或大冬。冬至後一天叫作至後。節日三天,百官朝賀,君不聽政,民間三日歇市。北方地區又稱冬至為亞歲、小年,同春節差不 ...
冬至是法定假期嗎 冬至會不會放假
冬至是法定假期嗎 冬至會不會放假
冬至不是法定節假日,所以是不放假的。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只有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國慶。
冬至在每年的什麼時候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