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潘集民間習俗龍頭節

潘集民間習俗龍頭節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或“龍頭節”。

  相傳這一天是龍布春雨、廣潤稼禾的日子,莊戶人家多吃龍鬚麵以示慶賀。

  訛說,盛唐前葉,冊封美人,昭儀及至皇后的武則天廢唐立武周稱帝,王皇大帝聞悉女則亂政甚是惱怒,下諭三海龍王停其風調雨順,以懲其惡。

  數天不下雨,禾苗乾涸,大地龜裂,稼農急得似熱鍋螞蟻。無耐之下,人群雲集,紛紛供出豬頭三牲,香燭炮竹乞天求雨。

  群情感召之下,龍王爺不忍塗炭生靈,隨起惻隱之心。

  正是二月二日,龍王抬頭噴灑甘霖,大雨嘩嘩而下,人間歡天喜地,尤感龍王的好生之德。

  玉帝聞報,惱怒萬分,即遣天兵天將問罪於龍王,並將龍王囚禁於死潭苦受煎熬。

  為感龍王恩德,農家皆二月二作為龍抬頭的日子,並以“龍頭節”流傳至今。

  千百年來,守舊而不開化的思想束縛著埋頭耕作的農民,總以為龍是降雨的神,於是每遇旱年敲鑼打鼓,抬著祭品,焚香禱告,到龍王廟招龍祈雨的習俗繁衍了下來。

  龍雖無人所見,龍神亦更虛無漂渺,然而留給人間的“龍頭節”卻為終身勞碌、稍有所暇的農家增添了傳統的樂趣。

  水利條件大有改觀的今天,人們依然緬懷不忘這福澤人寰的日子,臨日的祭典年年有序並作為農家一節延續連年。

龍頭節的各地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免得“傷了龍目”;要停止洗衣,恐怕“傷了龍皮”。二月初一的晚上,家裡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來,據說是不要影響了“龍抬頭”,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 沿海地區,一直流傳著二月二“剪龍頭”的習俗,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叫“剃喜頭”。特別是男孩子,都要理髮,謂之“剪龍頭”,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也有要想鴻運當剃頭的寓意。 在黃河三角洲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山東內陸地區對“二月二”的講究更多,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那就是圍糧倉。農曆二月初二清晨,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不過,二月二最不可缺少的,則是在山東流傳甚廣的吃炒豆習俗。清晨,家家用鹽或糖炒豆,謂稱“炒蠍子爪”。 在山東,許多超市內大半個月前就準備好了各式各樣的炒豆,包括蠶豆、黃豆、玉米花、青豆、豌豆等品種一應俱全,還有用麵粉、雞蛋等做成的炒棋子塊,口味各不相同。 在北京,北京民俗食品,一種烙得很薄的麵餅,又稱薄餅。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 二月二龍抬頭春餅,名曰“咬春”。 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古諺所說龍抬頭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 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並且有韌性(北京人稱為要有“骨立勁兒”),因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裡分格碼放燻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燻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裡吃。佐料有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黃醬(烤鴨配甜麵醬)。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若在二月二這一天吃春餅,北京人還講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在北京,還有一種豆麵糕,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用蒸熟的黃米(或糯米)揉成團,撒炒熟的黃豆麵,再加入赤豆餡心,捲成長條,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於清代經營食攤現制現售“驢打滾”時,隨制隨撒豆麵,猶如郊野毛驢就地打滾粘滿黃土似的,故得此詼諧之名。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買“驢打滾”品嚐,因而經營這種食品攤販和推車小販很多,以天橋市場白姓食攤和“年糕虎”(虎佔福)做的最有名氣。

龍頭節的習俗

  二月初二龍抬頭,萬萬得罪不得。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大人小孩多在這天剃頭理髮,意思是剃“龍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麵條),俗稱“頂門棍”。為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昇天降雨。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說:“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鑽。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鑽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當地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鍋裡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裡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燻床炕,曰,燻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還祈望龍抬頭出來鎮住毒蟲。清潘龍陛《帝京歲時記勝》:“二日為龍抬頭日,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都人用棗糕、麥米等油煎為食,曰薰蟲。”《掌故大詞典》 地方風俗:山東聊城一帶二月二這天男性都要理髮,龍抬頭這天理髮希望一年好運。


臘八的風俗有哪些 臘八民間習俗

  臘八節的風俗有哪些 臘八節的民間習俗   1、喝臘八粥   煮臘八粥、喝臘八粥是最主要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也叫“福壽粥”,是以很多種瓜果、豆、米等五穀雜糧煮成。各地區所用材料不一。根據口味,還有甜、鹹之分。部分地區還有用臘八粥祭祀的習俗;佛教用臘八粥供佛;部分寺廟還會煮臘八粥分給信徒吃。   ...

乞巧的風俗有哪些 乞巧民間習俗

  乞巧節的風俗有哪些 乞巧節的民間習俗   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在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 ...

龍頭習俗

  1、理髮: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2、祭龍:在過去,龍抬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 ...

龍頭的由來和習俗

  1、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2、理髮: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 ...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民間故事?二月二龍頭要吃龍鬚麵嗎?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民間故事?二月二龍頭節要吃龍鬚麵嗎?農曆二月,春意盎然,盛開的百花使得大地繽紛燦爛,也為人們踏春賞花添了無限情趣。節日2022年農曆二月專題整理好了日子吉凶,快來看看。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民間故事?   在我國北方,廣泛地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在中國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 ...

二月二龍頭節節日習俗 二月二龍頭習俗與傳說

  導讀:二月二是一個傳統節日,也有許多別稱,其中一個別稱是龍頭節,因為各地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二月二龍頭節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出現,那麼你知道二月二龍頭節節日習俗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對二月二龍頭節的習俗與傳說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二月二龍頭節節日習俗   各地龍抬頭節的民俗活 ...

七夕有哪些傳統的民間習俗?有何民間故事呢?

  七夕節也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那麼七夕節又哪些傳統的民間習俗,大家又都知道哪些民間故事呢?小編已為您備好。    民間習俗   1.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的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