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潛江民俗節慶活

潛江民俗節慶活

  元宵節玩燈,盡人皆知。然而,要是談到中秋之夜玩燈的情況,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因為這是從前武昌地區特有的習俗。 中秋節玩的這種燈,不論是製作的材料和方法, 都與元宵節的燈不同。它既不像龍燈那樣需要緞子或布質的龍燈衣子。也不同於形態各異的散燈那樣 用紙糊蔑扎。可是它卻有一個雅緻的名稱——荷葉燈, 把一張荷葉連柄摘下,在荷葉中心連著葉柄的地方穿一個小孔,插上一支點燃的蠟燭,就是這樣簡單,一盞燈就做成功了。中秋節的晚上,孩子們興高 采烈地呼用喚友,帶著荷葉燈周遊大街小巷,往往要玩到深夜才散。 年紀小一些的多半是用一手託著,或用雙手捧著短柄的荷葉燈,也有的是用細麻繩或索線兜著荷 葉燈的底部,再把細麻繩或索線的上端系在竹竿或 木棍上,用手提著;年歲大一點的,多數是舉著高過頭頂的長柄荷葉燈。短柄的比較經玩,不用擔心時柄 折斷;長柄的則顫悠悠地搖曳生姿,持有者以此為驕 傲。當然,誰帶的蠟燭最多,也值得同伴們羨慕。要不然,一根蠟燭點完,你的燈就“瞎”了。

  在明星亮月之下,如果來了一隊荷葉燈,祭月的婦女和姑娘們以及疊瓦塔的孩子們都會跑攏來看。 但見高低錯落、一個接一個的碧玉盤中,燭影搖紅, 宛如一條夭矯的游龍;並且清香四溢,的確是別有一 番情趣。因此,不單是孩子們樂此不疲,有的大人也 會看入了迷。 倘若那一晚是陰天,只要無風,照樣可以遊燈, 不過效果差一些。就怕下雨,孩子們翹嘴巴,大人們 也掃興。中秋無月重陽雨,豈不辜負了良辰佳節?何 況俗諺有云:“八月十五雲遮月,來年元宵雪打燈”, 正月十五不能玩龍燈,還有比這更煞風景的事麼? 漢口、漢陽雖然和武昌隔水相望,卻不興玩荷葉 燈。遠在幾千裡以外的北京,反而有這種習俗,不過 時間是在舊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的晚上。

  觀花燈:元宵節在楚地又叫“燈節”,是春節期間最熱鬧的一天。這天黃昏臨近的時候,各種各樣的花燈如潮水一般不斷湧向街頭,匯入遊行隊伍的行列。不管是在大中城市,還是集鎮農村,男女老少既是參與者,也是觀看者,形成人與燈的海洋。每次燈節,不僅有燈展和燈遊、燈會,還夾有舞龍、耍獅、社火、焰火、猜謎等熱鬧場面,直到夜深人才漸散。

上海民俗節慶

  上海地處江南,因此,上海的風俗與江南其他地方有不少相同之處。上海開埠以後,日漸成為一個江海通津、人煙稠密、華洋雜居、五方雜處的城市,又給原有的風俗增添新的內容;上海風俗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除夕和春節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陰曆一年最後一天或這。-天的晚上,故又稱"大年夜"。除夕的"除"字,原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歲除"。按舊俗臘月廿三日為灶日,應祭灶君。臘月廿四日為小年,從這天起直到除夕,家家都要打掃衛生,購置年貨,農村要殺豬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種點心,醃製各種臘味。另外還要貼年畫。城裡人則往往買些水仙花、臘梅、天竺等插在瓶中以增添節日氣氛。當夜幕降臨時,閤家團聚,吃年夜飯,又叫團圓飯,席上菜餚一般是十分豐盛的。

  夜間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觀看電視節目,名曰“守歲”,當新的一年鐘聲敲響時,霎時鞭炮齊鳴,迎接新春。為保證市民安全,在市中心已禁放爆竹,但以其他方式歡度春節。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一片喜氣洋洋。舊曆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新年,初一拂曉,人們都穿戴整齊,閤家向長輩拜年,平輩間相互拜年。長輩還要給孩子們送紅紙包的壓歲錢,祝賀他們增加一歲。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親友賀年,現在通訊發達了,不少人都用電話或網上拜年。現在可視電話已開始走進人們生活。當你給遠方親朋好友拜年時,對方接聽者的音容笑貌會立即清晰地展現在電視顯示螢幕上。那清晰的聲音,高質量的畫面,能讓你感受到與親朋猶如面對面談話般的親切。

  初四,不少人都買了活鮮鯉魚"接財神"。因"鯉"和"利"讀音相近,再因從水裡抓出活鯉魚穿絲繩貼紅紙的時候,頭尾翹起,像大元寶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熱鬧,往寺院進香或逛廟市者絡繹不絕。

北京韓村河民俗節慶活動

  龍慶峽冰燈藝術節 1月15日——2月28日 是繼哈爾濱冰燈遊園會之後,我國規模最大、且成為傳統遊覽專案的冰燈藝術展,也是世界上緯度最低的大型室外露天冰燈展。龍慶峽冰燈,以其鮮明的主題、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冰燈與彩燈有機結合的形式,在中國冰燈藝術界獨樹一幟,成為中國民間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葩。 北京廠甸文化廟會 農曆正月初一——正月十六 廟會原是寺廟的一種宗教活動,人們在廟內燒香禮佛,廟外還有各種飲食攤、貨攤,還有一些助興的雜耍曲藝表演,從而形成以民俗文化表演為主的活動。近年來,隨著時代變化,古老的廟會亦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借廟會之時洽談生意等,但展示民俗一直是廟會最主要的特色。


韶關民俗節慶

  1、傳統節日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嘗新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   2、宗教廟會   開耕節 古人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春社以後開始耕作,故又以春社作為開耕節。這一日,農民家家戶戶做餈粑,磨豆腐,到土地廟拜神,甚至到野外拜田頭伯公伯婆,祈求五穀豐登。   南華誕 農曆二月初八 ...

陽江民俗節慶活動

  風箏節   1991年,廣東省體委授予陽江“風箏之鄉”的光榮稱號。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這裡都舉行盛大的放飛表演(比賽)。現陽江己建成14萬平方米、可容納30萬名觀眾的“南國風箏競賽場”。   龍舟節   每年農曆初一至初五,陽江都舉行龍舟競賽,內地在江河(漠陽江、鴛鴦湖)劃龍船,沿海地區在海上扒艇仔, ...

自貢市民俗節慶活動

  集恐龍、燈展於一體的節慶習俗   每年春節前後在自貢舉行,多以自貢市人民公園、恐龍公園為中心。在佔地幾百畝的區域內,展出數以萬計的各類彩燈。其中有傳統的紙禮彩燈、絹花彩燈、玻璃彩燈,也有采用新技術製造的瓷器彩燈、霓虹彩燈、水下彩燈、氣體放電燈、程式控制燈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以恐龍為造型的彩燈,主要在恐龍公園 ...

上饒民俗節慶賽龍舟

  每年的端午前後,上饒市的信州區和濱湖地區的波陽、餘干等縣都會舉辦各種規模的龍舟賽。在信江流域,在鄱陽湖上,彩旗招展,鼓聲陣陣,各式龍船爭先恐後,吸引了兩岸大批民眾加油喝彩,一時道路為之堵塞。 ...

吉安民俗節慶活動道情

  道情,俗名 “打繃繃”,流傳於吉安、吉水、永豐、峽江、安福、泰和等地。   道情原出於道教在宮觀裡所唱的“經韻”,後來吸收詞牌或曲牌,演變成為“新經韻”,又稱“道情”。民間藝人演唱的道情,始於宋代,興於清朝。藝人多出自“聖恩堂”,他們左手抱漁鼓,右手掌擊鼓面,敲打時,發出“彭彭”響聲,沿門乞討,唱一些宣揚 ...

上饒民俗節慶板龍燈

  每年的的元宵節前後,在玉山、婺源、上饒縣等一帶的農村都有舞板龍燈的習俗。即用竹骨彩紙紮成龍頭龍尾,龍身由各戶自扎,每戶各置一長條形板凳,上扎二至五個花燈為龍身。各節花燈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龍燈由上百節板燈連線組成。元宵之夜,穿行於村鎮小道,燈光映天,如巨龍游走。引來萬人空 ...

德夯民俗節慶活動

  四月八。四月八日為佛祖釋迦牟尼生日,南朝時即有是日以香水浴佛,共作龍華會之習。長沙古有造烏米飯(俗稱青精飯)之俗。無子者往佛寺許願乞兒。瀏陽的一些地方,此日將寫有“四月八,佛祖先。毛姑娘,請上天”的紙條呈“十”字形貼於廳堂廊亭處,據說可防毛蟲瓦蛆。端陽節是與年節、中秋並列的民間重要節日。這一日,長沙人民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