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潮汕民居文化

潮汕民居文化

  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很多,且都用生動形象的名稱來命名,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爬獅”等等。

  一、四點金

  

  “四點金”是潮俗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圍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叫前房;進而是空曠的天井,兩邊各有一房間,一間作為廚房,稱為“八尺房”;另一間作為柴草房,一般稱為“厝手房”;天井後邊為大廳,兩邊各有一個大房。“四點金”的構築還有多種:只有前後四個正房,沒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廳齊向天井的,稱“四廳會”;前後房都帶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則變八房為十室的稱為“四噴水”。如果在“四點金”外圍建一圈房屋,則謂之“四點金加厝包”。

   二、下山虎

  

  “下山虎”房屋的建築在潮汕農村中較為普遍。建築格局比“四點金”簡單,少了兩個前房,其餘基本一樣。“下山虎”因為門路出入不同,因此有開正門和邊門的區別。通常中間不開門而只開兩邊的稱為“龍虎門”,也有既開正門又開兩邊門的。

   三、四馬拖車

  

  “四馬拖車”也稱“三落二火巷一後包”,是“四點金”的複雜化。

  蔡澤民的《潮州風情錄》對“三落二火巷一後包”的格局和功能作了詳細描寫:“‘落'是潮汕方言,即進的意思。第一進有凹形門洞,俗稱‘門樓肚'。進大門,中間是過渡廳,有道‘反照'擋在正中。左右各一間房子,稱為‘前房'。一進與二進間,有天井及左右兩道通廊。通廊前端各有一門通火巷,左廊的門便叫‘青龍門',右廊的門稱‘白虎門'俗稱為‘龍虎門'。過了天井便是二進,二進有面闊二間的大廳,兩邊各有一間房子稱為‘大房'。廳的前後各由八扇禪門隔起來。二進和三進中間也有天井,天井左右各有一爿南北廳,南北廳前後兩端都有‘厝手間’,相接前後進的大房。三進的結構與二進相同,只是三進的大廳後面隔開一塊狹長的暗間,稱作‘後庫'。後庫左右有門通後包。主體建築兩邊各有一列與它平行的房子稱作火巷,由龍虎門及厝手間的內外子孫門連線主體建築。後包指三進後面的一列房子。整個建築格局就像一駕由四匹馬拉著的車子,故名‘四馬拖車'”。

  “四馬拖車”整個建築的各個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頭進的‘反照'是為了遮擋路人和客人的視線,不致使屋裡一覽無遺。通廊是主人和來訪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廳是平時接待客人用的,而長輩們重要的會見和議事則在二進和三進的大廳進行。三進的大廳還設定祖龕供奉祖宗靈位。逢年過節、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國,就要開龕門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別”;家人做了傷風敗俗的事要繩之以家法,也要開龕焚香,讓他在祖宗面前請罪。後庫則是供辦喪事時停放棺柩的地方。主體建築的大房由長輩居住,最高長輩一般住在三進的房子,其它房間由小輩居住。磨房、廚房、浴室、廁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邊的火巷。家中遇上辦喜事,則各進大廳的禪門洞開。辦喪事時更為隆重,不單要卸下“反照”,還要卸下各進的禪門。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撐起帳篷。這樣一來,一、二、三進形成了一個寬敞的大空間,便於進行各種活動。總的來說,主體建築前低後高,每進遞增三級石階,這樣便於突出主要廳堂,更重要的是為了不讓前進遮住後進,保證後進的採光。後包是為了保護主體建築和防盜而設。當然,像這樣大規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無緣問津的。現存較完整的“四馬拖車”,可在澄海縣隆都鎮的“慈黌爺故居”看到。

  無論是“四點金”還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極其注重裝飾,故有“京華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說。檁木要漆成紅色,椽子則漆成藍色,故稱“紅桁藍桷”。單是山牆的脊端,就有金、木、水、土、火五種不同的造型。造型優美的五星脊飾,連同山牆、屋簷都用瓷來鑲嵌。嵌瓷是潮汕民間工藝美術,用各種顏色的瓷片在屋頂一些主要部位貼出各種立體形象,有花草、鳥獸、蟲魚、還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傳神。除了嵌瓷,還有雕刻,在建築物的一些木質結構上鏤刻各種形象,使整座建築物富有藝術氣息,古色古香如皇宮建築。

  值得一提的,還有饒平的“竹竿厝”。這種房屋,是直通通一列既長而高的房屋,宛若平放著的竹竿。根據家居需要,可將房子隔成若干格使用。饒平很多地臨海,海風較大,所以不少房屋都是壘石而成,十分牢固。

  潮汕民居的建築方位一般都是取朝南偏東,以南為主。這樣冬可擋住嚴寒的北風,夏又可接受涼爽的南風。

  民居還有植樹的習俗,稱作種“鎮宅樹”。多以龍眼、番石榴為多。龍眼又叫做桂圓,取其吉祥之意;番石榴多子,取多生貴子之意。忌種苦楝,苦字當頭種了唯恐不吉;還忌種桃樹,據說桃樹容易成精,蠱惑男人,徒生災禍。

上海民居文化

  說到上海的民居,自然就想到石庫門。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我國的普通郵票第23組《中國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圖案採用的就是石庫門建築。中國共產黨也誕生在望志路(今興業路76號)一幢典型的石庫門建築中。

  上海素享“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美譽。外灘的馬路一側,一幢幢哥特式、羅馬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風格迥異的巍峨大廈展示了建築藝術的風采。同樣,上海的近代住宅建築也可謂洋洋大觀、多姿多彩。漫步在大街小巷,細細品味這些上海的民居住宅,你會覺得那獨具神韻的老房子也是一道道美不勝收的風景。

  石庫門住宅脫胎於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十九世紀後期,在上海開始出現用傳統木結構加磚牆承重建造起來的住宅。由於這類民居的外門選用石料作門框,故稱“石庫門”。這種中西建築藝術相融合的石庫門作為建築和文化的產物,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的出現是一種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場風情的現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傳統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適合單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庫門弄堂文化。石庫門裡的“亭子間”、“客堂間”、“廂房”、“天井”以及“二房東”、“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與石庫門有關的名詞成為老上海們溫馨的記憶。

  石庫門建築盛行於本世紀20年代,佔據了當時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還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個多世紀曆史的石庫門中。

  石庫門多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坡型屋頂常帶有老虎窗,紅磚外牆,弄口有中國傳統式牌樓。大門採用二扇實心黑漆木門,以木軸開轉,常配有門環,進出發出的撞擊聲在古老的石庫門弄堂裡迴響。門楣做成傳統磚雕青瓦頂門頭,外牆細部採用西洋建築的雕花刻圖。二樓有出挑的陽臺,總體佈局採用了歐洲聯排式風格。現在,上海注意儲存老的建築,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庫門裡弄被作為近代優秀建築整組儲存。

  上海民居有“弄”的稱法,其他城市的人甚至讀不準這個詞的音,其實,“弄”只是有別於街面房子的“衚衕”的通稱。早期的石庫門大多叫弄、裡,就是我們常說的“里弄”,又叫“弄堂”。弄堂常用弄、裡、坊、村、公寓、別墅等名號,級別逐次提高。後幾種又稱為新式里弄,居住條件已明顯優於早期的老式石庫門,配有歐式壁爐、屋頂煙囪、通風口、大衛生間等。

  新式里弄住宅出現於本世紀二十年代後期的租界內,總體上比石庫門更接近歐洲近代住宅的建築風格。建築形式多為混合結構,注重使用功能。新式里弄外形別緻整齊,裝修精緻舒適,室外弄道寬敞,樓前庭院蔥綠,居住環境優美,有別於舊式石庫門。

  正面設大玻璃陽臺,使房屋的通風采光條件更為良好;陝南村(原皇家花園,陝西南路151號),1930年由法國天主教會建造,抗日戰爭前該處全是外國人居住,由蝶式點狀型四層住宅組成一個建築群。

  上海的民居除了弄堂外,大樓公寓式民居則體現了近代建築藝術的高雅華麗,能反映上海城市風貌和建築設計師的獨具匠心。大樓公寓集中在當時的商業交通繁華路段,解放前多為中外高階職員居住。欣賞這樣的建築,猶如欣賞一件件藝術珍品。如淮海中路雁蕩路上的永業大樓,採用四方攢頂和轉角處的園形屋頂,形成了大樓獨特的屋面輪廓線。如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淮海路上的武康大樓(東美特公寓),有特色的仿生建築——武康路密丹公寓等等。這些大樓在現代化的建築群中會顯得矮小蒼老,但它們所獨有的滄桑感和貴族氣卻是高樓新貴們無法比擬的。

  在上海的徐匯、盧灣、靜安等區,有一些幽靜的馬路,兩旁都為庭院深深的花園洋房。花園洋房興起於三四十年代,主要滿足官僚、外商、買辦、實業家、藝術家等的居住需求。花園洋房是有著寬闊的草坪、綠樹環繞的浪漫迷人的宅邸,許多以大理石雕像或噴泉為花園的中心,一些高階的洋房還建有網球場、游泳池,以顯示宅邸的豪華。淮海路、新華路沿線路段花園洋房較多。這些住宅有法國式、西班牙式、挪威式、英國鄉村別墅式等,舒適別緻,色彩柔和,可謂千姿百態、高雅氣派。雖然歲月流逝,但那無法掩飾的豪華、那若有所失的神秘,卻令人感慨萬分。

  解放以後,政府新建了“一千零二戶”和“二萬戶”住宅,1951年建造了上海乃至全國解放後的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但這些“火柴盒”式的“工房”構造簡單,內部擁擠,只能解決市民居住的燃眉之急。市區的老房子也因人口稠密成為“新七十二家房客”。隨著城市的逐步發展,上海民居已淡化地域概念,一個個環境優美、風格別緻的居住小區雨後春筍般出現,世紀之交的上海民居更追求舒適性、美觀化、綠化率,它為上海萬國建築博覽會增添了現代藝術魅力。

海南民居文化

  瓊海地處海南東部的平原地帶,瀕臨南海,地域開闊,自古以來這裡便是海南經濟文化發達之地。加積鎮在明清時,便是富賈四方的商埠。據史書記載,瓊海居民祖宗多來自福建。因而海南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繼,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它也必定與中原地區在有相同之處,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它們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其民居格局型制不但受其時代文化的制約,也順應生活實用需要發展,而且還流露出了最樸實的審美需要。

  瓊海的民居不是海南傳統民居中的唯一代表,但是它是海南民居中最為普遍的樣式。在瓊海的鄉土村落中,民宅是一個家族尊嚴的外在表現,民宅從開始的選址到以後的家族生活,都與民俗文化有著很大的聯絡,他們幾乎是把全部的價值觀和對生活的熱愛都融鑄到裡面去了。

  住宅的選址只能在自己祖宗的地裡,不能佔別人的祖地。祖地是前輩人或買或開拓出來的,有永久的繼承權。對住宅的營造,家家戶戶都是極為重視。造房子之前,請來陰陽風水先生看風水定陰陽,風水先生根據住宅型制和選址的地勢風水來確定住宅的朝向,然後擇起良辰吉日,祭祀土地爺,祭祀祖宗,這才動土營造。這時候同宗同族的男男女女都來幫忙,即使是嫁出去的女兒也牽兒帶女回來。這種帶有迷信色彩的民俗禮儀一直相伴一個家族興旺到衰敗的全過程。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社會中,“禮”對人們的行為的約束同時也反映到人們住宅的型制上。

  海南傳統住宅的型制格局一般為獨立院落式磚瓦房,堂屋是其主體,也是家族的中心。挨著堂屋的左側是兩個小屋子,靠院牆的為廚房子,另一個為雜房,雜房放糧食或工具等。有的雜房也置床,子女多的家族女孩子也常住其間。對著廚房的是小院門,小院門也蓋成瓦房式,下雨天可以在那裡堆積或涼曬東西。緊靠院門而又靠著院牆的是柴火房,也是廁所,用來放置農具或置雞舍。有的還有後院,後院如很寬,雞舍便置在那裡,有的還在那裡蓋小廂房,用來住人。一般後院裡都種有果樹。小的後院一般只是用來曬東西。不過,一般民居院落圍牆旁都種有果樹,這樣既起到了美觀、綠化作用,又可多陰涼,海南的熱天較長,果樹開花結果時節,總有沁人花香隨風潛入夜伴居民進入夢鄉。

  堂屋是住宅的主體,它比其它房子都要寬敞高大,在院落中顯得特別突出。堂屋分為二部分,中間為客廳,客廳裡設有三殿堂,供奉祖先神位。年時節下,生辰忌日,都在這裡設祭行禮;婚喪大典也在這裡舉行;平素若有貴客臨門,也在這裡接待。出嫁了的女兒回孃家一定得經過正院門然後進入堂屋拜見父母。由此可見堂屋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徵,是家族的禮制中心、教化中心。

  當地習俗是,只有兒子才能繼承堂屋,且如有多兄弟的,只有大兒子才能繼承堂屋。如兄弟折產分居,新屋必須有堂屋才算是真正有了新家。結婚嫁娶時,女方最為關心的是物件有沒有自己的堂屋。

  海南傳統的封閉性獨立院落式民宅反映出了自然經濟下農民的保守思想和狹隘心理,同時,這種院落式建築型制也反映出了中原文化在海南的延續。


江南水鄉民居文化

  江南水鄉的民居以蘇州、杭州最具代表性,物產富足的江南,住宅規模和佈局也很有特色。住宅外圍的牆壁高大、粗獷,因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較高的二層樓房。另外,南方的民居經常房房相連,中間的風火牆隔斷,是為了防火的考慮,庭院的面積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樓房,使一宅中採光通風口--天井顯得分外高深。   江南潮溼的氣候使通 ...

南方自由式民居文化

  自由式民居指不採用院落形式,總體構成和單體造型都十分自由的民居,主要分佈在南方鄉野和小城鎮,多為中下階層所用。   自由式民居多數規模較小,特別重視空間的合理利用,不特別強調禮法制度,一切在其他民居中特別重視的尊卑上下親疏的區分,在這裡都不太受重視,設計思想近於"功能主義"。但它們仍然追求 ...

南北古民居文化

  中國古民居實在是太古老了,因為我們甚至可以走進“山頂洞人”的家園。林林總總的中國古民居,無不各具風情,它們是古人物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中國各民族人民演繹人生話劇的最主要的舞臺。   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民居    徽州名勝古蹟眾多,素有文物之海的美稱。徽州古民居與古牌坊、古祠堂並列為“徽州三絕”,到 ...

山西民居文化

  山西商人曾是最善理財並最富有的人。如今,昔日的富商消失了,他們的豪宅卻留了下來。這些大宅除了建築精美、華麗舒適之外,突出特點就是高牆深院,講究防禦性,如同一座座堅固的城堡,訴說著當年晉商發達昌盛的歷史。   在中國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齊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說法。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華麗的 ...

如何評價潮汕民居’四點金’

  “四點金”是潮州風俗的獨特建築,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間其形如“金”字的房間壓角而得名。在舊時只有富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的建築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點像。外圍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大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叫前房;進去就是空曠的天井,兩邊各有一間房,一間作為廚房,稱為 ...

如何評價潮汕民居四點金

  “四點金”是潮俗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圍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叫前房,進而是空曠的天井,兩邊各有一房間,一間作為廚房,稱為“八尺房”。另一間作為柴草房,一般稱為“厝手房”。天井後邊為大 ...

哇哦,好美味喲!潮汕美食文化介紹

  去一個地方旅遊看一片美麗的風景吃一些美味的食物,這樣的生活豈不快哉?潮汕更是作為東西方文化混合的代表地,潮汕的美食更是有著獨特的地方。   那麼,本期詳解地區文化之潮汕美食文化。   俗語說:“食在潮汕”,足見潮汕美食的著名。它以其清、淡的風格,獨樹一幟,聞名遐遠。潮汕的民間飲食習俗,是受中原地區、閩越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