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瀘沽湖畔的走婚習俗 維繫母系氏族的傳統

瀘沽湖畔的走婚習俗 維繫母系氏族的傳統

  走婚"即走訪婚,摩梭語"色色"(或"替色色","的色色"等),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外界較多宣傳和關注的;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裡,是由男子走婚來維持男女雙方性關係而實現種族延續的一種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偶次晨歸回自己家中,雙方都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有走婚關係的男女被俗稱為"阿肖"或稱"肖波","阿肖",就是有性關係的親密情侶,由於摩梭無文字,只能用漢字的"阿肖"稱謂,但也不能確切表達"色色"的意思;有的書上稱為"阿注",是不確切的,那隻用於一般朋友之間的稱呼;走婚並非雜亂無章,更不是亂婚,群婚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有親戚血緣關係的嚴禁走婚;不能同時結交多個阿肖;男女雙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標誌走婚關係的結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關係就穩定下來。無論哪一種婚姻,它們的核心一樣:基於男女自願,感情為基礎,是一種男女在性選擇上平等的反映。傳統摩梭在長輩姐妹兄弟前,火塘邊有關性的一切話題都是害羞的;走婚純屬個人私事,有走婚關係的男女只在夜間相聚,白天裝作不知此事。

  走婚文化的兩個“孤島”

  這是距離雲南許多遊客曾經帶著空前的“性幻想”來到瀘沽湖試圖走婚,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因為摩梭人拒絕外來“入侵者”。

  從地圖上看,鮮水河、瀘沽湖位於雅礱江上下游。江河孕育文化,藏學家任新建說,《唐書》裡記載的東女國範圍就在今天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帶。走婚制度是女性文化的標誌,雅礱江流域當年很可能被這樣的婚姻制度所主宰。但綿延的走婚文化帶最終與東西向的漢藏大通道――川藏線相遇了,大通道的非走婚文化淹沒了走婚文化,只剩下兩個孤島:鮮水河、瀘沽湖。

  著名藏族學者鄧廷良認為,走婚其實很純潔,因為它剔除了現代婚姻中的“原罪”:物質和利益;科考隊的發現也具有說服力:無論是走婚的鮮水河還是瀘沽湖,有著各種血緣關係的大家庭都很穩定;北京大學著名人類學者蔡華說,沒有姻親的單系(母系)家庭確保了支系的代代繁衍。

神秘的走婚習俗

  滔滔的雅礱江滋潤了風景優美的深山峽谷——扎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至今仍然固守著當地特有的傳統:

  金秋的彩筆把大地裝點得分外美麗。雅江縣舉行的首屆木雅文化風情節把遊客迎接到了被譽為“雅礱江神秘的走婚大峽谷——扎壩”。至此,沉睡多年的走婚故鄉掀開了她神秘的面紗,讓前來觀光的遊客領略到了扎壩獨具特色的生活習俗和自然風光。

  “扎壩”藏語意為懸崖中形成的溝壑。關於它的歷史淵源,英國人沃爾蘇頓在《西夏文西藏譯音說》中記載:“扎壩人就是早已消失的西夏王朝後裔。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他們特有的生活習俗。”這次,筆者乘工作之便,走進扎壩,感受到了扎壩人的直爽、純樸、善良和待人真誠。筆者在與當地人的交談中發現,扎壩藏語中用的詞彙幾乎都是古藏語,這正如上海復旦大學語言系教授龔群虎所言:扎壩語是藏緬語系中比較古老的藏語分支。

  我們的汽車行至距雅江縣城45公里處時,在崇山峻嶺間突然發現一個村莊,在旁的該縣人大主任洛讓告訴筆者,這裡就是“走婚”故鄉瓦多,習慣上稱之為下扎壩。走進村莊你可以欣賞獨具特色的建築物,可以領略獨特的模擬“走婚”表演。與筆者乘坐同一輛車的縣人大主任洛讓和縣旅遊文化局局長劉洪都是當地人,對扎壩地區的生活習俗很瞭解。據他們介紹,扎壩地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形成了獨特的語言和民俗習慣,尤以至今仍然保留著的走婚習俗最具代表性。

  走進走婚故鄉的第二天,瓦多鄉鄉長郭石寶把我帶到一個當地人稱為“活字典”的老人家,這位老人是個退休幹部,舊社會當過扎巴,藏文功底較為紮實,對藏族歷史,尤其對扎壩的民俗風情瞭解頗深。雖然已經年過七旬,但是老人精神矍鑠,非常健談。據老人介紹,按解放前的老習俗,當地的青年男女多是17、18歲就開始談戀愛,當地人稱找嘎益,意為找物件。找嘎益是男人佔主動,青年男子一旦相中了某個女子,必須在白天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向意中人表示愛戀。表達方式為搶女孩的頭巾或者戒指,如果女方有意就會含羞跑開,到了夜深人靜之時,開啟自己閣樓的窗戶,等待意中人的到來。

  扎壩人的房屋高度約有20米,一般是4到5層的碉樓。可能是多年積累的築牆經驗和技法吧,他們用石塊砌成的牆壁筆直如箭,平整如板。當地民間有“走婚攀牆是考驗男人體力與毅力”的說法。據當地人介紹,爬牆者趁夜深人靜之際,悄悄來到意中人住處,徒手攀牆而上,經事先觀察好的窗戶進入意中人的閨房。如果第一次走婚是從大門而入,或者某個男子爬房子事先未得到女方同意,男方會遭受女方及其家人的譏笑、族人的羞辱和懲罰。某個男子爬牆技術不過硬沒能爬上屋頂,也只有望牆興嘆,認為與意中人無緣。爬牆而上者如果得到女方認可而被接納,一對有情人就墜入愛河,女方懷孕後,男方主動娶回家,從而結束走婚。

  走進扎壩的第三天,我在瓦多鄉政府找到一本《雅江縣誌》,裡面有這樣一段話:解放前扎壩人的家裡沒有夫妻一說,家庭成員以母系一方為主線,母親是家庭的核心。解放後,與外界隔絕很久的大峽谷通了公路,落後的面貌正漸漸發生著改變,昔日的“男人不娶,女人不嫁”的走婚習俗已成為歷史。

  雖然,縣誌裡記載的內容十分簡單,但是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曾經的走婚部落現在也在走進現代文明。

雲南走婚習俗

  1、根據資料,走婚是雲南部落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所以現在有不少的新人開始關注雲南走婚的習俗,這種古老的婚嫁習俗目前也只能在雲南到了。

  2、走婚的意思是一群男女圍著篝火跳舞,並一對一的唱歌,以此使兩個的感情更加密切。如果女方對男方有好感,可以透過歌聲向對方傳遞暗戀的訊號,男方若也對女方有意,就到女方的花房中去,過程只能秘密的進行。

  3、按照走婚習俗,男方進女方花房時,不需要帶上禮金,只要帶著一包松籽和一頂帽子,之所以要帶妹子,是為了將帽子掛在門上,告訴其他人兩人正在約會不要打擾,然後男方在天亮前就得離開。


雲南習俗 的意思是什麼

  1、根據資料,走婚是雲南部落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所以現在有不少的新人開始關注雲南走婚的習俗,這種古老的婚嫁習俗目前也只能在雲南到了。   2、走婚的意思是一群男女圍著篝火跳舞,並一對一的唱歌,以此使兩個的感情更加密切。如果女方對男方有好感,可以透過歌聲向對方傳遞暗戀的訊號,男方若也對女方有意,就到女方的花 ...

摩梭人習俗

  1、走婚的緣由。摩梭人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由女性當家和女性成員傳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願、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俗稱走婚)。   2、走婚的形式。“阿夏”是瀘沽湖摩梭人中有情愛關係的男女雙方的互稱。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訪、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為是 ...

瀘沽湖畔摩梭人家過年習俗

     冬天的瀘沽湖非常美麗,儘管在這個時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後進入瀘沽湖,走在村村寨寨裡,你就會感到一種溫暖。不僅由於摩梭人好的熱情讓人有一種特別的親切,給人一種暖意,還因為這個時候那裡房頂上樓上都堆滿了包穀,到處是黃橙橙的,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這村那寨都響起了宰殺年豬的聲音,走進村子 ...

哪些星座願為愛

  婚姻的方式有很多種,“走婚”先下在都市也開始流行起來,走婚本是我國摩梭族的婚姻習俗,現在在都市中被演變成了一種新新人類的婚姻方式。都市男女們因為各種原因採用走婚方式,或為愛情保鮮或為愛情買單。哪些星座願意為了愛情走婚呢?一起來看看吧。      牡羊座:“閃婚後遺症”治療進行時   牡羊座的人可不像處女、 ...

哈尼族的搶習俗

  過去哈尼人一直沿襲著古代遺留下來的 搶婚 的習俗。搶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男方親屬相中姑娘之後,不經媒約提親,也不讓男女雙方認識交往,便組織一幫小夥子把姑娘偷搶回來,由男方家長或親戚主持,讓他們結為伉儷。   另一種情況的搶婚,是在自由戀愛的基礎上進行的,雙方相互愛慕,他們將自己的心願告訴了家長。男方已備禮 ...

土族“搶習俗

   生活在青海互助縣的土族中,舊時流行著一種“搶婚”的習俗。 土族的婚禮要經過提親、送彩禮、設喜筵招待“紅仁切”(西客)、親友鄰里等繁雜的禮儀程式。   一些無力送彩禮和舉辦喜筵的貧苦人家,就利用奇異的天象採取“搶婚”來解決問題。   在發生日食或月食的夜晚,已定了親,但繳納不起彩禮的“準新郎”,騎上一匹快 ...

彝族配習俗

  這種婚俗是涼山奴隸制社會中特有的一種婚姻形式。一般呷西、阿加成年以後,主子為了穩定他們的情緒或獲得娃子就要為之配婚,彝語稱之為“鄂錯”,即配成雙之意,配婚之權力由主子操縱。如未婚的男性阿加,一般由主子配與自己所屬的女呷西或所屬的阿加女兒為婚。未婚的阿加女兒由主子配婚,但也可由其父母在徵得主了的同意後嫁與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