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一個大的很空的東西,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走很長的路,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將大目標分解成一步一步的階段性目標,並不斷去實現它,不會讓你走偏或者走很多的彎路,也不會讓你因為大目標太遙遠而感到無所適從,覺得遙不可及。
理想是一個大的很空的東西,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走很長的路,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將大目標分解成一步一步的階段性目標,並不斷去實現它,不會讓你走偏或者走很多的彎路,也不會讓你因為大目標太遙遠而感到無所適從,覺得遙不可及。
35歲以之前:培養興趣 慎選專業很多人到了35歲,還不知道自己的職業興趣點在哪裡?不過這是普遍現象,如果是這樣,至少,我們要慎選專業。專業領域應該像婚姻一樣,選擇了,就儘量不要離婚,因為如果專業領域說變就變,那之前的經驗等於全部歸零,不被認可。試想:一個35歲的財務經理,在重新轉換跑道的過程中,他去應聘另外一家公司的生產經理,那麼他應聘成功的機會又有多少呢?所以慎選專業就變得很重要。
35歲以之後:注重人脈培養35歲以後的人,一定要開始注重人脈的培養,因為40歲以上的人 找工作 、跳槽,或在職場上營造出商機,大部分都是靠人脈。像40歲以上的高層主管(如大公司或大集團公司的副總經理、總經理、營運長、執行長、總裁等職位),透過獵頭公司來尋 找工作 的,也只有業界最優秀、金字塔上頂尖的人。而在金融圈網,被廣大“圈友”奉為經典的一句話是:“人脈就是生產力”。可見,人脈對於職業發展的重要性。根據某著名人力資源機構的調查,職場中有超過50%以上的40歲以上高層主管, 求職 跳槽大多都是透過人脈來完成的。
職業規劃 必須保持專業的適度彈性一般來說,我們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很難規劃,很多未知的東西是眼前所掌握不住的。例如高科技產業,今天也許市場佔有率還是60%,明天競爭對手推出新專利,60%馬上變成30%,所以很難去預估三年或五年之後自己是處在什麼位置。為了應對未來的變數,職業生涯規劃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專業的彈性適度,讓自己在風雲變化的職場中,專業歸零的機會變小。初入職場處於探索期的職場新人一方面要壓縮確立職業生涯目標的時間,另一方面又要為打造基礎競爭力做好長線準備;處於建立期的職場人,除了要培養晉升本錢,則要進一步在專業之外,尋求實踐工作價值的人脈拓展等方法;處於維持期的職場人,必須面臨轉職以及開創事業第二春的挑戰;最後,處於衰退期階段的職場人,則是要思考終生職業能量能否再發揮成為意外價值。
自我評價,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基礎。
確立目標,目標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
環境評價,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
職業定位,分別考慮性格,興趣,特長和專業與職業的匹配。
實施策略,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
評估與反饋,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