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父親節有哪些習俗

父親節有哪些習俗

  由於是西方節日,在我國起步較晚風俗較少,國外風俗則比較多樣:

  美國:為父母做早餐,在父親節這一天,凡是父親已故的美國人都會佩戴一朵白玫瑰,而父親在世的美國人則佩戴紅玫瑰。在賓夕法尼亞,人們也會用蒲公英向父親表示致意, 父親節當天早餐一般是由子女們來做,父母可以繼續睡覺,不必早起。由子女們做好早餐拿到床前給父母親食用。在美國兒女也會給父親寄賀卡,買領帶、襪子之類的小禮品送給父親,以表達對父親的敬重;

  日本:在日本父親節時,女兒一般會念感謝信給父親。她們會和父親團聚,給父親送上禮物和祝福。在日本,不管是已經出嫁的還是待字閨中的女兒,一般要給父親寫一封摯愛和祝福的信,將這封信捧到父親面前,大聲念給父親聽,感謝父親的生身和養育之恩。 日本的洗浴文化歷史久遠,泡澡對日本人來說是一種享受。父親節這一天,女兒們要親手給泡澡的父親搓搓背,也是給父親最大的溫暖一種方式。

寒食節有哪些習俗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1、禁菸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2、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6、寒食鞦韆: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專案。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7、寒食蹴球: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勳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8、寒食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節時期還有賜宴、賞花、鬥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鑽木取火、放風箏、鬥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感恩節習俗 感恩節有哪些習俗

  感恩節習俗 感恩節有哪些習俗

  1、吃火雞

  感恩節的食品極富傳統色彩。每逢感恩節,美國和加拿大人必有肥嫩的火雞可吃。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歐洲移民到美洲後,覺得火雞的外觀與土耳其“身黑頭紅”的服裝特色很相像,於是叫它們為“Turkey”(土耳其)。1947年杜魯門總統當政時期增加了一項總統放生火雞的儀式。實際上這個傳統儀式可以追溯到林肯總統當政時期。

  1863年的一天,林肯的兒子泰德突然闖入內閣會議廳,請求赦免一隻名叫傑克的寵物火雞。因為這隻被送進白宮的火雞,即將成為人們的感恩節大餐。2007年11月20日,布什總統在一年一度放生火雞的儀式上,放生的兩隻火雞分別叫“May”和“Flower”。它們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當年清教徒來到新大陸所搭乘的“五月花號”的意思。

  2、送食物

  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滿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

  3、置餐桌

  感恩節餐桌的佈置也很有特色。主婦們不是照往常一樣擺放鮮花,而是擺放水果和蔬菜。中間還常常放上一個大南瓜,周圍堆放些蘋果、玉米和乾果。

  有時人們還把蘋果或南瓜掏空,中間放滿去殼的乾果或者點燃蠟燭。平時,女主人可以在飯後把客人讓到客廳裡,但在感恩節卻不這樣做。感恩節的聚餐是甜美的,每個人都願意在飯桌旁多呆一會兒,他們一邊吃一邊愉快地回憶往事,直到最後一根蠟燭燃盡。

  4、吃紅莓苔子果醬

  Cranberry小紅莓是感恩節的一個象徵性的食品,小小的紅色果實口味略酸,但做成果醬非常的爽口,酸甜怡人。在感恩節前後,家家戶戶都熱衷於做口味各異的紅莓苔子果醬,那酸甜的味道最適合出現在一家團聚的感恩晚餐上了。

  5、吃南瓜餡餅

  它基本上已成為美國的國菜了,是除了火雞之外感恩晚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用黃油和蜂蜜烤制的南瓜餡餅口味酥脆,香味濃郁。很多小孩子也都很喜歡。根據口味的不同,也可加加入臻仁、堅果、乳酪等。

  此外還有甜山芋、蔬菜沙拉、南瓜布丁、布朗尼糕點等。

  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曆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處在飢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後,活下來的移民只剩下50來人。基於“來者是客”的信念與習俗,印第安人給這些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並且教導他們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等等生存方法。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來自歐陸的新移民逐漸習慣了在當地的生存方式。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歐陸新移民邀請印第安人一同感謝上天的賜予。在當前廣為人知的感恩節版本里,往往只強調雙方的友好關係以及歡樂慶賀的氣氛;但也有許多人指出,只一味強調感恩節的快樂以及友好對印第安人並不公平。因為這樣容易讓人們傾向忘記後續對印第安人的剝削與屠殺的歷史。

  許多人認為,美國第一個感恩節就是印第安人與新移民第一次齊聚感謝上天賜予的那一天。但是,對許多印第安人來說,這並不是第一次人們齊聚一堂感謝上天的經驗。對於一些新英格蘭的印第安人來說,感恩節在他們那裡早已存在。這些印第安人一年舉行六次感恩節日,他們依照不同時節舉行感恩的儀式。在秋季收成時節舉行的感恩儀式,對於這些印第安人來說,是他們一年中的第五次感恩節日。一般人所知的“感恩節的由來”,事實上是第一次歐洲的新移民與印第安人一同感謝上天賜與的那一天,而非所謂“美國的第一個感恩節”。

  第一次歐洲新移民與印第安人一同慶賀的感恩節延續了三天,雙方也同意了一個和平、友好的協議:印第安人歡迎他們在其中一塊原屬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建造屬於新移民自己的村莊。這個時刻原本是雙方友誼逐漸鞏固的開始,但不幸的是,友好的關係並沒有持續太久。由於不再像以前一樣需要印第安人的援助,一些新移民慢慢淡忘了他們一開始遭受的困難以及受到的幫助;再加上更多新移民不斷的湧入,雙方的不信任感逐漸升高,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摩擦;一些新移民甚至不容忍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試圖教導、說服印第安人他們的信仰是不正確的。許多的摩擦與衝突導致了後來的“菲利普國王戰爭”。

  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傳統節日感恩節,火雞是感恩節傳統主菜。白宮自1947年開始展示獲贈的感恩節火雞,此後據說由肯尼迪於1963年非正式地開始“赦免”火雞,而真正形成赦免儀式傳統則由前總統老布什開始.2014年11月21日,美國華盛頓白宮玫瑰園,奧巴馬在兩個女兒瑪莉婭和薩沙的陪同下參加火雞赦免儀式。美國一年一度的感恩節火雞赦免儀式在白宮玫瑰園舉行,一隻名叫科布勒的雄性火雞被選為今年的感恩節火雞,獲得奧巴馬總統親自“接見”並宣佈赦免,從而倖免於成為感恩節大餐。


古代七夕習俗 七夕傳統哪些習俗

  古代七夕節習俗 七夕傳統節有哪些習俗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   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 ...

七夕哪些習俗 七夕的主要習俗是什麼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七夕節的主要習俗是什麼   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 ...

下元哪些習俗 下元如何養生

  十一過後,許多地方都已經降溫了,而降溫後,許多身體不好的人就開始了大病沒有,小病不斷的狀態。因為身體不好,所以才會很容易生病,而身體不好的就要養生,慢慢的將身體養好。那麼下元節養生,飲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下元節有哪些習俗1、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的活動   民間折紅綠紙為仙衣,折錫箔為銀錠,裝 ...

感恩哪些習俗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的由來要追溯到美國曆史的開端,1620年一批英國清教徒不辭艱辛冒著生命危險遠渡重洋來到美洲,最初的一段時間這批清教徒的生活異常艱難,特別是食物短缺餓死了不少人,幸運的是他們獲得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於是他們就舉辦宴會與印第安人一起慶祝美好的生活,漸漸地這就形成了一項傳統,直到美國將每年 ...

臘八哪些習俗

  1、吃冰,在臘八節的前一天,人們會將冰塊製作好,到臘八節的時候將冰塊敲碎吃掉。   2、祭祀,人們認為臘八節是一個吉祥的日子,所以在這一天人們會敬神供佛,祈求與慶祝豐收。   3、吃臘八粥,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粥裡包含了小米、大米、紫米、薏米、紅棗等乾果,吃了之後可以保養脾胃,十分養生。   4、泡製臘 ...

哪些習俗

  1、掃墓祭祖,人們在鬼節前後上墳掃墓祭祖,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2、踏青,人們於鬼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 ...

七夕哪些習俗 結綵線穿針孔

  我國對於傳統節日來說,是保留的比較完整的,這些傳統節日是有很大的意義。農曆的七月初七,是我國一個較為浪漫的傳統節日:七夕。而因為七夕形成的較早,要追溯與上古時代的天象崇拜。因此在節日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會形成很多中文化。   種生求子   雖然這是一種叫早的習俗,但很多地方現在也保留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