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獨具特色的建築文化:侗族木樓

獨具特色的建築文化:侗族木樓

  獨樹一幟的侗族文化,是勤勞勇敢的侗族人民智慧的成果。最鮮明的標誌就是侗族木樓。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侗族人民不畏艱險,勇於開拓,用智慧建造出侗族世代生存依靠的木樓。侗族木樓最獨特的地方就是保護自然。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獨具特色的建築文化:侗族木樓吧。

  黔、桂、湘交界地區近年成為旅遊熱點。這裡山深林密,居住著侗族人民。他們的住房獨具特色,而那秘不外傳的二十六字建造口訣更是令人遐想。

  在侗寨中流傳著一個關於房子的故事:古代,有一對戀人來到山中,他們用竹子做支架,用竹篾和茅草做房頂,搭起了一個草棚子。山神颳起了一陣風將草棚吹散了。他倆在河畔用石塊壘起了石頭房子,房頂鋪上石片。

  水神卻用一場大水將石片衝得七零八落。正在無奈之時,一個喜鵲巢給了他們啟發,兩人找來粗大的杉樹枝,搭起堅固的架子,用木條鋪成地板,美觀耐用的房子竣工了。大風吹過來,風從樹枝的縫隙中穿過;大水衝過來,水從杉木柱中流走,房子屹然不動,毫髮無損。於是二人就在這樣的木樓中住了下來,他們的子孫在同樣的房子中生活,繁衍至今,這就是現在的侗族。

  故事中的房子就是侗族木樓。侗族大部分生活在貴州、廣西、湖南等省毗鄰連線的地區。這一帶群山聳立、溪流縱橫、氣候溫溼,盛產杉木。

  木樓以杉木為骨架,在離地面相當的高度上鋪杉木板條作為居室地板,房頂常用樹皮為瓦,這種建築結構被稱為“幹欄式建築”。侗族的幹欄式建築用木材做原料,而傣族、苗族、黎族的幹欄式建築則使用竹子。

  侗族的木樓有兩種變形:如果村子建在平地上,樓板離地2米至3米,稱為“幹欄樓”。如果木樓建在山坡上,則以杉木支架“找齊”,叫“吊腳樓”。這種木構建築的居住區高高在上,防水防潮,又利於通風散熱,與當地的地理氣候相宜。木樓式樣歷經數千年而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結構變得複雜一些,多為兩層或三層,上層住人,下層為畜舍或廁所。

  您可能還會喜歡:

  十分具有特色的布依族茶文化

  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脈:壯族師公戲

  獨具特色的壯族樂器,壯族蜂鼓

  各色各異的達斡爾族風俗民情

獨特的建築文化:撒拉族民居

  撒拉族古老的民居是孟達村籬笆木樓,位於循化縣孟達鄉大莊村犛牛巷中,距離縣城25公里,清大(清水——大河家)旅遊二級公路直達景點,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了。那麼,撒拉族民居有哪些特點呢?一起來撒拉族文化中看看。

  撒拉族古老的民居建於明末,總建築面積達200平方米,是典型的中國古代三合庭院式建築,整體佈局坐北朝南,南面正中建平頂大門。孟達籬笆樓歷經明、清、民國約四百年的滄桑歲月,風貌依然如故。籬笆樓分上下二層,上層設臥室、貯藏室、沐浴室等,樓底房間內闊廊窄,設作牲畜圈,具有羌族的特點。

  樓體框架用山中木質良好的松木構成,牆體用山中雜木枝條編織,兩面抹以黑土草泥,其上再塗以白土泥,牆體中間為空,這種方法即節省建築材料,又減輕了樓體的重量,中空的牆體冬暖夏涼,透氣性較強,在建築過程中撒拉先民充分考慮了當地實際情況,即在孟達地區,坡陡平地少,林木多,建籬笆樓取材方便,又不佔土地,整個建築佈局美觀大方,合理科學,充分體現了撒拉族農民的勤勞智慧,這座古老的撒拉族民居,是撒拉族地區唯獨遺存的明清民居建築。

  近幾年,日本、美國、香港、臺灣為國內眾多遊客慕名前來觀賞、拍照。清時代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東遷歷史古老的撒拉族民居對研究撒拉族明、,開發撒拉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是瞭解、認識、研究撒拉族歷史的寶貴實物材料,循化縣每年9月舉辦旅遊節,10月舉行攝影節。

  青海孟達地區古稱河關地,自古以來,是甘青交通要衝,從元代開始,生活在孟達地區的撒拉人,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和智慧,開發林地,利用當地自然林木土石資源,同時,與周邊藏、漢、回、土、保安等民族交往,集結豐厚的多民族文化,修建創造了籬笆樓建築。因此,籬笆樓不僅記載著不同時代的建築特徵,也是撒拉族建築風格的歷史記憶,同時積澱著多民族的文化現象,是高原上難得一見的、具有一方民族區域特色的古建築。

  籬笆木樓通常分上、下兩層,上層設臥室、客房等,樓底房間為倉庫、畜圈等。籬笆木樓的樓體框架均由木質良好的松木構成,牆體用雜木枝條編織,兩面抹以草泥,牆體中間為空。房子的門窗和柱子大多雕飾有各種精美的圖案。

  使用這種方法建造的樓房,既節省建築材料,又可以減輕樓體重量,同時,中空的牆體冬暖夏涼、透氣性強。撒拉族的籬笆樓設計,以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最具特色。這一時期,撒拉族的社會經濟生活得到了發展,人口不斷增加。當時,建房講究牢固、美觀、經濟、變通,突出防風、防震、適用、安全的作用,因而通常選用精良的松類木材。

  這一時期,孟達有不少人家,以“當家子”(兄弟組織)“孔木散”(家族組織)為社會基層組織,相繼修建籬笆樓建築群,全村形成了臺子巷、上莊巷、衙門巷、犛牛巷等8大巷區,道巷兩側樓樓相對,高低不平,千姿百態,十分壯觀。

  撒拉族的古民居籬笆樓,明清以來分佈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孟達、大莊、旱平、塔撒坡、木廠等村落,以及甘肅省積石山縣的大河家關門村一帶。撒拉族人修建的籬笆樓,吸收了漢、藏以及伊斯蘭文化,可以說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研究撒拉族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歷史的實物資料。同時,這種獨具特色的籬笆樓建築豐富了我國民居建築文化,具有重要的建築藝術價值。

民族文化:侗族喪葬習俗

  侗族也算是我們所瞭解的民族裡不同的喪葬習俗最多的一個了。對不同的人有著不一樣的喪葬習俗,現在這個時代入土為安也大都是化為骨灰的。本期小編帶你去侗族文化了解一下侗族的喪葬習俗。

  上祭。於死者去世後第二天舉行,祭品須有雞、魚、肉“三牲”,誦畢祭文,鑼鼓、嗩吶、鐵炮齊鳴,加上道士的念唱和婦女的哭聲,整個葬禮顯得十分隆重而悲哀。此外,還給每個參加葬禮者發一條白孝巾,紮在頭上為死者戴孝。

  樂穴。侗族葬禮。在棺木入土之前,把紙錢、樹枝、雜草丟在空中燃燒,又殺死一隻雞丟進去,讓它在火中蹦跳至氣絕才取出.最後沉棺於穴中埋葬。

  掛葬。是侗族用以安葬未滿月死嬰之風俗。流行於貴州黎平肇興。先替死嬰穿好衣服,放在糞箕或攝箕中,用新白布(或黑布)蓋上,掛在村寨附近山坡的樹枝、竹枝上;或用草繩捆好掛上,任野禽野獸吞食。俗以為這樣母親才能再孕,否則就難孕或絕育,故子女多的人家也常常不用此葬法處理死嬰。

  停喪傳葬。流行於貴州黎平四塞區和從江縣和平區一帶。當地風俗,患不吉之症的死者,因意外事故而死者,死亡時間與生辰八字不合者均要行此葬禮。屍體洗淨裝斂人棺後,停於選定的地點,停喪期滿後,將其焚化,骨灰用裝進長三尺、高寬各一尺的小棺埋新白布包裹下葬,也有些地方不予埋葬,只停放在山坡之上。此外,停喪前之洗屍,裝斂等事、一律由外婆、孃舅等親戚辦理,死者親人都要回避。目前在於避開“餓鬼”。


獨特的建築文化維吾爾族民居

  由於維吾爾族文化融合了西亞傳統文化,所以維吾爾族同胞不論從服飾還是民間建築都與中原地區的居民完全不同。因為新疆地區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氣候條件造就了維吾爾族獨特的建築風格。接下來小編我為大家介紹維吾爾族的建築文化。   維吾爾族民間建築。傳統建築為方形,開天窗。屋頂一般平坦,可作曬場用。室內一般砌實心土炕,亦 ...

【水族建築】水族的民居屋“水家

     水族村寨大都座落在低丘谷地或平壩邊緣,一般依山近水,聚族而居。水族喜愛在山環水抱,前方開闊的所謂佔“龍脈”的地區建造房屋,對祖先選定的地址,後人就世代聚居,守望相助。因此現在的水族村寨,往往人同姓,譜同宗,血同緣,多的百餘戶,少的十幾戶或幾十戶是一村,異姓雜居或單村獨戶的較少。村寨四周多古樹翠竹,寨 ...

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東鄉族手抓羊肉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飲食是最讓人們關注的一個話題,中國的飲食也早已衝出國門,成為世界聞名的特色。在神州大地上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東鄉族的手抓羊肉,想更瞭解東鄉族的更多內容嗎?那就關注東鄉族文化吧。   東鄉手抓羊的品質是關鍵,這頭道工序就是“舍飼”和選羊。東鄉的本地羊吃的是高山 ...

民族音樂文化介紹侗族樂器

  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人數約為287萬左右,分佈地區比較廣泛。名字也是由於居住的地方叫“洞”,所以便有了侗族的由來,侗族的樂器也是非常多的。本期民族樂器大全帶你瞭解侗族樂器。   侗笛,是侗族獨特的吹口氣鳴民間樂器。侗語稱介各、濟各斯。又稱各笛、草笛。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 ...

生活和美的統一閩南文化中的建築文化

  在閩南文化中,閩南建築是一大特色,其建築融入了閩南特色,是閩南人們生活和審美的完美統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閩南建築吧,看看閩南建築的特色是什麼樣的。   建築文化閩南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審美情趣,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建立與自己生活環境相適應且符合自己的審美觀的閩南建築。   依功能可分民 ...

遍佈廣州的特色建築廣州騎老街在哪裡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必定要去它最古老的最右標誌性的地表去尋找。廣州騎樓,最具特色的廣州標誌性建築,而在騎樓老街那裡自然能尋找當年廣州百年繁華的痕跡。廣州騎樓老街這麼古老的建築,位置會在哪呢?一起往下了解吧!   風情騎樓見證廣州百年繁華   當我們想起一個城市時,往往第一印象就想起它的建築,北京的四合院 ...

極具傳統民族文化的節日侗族鬥牛節

  鬥牛,是一項娛樂節目。而侗族文化中的鬥牛節,是為了慶祝豐收的喜悅,這項傳統節日在侗族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歷史,如今,鬥牛節在侗族人民的心裡依舊非常的重要。鬥牛節體現出侗族人民的淳樸善良,以及對美好的願望的追求。   “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家喜歡鬥牛,村村寨寨都飼養著善斗的“水牛王”。“鬥牛節”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