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習俗是古重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飲茶的方式,茶館的情趣上都別具一格,吸引中外遊客的興趣,體現出重慶古老文化傳統和迷人的魅力。抗戰時期寓居重慶的一位作家在回憶戰時陪部重慶生活在香港《星島旅遊》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中說“領略巴黎的風情在咖啡館,領略重慶的風情在茶館。寫重慶,不可不寫茶館。用蓋碗泡茶,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談夭,想談多久就多久。”足見重慶茶館濃郁的巴渝風情韻味,為海內外遊客所讚賞。
重慶人飲茶之風俗,歷史悠久。據專家們考證,早在唐代品茶專家陸羽所著的《茶經》一書中就寫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西漢學者王褒在《憧約》一書中,就記載巴人家中烹茶待客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壺行酷。烹茶盡具、已而蓋藏。”晉代詩人詩詞中就有“蜀中飲茶冠六清”的詩句。自古重慶城就有“城門多,寺廟鄉、茶館多”之說。重慶的茶館遍及城鄉、大街小巷,坐茶館吃茶,成為土農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習慣。重慶城茶館之多,可從1947年3月重慶《新民報》所載:“方圓不到9平方公里的半島的城區,就有茶館2659家之多.”足見重慶人飲茶風之盛。
坐茶館是重慶人的生活習俗,家裡有茶不喝,偏要到茶館吃茶。追溯其源,除了自古沿襲的生活習俗外,與重慶地理、氣候等環境也有密切關係。重慶地勢陡峭,人們爬坡上坎,走得腳腿痠軟;尤其是漫長酷夏炎熱的氣候,走得汗流夾背,口乾舌燥,很自然想找個歇腳解渴的地方。往往在坡頂和石梯高處、轉彎的街口就有供人歇腳解渴的茶館。昔時整個重慶城沒有公園(直到民國18年始有一處佔地1200平方文“尺地寸天”的“公園”),茶館就成為人們休想、散心解悶的好去處。重慶城市房民居狹窄,親友來訪,無法在家中接待,往往起身招呼親友;“走,茶館吃茶去。”以茶待友、以茶會友,促膝談心,既體面又方便。泡上一碗茶,想談多久就談多久,花費無幾,十分稱便。如若進一步分析,重慶人的飲茶之風,與重慶愛擺“龍門陣”之風習密切相關。重慶人豪爽熱情、幽默風趣、男女老少都喜愛閒聊,侃起來就沒完沒了。茶館是人們聚會聊天的最好去處。“擺龍門陣”已成為重慶人聊天、閒談,說故事談家常特有的代名詞。坐在茶館,手捧香茶,無拘無束,海闊天空,天南地北,前三皇、 後武帝,古往今來,陳貓死老鼠,無一不是擺談的談資。在 這裡可聽到家中聽不到的、報紙上沒有的軼聞趣事和小道消 息。各自傾吐發洩內心欲吐為快的思想感情,實在是人們調 劑和豐富精神生活的一種享受,是不坐茶館的人,難以領會的樂趣。
重慶茶館與其他城市的茶樓,茶園不同。北方茶館的那種高桌長凳,大瓷茶壺茶碗,茶客難以久坐,大壺泡茶既不 耐喝,尤為失去飲茶品茗的情趣。傳統的重慶茶館,竹躺椅前擺小茶几,可躺可坐,久坐不累,端茶順手,擱茶方便。 一盞“蓋碗”,慢慢品茗,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店主不下逐客令。 如有事離開,只須將茶蓋斜放在茶船上,堂館就會給你保留。 重慶人飲茶講究水好,茶好,茶具好。過去都用兩江的江水,有 的是從太平門江邊灘盤處取水,店家用沙缸過濾,打起“河 水香茶”的茶招兒,招殊茶客。重慶人歷來喜愛色豔、味濃、耐泡而味醇回首的雲南下關沱茶。濃茶是裝模壓制,外形如 北方窩窩頭的再製茶,具有消暑解熱去膩生津的功效,深受 氣候炎熱的重慶人所青陳。至於茶具,精巧美觀的“蓋碗茶”出自巴蜀。相傳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780——783年)川西節 度使崔寧的女兒發明的。原來的茶杯沒有襯底,端著燙手,放 在桌上又不固定,崔寧之女巧思設計以小漆木盤承託茶杯, 名叫“茶托子”。有了茶托,吃茶時既免燙手,又使茶杯在桌 上固定,人人稱便。重慶人飲茶的茶具十分考究,茶杯是江西景德鎮上等細瓷,茶托(茶船)是銅或錫質,上面雕刻著圖案,本身就是一件工藝品。茶蓋、茶杯和
空閒時,就想約朋邀友,找一個沒有拘束的地方,喝喝茶,聊聊天,下下棋,看看世俗的風景。那地方應該寬敞明亮,簡樸潔淨,你一走進去就十分地自在,沒有穿著旗袍的小姐向你鞠躬,也沒有吧檯酒櫃使你迷糊。方桌木凳,隨意地擺開,不需有什麼包房,或用什麼屏風隔著,搞得神神秘秘、鬼鬼祟祟的。那地方應該雅俗共賞,老少皆宜,茶具不需精巧得使人眼花,茶葉也不需貴得令人膽寒,販夫走卒,大款小姐,都可隨意進出,就如同阿慶嫂所唱的:“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當然,如果有人彈三絃,講評書,唱小曲,那就是錦上添花了,但最好不要有什麼卡拉OK之類的玩意兒,唱得你頭昏腦漲。我們不是來尋覓業餘歌手的,這喝茶聊天之地只應有自然嗓子,管你什麼笑罵,也不會像音箱一樣震天動地。如果你真要振聾發聵,不妨把驚堂木一拍,說一聲:“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這樣的地方顯然是老茶館,可面對這龐大的都市,我們卻不知道它藏在哪裡。也許,只有在戲臺上,才能看到它的一角屋簷;在古董店裡,才能看到它的幾扇門窗。街上如今多的是酒樓飯店,在那些酒氣熏天的地方,喝茶只是喝酒的前奏和尾聲,哪能喝出什麼茶味來。至於去茶館的變種——茶屋去喝茶,也是喝不出味道來的,那裡一是茶價貴得令你咋舌,二是隻適合絮絮低語,連燈光都有一種曖昧的色彩。同樣的地方還有咖啡屋,但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喝茶與喝咖啡是兩回事,茶可以不停地喝,咖啡行嗎?
老茶館已成為一種古蹟,一種遙遠而縹緲的風俗畫。我之所以對老茶館還有點印象,是因為我兒時所住的巷子口便有一家茶館,總是熱氣騰騰的,茶香四溢,常有胡琴聲咿咿呀呀地飄出來。記得茶館門柱子上有好多木鉤,是供人們掛鳥籠和衣帽的。聽老人說,這茶館傳了好幾代人了,辛亥義士曾在此密聚,江湖幫派曾在此擺譜,小報小編更是這裡的常客。總之,任何一家老茶館,都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所謂“街談巷議”,大都在茶館裡發生;所謂“野史村記”,也大都是從茶館萌芽的。
人們所稱的悠閒的成都還有老茶館,但是那日當我去痴痴尋找時——也許是我沒有找對地方,找來找去,找到的也盡是仿古酒樓和茶屋。成都茶屋的惟一可取之處,是可供人們下圍棋,茶香嫋嫋,紋枰論道,也算是一件雅事。至於老茶館,成都人說,你只有去偏僻的鄉鎮找了,如今的店面租金貴,誰捨得讓人一坐一天,就賺點可憐的茶葉錢?
坐茶館是一種平民消費,且需要一定的閒適和從容。這年代,人們的心情都浮躁得很,哪能坐在茶館裡平心靜氣地喝茶呢?還不如坐在街頭吃燒烤,喝啤酒,先飽了肚子潤了腸子再說。於是,朋友相聚,首先想到的是在哪裡吃飯,在哪裡打牌,話說的也多是酒話。
杭州有以下獨特的文化:
1、鐘山石雕
鐘山藝人結合本地石材和本地歷朝歷代民間製作的傳統技藝,形成了獨特的鐘山民間石雕藝術風格,頗有特色。
2、十八般武藝
餘杭十八般武藝是一種由十八般古兵器操練法演變而成,集健身、防身、競技和觀賞性於一體的民間武術。將刀法、棍法、拳法、陣法等糅合在一起,融入了西溪五常特色的拳、械操練法。
3、淳安竹馬
淳安竹馬始於南宋,俗稱“跳竹馬”,是主要流傳於淳安一帶的一種傳統舞蹈。竹馬分紅、黃、綠、白、黑五種,造型逼真精美。
4、蕭山花邊
蕭山花邊技藝精湛、工針多樣、精緻結實,暢銷海內外,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製作有設計、刷配、挑繡、整燙4道大的工藝,近20道小的工序,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重工萬縷絲。2005年,該專案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走婚是源出於母系社會的一種婚姻形態,與結婚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男女雙方當事人的生活居住模式、經濟關係、子女歸屬問題,以及他們生活於其間的家庭模式等各個方面。那麼,普米族文化中的走婚習俗有哪些特色?一起來看下。
走婚相伴隨的家庭體制為母系制大家庭。在這種家庭中,最高的家長為女性,家庭成員均為其具有血緣關係的 ...
哈尼族人民世代以農耕為主,特殊的生存環境從而使哈尼族形成極具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哈尼族文化不僅在繼承中不斷髮展,同時也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因此飲食文化獨樹一幟。那麼,大家就隨小編一起看看頗具民風的哈尼族獨特飲食文化吧。
哈尼族過去日食兩餐主食是當地產的稻米,玉米為輔,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飯粑粑、米線 ...
黑龍江有著百年的歷史,它是東北最大的城市。由於黑龍江城市的特殊性,黑龍江的冰雪建築也成為了他們獨特的建築文化,並融入了中西文化使得黑龍江的建築特色世界聞名。那麼,對於黑龍江的建築你還了解多少呢?
下面的黑龍江文化為你帶來更多關於黑龍江建築的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哈爾濱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城市,地處 ...
汕頭市小公園是指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和汕頭市的文化中心,並非僅僅是一個公園那麼簡單。汕頭小公園作為汕頭老城區的地標建築,在汕頭文化的發展歷史中發揮著自己的餘光餘熱。各種商業活動和文化活動成就了汕頭小公園,汕頭小公園也成就了汕頭市。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個不是公園的小公園吧。
汕頭小公園,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 ...
桂林文化豐富多彩,意蘊深厚,總有讓人流連忘返的功底。文場也是桂林文化的一部分,文場的傳統曲目豐富,詞曲高雅,風格更是質樸深沉,是由桂林方言和民間音樂融合得來,是文場具有地方特色,是獨特的文化遺產。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廣西文場,也就是桂林文場,是一種清唱劇型別的曲藝形式,簡稱文場,又名“文玩子 ...
地大物博的大中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圈,讓中華美食,揚名天下。那麼,什麼是飲食文化圈呢?一起來看看吧。
飲食文化圈是由於地域、民族、習俗、信仰等原因,歷史地形成的具有獨特風格的飲食文化區域。依據中國飲食文化區位型別的不同,將中華食文化圈劃分為12個小圈,現 ...
東莞文化中飲食文化有著它特有的品位。東莞人對於莞邑美食,最樂於沉浸其中,所以東莞人到一個地方的時後總要抱怨一下當地的飲食。東莞人會經常“下館子”,本土美食深得民心,再輔以外地美食的變換風味,東莞人最喜在自己這片土地上品味天下,自得其樂。
近幾年,東莞本土美食的領軍企業,更是加強在飲食文化上的探索,於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