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中王國維比較科學地分析了“景”與“情”的關係和產生的各種現象,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與“寫境”,“理想”與“寫實”的問題。
王國維提出,“理想派”與“寫實派”常常互相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創作方法。而用這種方法創作出來的藝術境界,則不能斷然定為“理想派”或“寫實派”。自然與理想熔於一爐,景與情交融成一體。王國維認為這是上等的藝術境界。
王國維還進一步論說文藝創作必有取捨,有主觀理想的注入而虛構或理想,總離不開客觀的材料和基本法則。所以,“理想”與“寫實”二者的結合有充分的客觀根據。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也有其客觀可能性。
王國維還指出,詞中所寫的形象不管是素描式地寫出來,還是由作者綜合印象創造出來,它們都不是對事物作純客觀的描寫,而是貫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觀點,感情來選擇安排的。
王國維人間詞話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即開始學習鑽研的階段,要不畏怕孤獨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即努力鑽研耗盡心血的階段,即便累瘦了也不覺得後悔。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即豁然貫通的境界。
1、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即開始學習鑽研的階段,要不畏怕孤獨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2、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即努力鑽研耗盡心血的階段,即便累瘦了也不覺得後悔。
3、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即豁然貫通的境界。
王國維《人間詞話》是這樣評價蘇軾的,“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蘇軾的詞曠達,辛棄疾的詞豪邁。沒有他們二人的胸襟而又想學習他們寫詞的風格,就好像是東施學習西施捧心一般的照搬照抄,效果會適得其反。蘇軾和辛棄疾雖同屬豪放詞派,但二者風格不同,蘇軾的詞多心胸 ...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他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間詞話》不同於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 ...
1、與和氏璧有關的著名典故是“完璧歸趙”。“完璧歸趙”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鄲的故事。
2、和氏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和氏璧剛開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此後將沒有經過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稱作“瑋”。
3、 ...
1、《破雲》以東漢末年為歷史背景,透過主人公雲峰的傳奇經歷,給讀者展開了一幅氣勢磅礴的仙俠畫卷。家仇國恨、前塵今世、愛恨交織,浩浩蕩蕩數百萬字,波瀾壯闊的戰爭、窮極一切的想像,仙俠小說中史詩般的鉅著,讀來讓人蕩氣迴腸,直叫人拍案叫絕。
2、《破雲》出自《宋史·隱逸傳中·張愈》,是他的妻子為他寫的一篇誄 ...
《星星和花》的故事主要講了夏天滿地的鮮花,多得數不清,比天上的星星還要多。到了夜晚,花兒睡了,作者又數著滿天的星星,又覺得比地上的花兒還多。
這首充滿童真、童趣的詩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他們認真地讀,細細地品味金波爺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原文:“星星和花,我最喜歡夏天,滿地的鮮花:這裡一朵, ...
最後的晚餐是《聖經》記錄耶穌基督在地生活時發生的幾個重大事件之一。最後的晚餐描述了兩千年前耶穌基督被捕和在羅馬十字架上受難之前,同他的門徒一起吃的最後一頓飯。最後的晚餐包含許多重要理論,是全世界基督徒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最後的晚餐發生在預備猶太人逾越節的晚上,它是猶太民族的一個神聖時刻,為了紀念神在埃及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