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當過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司空等。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出生,1086年5月21日去世。字介甫,號半山,漢族,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之後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贈太傅。紹聖元年,獲諡號“文”,因此世人稱他為“王文公”。
只有兩次罷相,沒有再被貶過。
第一次罷相:1067年,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受到了皇帝的賞識與重用。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援下,王安石官至宰相,頒佈新法,進行了一些列的變法。1074年,天災人禍,天下大旱,百姓們無家可歸,飢不果腹,守舊派們將這些怪罪於王安石變法,給宋神宗施加壓力,還繪製流民旱災苦圖給宋神宗看 ...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 ...
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王安石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贈太傅。紹聖元 ...
《示兒》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而不是王安石的詩。
此詩是詩人的絕筆。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詩中所蘊涵和積蓄的情感是極其深厚、強烈的 ...
1、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2、《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3、此 ...
蘇東坡
蘇東坡(公元1036年~1101年)與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均是宋代的文壇巨匠,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也各有建樹,尤其是王安石變法影響很大。然而,十分敬重王安石學識的蘇東坡,卻是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特別是在賦役制度改革方面,兩人分歧較大。
1069年 ...
王安石變法從目的上來說當然是興國,而其結果確實是導致北宋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
首先,王安石變法主要在於“理財”,而在農業社會社會財富基本既定,無論出發點多好,最終結果都只能是“與民爭利”。而許多“理財”措施只能交由民間機構,若交給政府,必然會導致壟斷和腐敗。其次,如方田均稅法 ,下令全國清丈土地,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