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與李白生平的關係:
王昌齡在巴陵意外的遇見李白,當時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們倆一見如故,在江邊的小船上,邊泛舟邊吟酒,暢談文壇圈裡的交往故事。臨別,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 李白對王昌齡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後來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特地寫詩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於捕捉典型的情景
王昌齡與李白生平的關係:
王昌齡在巴陵意外的遇見李白,當時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們倆一見如故,在江邊的小船上,邊泛舟邊吟酒,暢談文壇圈裡的交往故事。臨別,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 李白對王昌齡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後來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特地寫詩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於捕捉典型的情景
王之渙,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
王昌齡 ,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1、王昌齡(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
2、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3、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4、代表作品:《出塞》《從軍行七首》《芙蓉樓送辛漸》《長信宮詞》《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