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舞蹈特點是什麼?蘊含了豐富的民俗文化意識
瑤族舞蹈特點是什麼?蘊含了豐富的民俗文化意識
中國的少數民族,各個能歌善舞,舞蹈歌曲也具有當地特色,像瑤族,分支有很多,也有同的舞蹈,但是特點都是大同小異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舞蹈中辨別是哪個民族的。本期的瑤族文化帶你去了解瑤族舞蹈特點是什麼?
瑤族舞蹈特點
瑤族民間舞蹈很豐富,據調查統計,廣西瑤族民間舞蹈遍及廣西六十多個縣的瑤族聚居村寨,共有舞種二十多種,節目百餘個。從瑤族民間舞蹈的內容上看,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紀念和敬奉祖先的舞蹈;二是宗教祭祀的舞蹈;三是節令習俗的舞蹈。
這些舞蹈內容都蘊含了豐富的民俗文化意識,具有明顯的民俗特徵,是瑤族民俗文化孕育、催生和哺育的結果。考察瑤族傳統舞蹈所具有的民俗性特點,除了在內容上具有上文所述的與生產民俗、節日民俗和信仰民俗互相依存、關係密切的特點外,在形式上還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從舞蹈動作上看,瑤族舞蹈具有民俗文化的原始特點。瑤族傳統舞蹈一般動作古樸,風格粗獷,舞姿嬌健,開朗豪放,舞至酣處,圍觀者高聲吹叫並介入,氣氛異常熱烈。如《長鼓舞》的表演,一般都以各自的表演性動作和程式性動作互相連貫一體,構成別具一格的表演程式,在動作上,矮、穩、顫是其共同的特點。
矮,指腿部下蹲。人們評價長鼓舞跳得好不好,就看打得矮不矮。穩,指舞步要平穩有力。顫,指膝部的上下顫動。顫動時,強拍向下而弱拍向上,顫動必須有力,有彈性感。在舞步上,多走三步罡、七星罡,形態是屈膝彎腰,動律穩重,顯示出宗教舞蹈的固有特點。從瑤族民間舞蹈動作中我們看到,瑤族民間舞蹈特點與瑤族民俗宗教祭祀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從瑤族民俗宗教祭祀活動演變而來,是民俗文化的再現。
第二,從舞蹈道具來看,具有民俗文化的古樸性特點。民間諺語有瑤不離鼓之說法,說明了鼓在瑤族舞蹈中的重要地位。瑤族舞蹈代表長鼓舞和銅鼓舞,都是以鼓為主要道具,而鼓本身就是祭祀瑤族始祖盤瓠(盤王)的工具。
《趕羊做鼓長鼓舞》舞蹈就表現了這一傳說內容:瑤族始祖盤瓠(盤王)有一次進山打獵,在追趕山羊時,不幸被山羊抵落山崖身亡。盤瓠的兒女們(六男六女)入山尋找父親,發現盤瓠的屍體掛在懸崖的泡桐樹上,兒女們便砍倒泡桐樹,挖空樹幹做長鼓。射殺山羊,剝山羊皮蒙鼓面,擊長鼓以祭奠盤瓠。很顯然,長鼓是瑤族民俗祭祀活動中的工具,亦是瑤族的崇拜物,是瑤族祖先崇拜的殘餘。以它作為舞蹈的道具正是藉助於民間舞蹈這一形式來體現瑤族民俗文化。
第三,從舞蹈表演者來看,具有民俗文化的基層性特點。先前,瑤族民間舞蹈的表演者都是由師公扮演,或由師公為主,配備歌娘、歌師、奏樂的藝人組成。
這些師公、歌娘、歌師平時均生活於瑤族民間基層,與瑤族廣大民眾有著魚水關係。瑤族盤王節中的《師公舞》、《甘王舞》就是由師公表演的典型。表現度戒儀式更是由師公主持。
在度戒活動中跳的《功曹舞》、《招兵舞》、《三元舞》、《龍王舞》、《九朗舞》、《花王舞》都是由師公表演,用特殊的舞步和動作,表現師公神靈附體,神秘莫測的意境。
《度戒舞》是由師公教受戒者跳。這些原先以娛神為主的瑤族傳統舞蹈,後來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化為以娛人為主,表演者亦由師公、歌娘、歌師發展到一般藝人及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從而使瑤族舞蹈表演者的基層性特點表現的更為充分。
中國民俗文化的特點:自然與人文相連
傳統文化為你解答中國民俗文化的特點:自然與人文相連。民俗文化是民眾的生活文化,它與民眾所處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環境緊密相關。中國傳統社會是以農耕生產為主業的社會,因而圍繞著農耕生活累積形成的中國民俗具有一種大農業的特點。那麼,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民俗文化的主要特點
民俗文化是民眾的生活文化,它與民眾所處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環境緊密相關。中國傳統社會是以農耕生產為主業的社會,因而圍繞著農耕生活累積形成的中國民俗具有一種大農業的特點。中國還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民俗具有獨特的民族氣質。中國民俗文化特徵主要有以下表現:
多元性與複合性中國民俗因為民族文化的關係呈現出多元複合的性格特徵。中國自立國之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形成今天56個民族共處的狀態。在中華各民族的不斷融合中,民族習俗被接納到中華文化體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儲存著各自的民俗特性,從而豐富了中國的民俗文化。
中國民俗的多元特性不僅體現在各民族不同習俗上,還表現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民俗共存上。既有繁華的都市民俗,也有古樸的鄉村民俗,還有部分地區不同程度地保持著原始的民俗生活形態。在中國統一的地域空間內共存著不同性質的民俗文化,體現了中國民俗的多元特性。
我們在探討中國民俗多元性特點時,不能忘記中國民俗的另一特性即複合性。多元性與複合性緊密相關。中華文化向以包容四方的氣象著稱於世,其中民俗涵化之功甚偉。自古及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層面的接納,民俗化人於細微處,卻影響深遠。漢俗中複合了不少少數民族習俗,可以說從來就沒有純粹意義的漢俗,只有民俗複合時間的早晚而已。同樣,現存的各少數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漢俗影響。
階層性與地方性首先看階層性。這是就社會民俗的縱向分佈而言。中國傳統社會中,處於社會中下層的廣大民眾,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創造者和承載者,因此民俗文化主要體現了他們的認識與思想要求,具有較強的民間性特點。不僅中下層社會相較於上層社會有著層位的差別,就是中下層社會內部亦有著民俗差異。
農民與手工業者是物質財富的直接創造者,因此形成了淳樸、節儉、勤勞的民俗本色。而屬於中層社會的商人與城市平民,他們的民俗觀念與民俗行為有著自己的層位特色,在行業的競爭與酬對中,他們逐漸養成鋪張、浮靡、好新慕異的風尚。居於社會支配地位的達官貴人,他們擁有明顯區別於社會中下層的生活方式,因此有著不同的生活習俗。當然,在傳統社會中,各階層之間仍然有著部分具有共同意義的習俗。
瑤族民居特點與文化特徵
我國少數民族都會有些獨特的居住方式。新疆人的蒙古包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還有厚達一米的土樓這都是少數民族的獨特居所。本期小編就帶你去瑤族文化了解一下瑤族民居特點與文化特徵。
瑤族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主要分佈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瑤族這個古老的山地民族,有著悠久而生動的耕山民族文化。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眾多的學者專家對古老神秘的瑤族投來溫情的目光,其部族依山而居,形成自己別具特色的山居文化。
瑤族以其歷史悠久、遷徙頻繁和文化獨特而為世人所矚目。瑤族自古就有依陡嶺而居的習慣,大部分散居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和密林之中,少部分居住石山或半石山地區,或丘陵、河谷地帶。
近代除部分瑤族(平地瑤)村落選在丘陵、河谷地帶外,絕大部分瑤族仍居住在高山密林中。河池地區的瑤族則大多居住在石山或半石山地區。瑤族分佈的區域較為廣闊,東起廣東南雄,西至雲南勐臘,南達廣西防城,北至湖南辰溪的山區,都是瑤族人民長期活動的地帶。
瑤族居住的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背靠大山建村立寨,一般是幾戶至幾十戶聚居成村,與大分散的居住特點相應的就是瑤族與其他民族的大雜居。周圍與漢、壯、傣、侗、哈尼、苗族的村落毗鄰,也有不少的瑤族與其他民族同村寨居住。
泉州民俗文化 服飾民俗
女性服裝
西方一位著名的服飾大師曾經說過,服裝反映人的型別和時代精神;這句話對我們談論泉州人的服飾民俗文化,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服飾反映人的型別,表現在許多方面,如尊卑之別、貧富之別、職業之別等等,其中之一即為男女之別。有一位明代人叫康太和,在舉第貴顯前,因家貧而內穿其婦之褲子。遊學永春時,館東 ...
定遠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旅遊
2012年安徽定遠縣藕塘首屆民俗文化節於日前拉開帷幕。為期3天的文化節,迎來了省內外近20萬遊人、香客,展現了厚重的民俗文化和豐富的山水旅遊資源,有力地推動了該縣旅遊文化的發展。文化節期間,該縣組織開展了民俗文化巡街表演,特色產品展示活動,廟事感恩祭拜活動及經貿洽談等一系列活動。
藕塘是中國共產 ...
老子文化節 讓周至民俗文化找到“回家的路”
3月7日,令人矚目的文化盛會首屆西安樓觀 中國老子文化節圓滿落幕。在這個盛大的舞臺上,弘揚的是老子哲學的普世價值和時代意義,活態傳承的是以集賢鼓樂為代表的周至特有的非遺專案,啟用的更是一批對周至人來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
欣賞《豆村大蜡》的獨特與別緻,領略樓觀鎮《牛鬥虎》的熱鬧與有趣,在喧囂之外 ...
中國白褲瑤部落民俗文化醉倒海內外賓客
冬季的中國白褲瑤之鄉——廣西南丹縣白褲瑤部落,氣溫宜人。當地民眾身著節日盛裝,唱起深情纏綿的情歌,跳起激越粗獷的銅鼓舞,並上演驚心動魄的大刀砍活牛、精彩趣味的陀螺賽、原汁原味的長桌宴,讓五萬餘名來自中國、美國、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賓客大飽眼福,陶醉其中。
白褲瑤族民眾純樸、勤勞、勇敢,總人口三萬多 ...
社群居民秀廚藝 傳播民俗文化
時值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之際,長橋街道舉辦了我們的節日“飄香美食秀健康粽情端午話民俗”長橋社群第五屆“快樂長橋”家庭廚藝大賽,吸引了眾多社群居民的熱情參與。
昨天上午,西南文化藝術中心2樓大廳內人潮湧動。街道工作人員早已將提前泡好的一盆盆糯米、紅豆餡與葦葉端了出來,需要的各類餐具也都一應俱全。九點 ...
十堰民俗文化
從方言、館廟會看十堰人口流動
人口遷徙流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地方開放的程度。十堰是一個移民區,歷朝歷代都在自發滾動流入人口。我們從方言和館廟會狀況可以瞭解大概。十堰的方言十分複雜,大體分為五個大方言區:除城區是普通話區外,鄖縣、丹江日為一方言區,鄖西、房縣、竹山、竹溪各為一方言區,最為特別的是竹山和 ...
薅草鑼鼓——土家民俗文化經典
“太陽落土四山黃,情妹出來撿衣裳。雙手巴在欄杆上。望郎不來哭一場。”日前,小編下鄉採訪時,婉轉的歌聲從田野裡傳來。循聲望去,一位古稀老農在莊稼地裡一邊歌唱、一邊勞作。唱歌的老農名叫蒲耀明,71歲。他剛才唱的是薅草鑼鼓的唱腔。據蒲老介紹,薅草鑼鼓在改革開放前還在流行。農民們在除草的時候,常常打薅草鑼鼓。幾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