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生肖為兔的文人學者:胡適

生肖為兔的文人學者:胡適

  胡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安徽績溪人。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胡適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與陳獨秀同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胡適5歲啟蒙,在績溪老家上莊受過9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古文基礎。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學堂、澄衷學堂求學,初步接觸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啟超、嚴復思想的較大影響。

  在胡適的早期成長歲月中,父親這一角色,在實體上,是缺失的,但也不能說胡適的父親對他性格以及精神的養成沒有一絲影響,影響是有的。從胡適出生,到胡適的父親去世,胡適和父親在一起生活的時日長不過一年的時間,在胡適的記憶中,關於父親的印象是模糊的,他以後能憶起的不過是在短暫的相聚中,父親教他識字的情形,以及父親的死訊傳回家鄉時,家裡的悽慘情狀。在《四十自述》中,胡適這樣回憶他的父親:“我小時也很得我父親鍾愛,不滿三歲時他就把教我母親的紅紙方字教我認。父親作教師,母親便在旁作助教。我認的是生字。她便藉此溫她的熟字。他太忙時,她就是代理教師。”“這些方字都是我父親親手寫的楷字,我母親終身儲存著,因為這些方塊紅箋上都是我們三個人的最神聖的團居生活的紀念。”這樣的天倫之樂雖然極為短暫,但留給胡適和其母親的回憶卻是終生的。

  1904年,他到上海進新式學校,接受《天演論》等新思潮,並開始在《競業旬報》上發表白話文章,後任該報編輯。

  1906年考入中國公學,1910年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先讀農科,後改讀文科。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庚款官費留學生只取前二百名,考試兩場,文章和雜科(政史地物理化生等),頭一場文章胡適揚揚灑灑一篇得了一百分,第二科超低12分,如此可見他的文章造化!

  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哲學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並一生服膺。

  1917年(26歲)夏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加入《新青年》編輯部,撰文反對封建主義,宣傳個性自由、民主和科學,積極提倡“文學改良”和白話文學,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所寫的《嘗試集》是中國第一部白話詩集。且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為新文學形式作出初步設想。“五四”時期,與李大釗等展開“問題與主義”辯難;陪同來華講學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譯逾兩年;與張君勱等展開“科玄論戰”,是當時“科學派”丁文江的後臺。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從1920年至1933年,主要從事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考證,同時也參與一些政治活動,並一度擔任上海公學校長。

  抗日戰爭初期,出任國民政府國防參議會參議員,1938年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國大使。

  他興趣廣泛,著述豐富,作為學者他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

  1949年寄居美國,致力於《水經注》的考證等工作,後來去往臺灣。

  1954年,任臺灣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7年,出任臺灣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於臺北南港)院長。

  1962年,在臺灣的一個酒會上突發心臟病去世。

生肖為兔的帝王:司馬衷

  晉惠帝司馬衷(259-307),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子,西晉的第二代皇帝,290-307年在位。司馬衷於267年被立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楊駿輔政,后皇後賈南風殺害楊駿,掌握大權。在八王之亂中,惠帝的叔祖趙王司馬倫篡奪了惠帝的帝位,並以惠帝為太上皇,囚禁於金墉城。齊王司馬冏與成都王司馬穎起兵反司馬倫,群臣共謀殺司馬倫黨羽,迎晉惠帝復位,誅司馬倫及其子。又由諸王輾轉挾持,形同傀儡,受盡凌辱。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將其迎歸洛陽。307年,惠帝去世,相傳被司馬越毒死。

  早期經歷

  晉惠帝司馬衷,字正度,生於曹魏甘露四年(259年),是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子,母為武元皇后楊豔。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丁卯日,被立為皇太子[1],時年九歲。[2]泰始八年(272年),司馬衷奉武帝命娶賈充的女兒賈南風為太子妃。

  登基

  太熙元年(290年)四月己酉日,晉武帝司馬炎去世,皇太子司馬衷即位,改年號為永熙。尊繼母皇后楊芷(楊豔的堂妹)為皇太后,立妃賈南風為皇后。同年五月辛未日,葬晉武帝於峻陽陵。五月丙子日,以太尉楊駿為太傅,輔政。八月壬午日,立子廣陵王司馬遹為皇太子。[3]

  晉惠帝司馬衷當政後非常信任他的皇后。因此賈氏專權,甚至假造惠帝的詔書。291年迫害皇太后,廢其太后位,後又殺大臣如太宰司馬亮。291年賈皇后又殺皇太后。

  294年和296年匈奴和其他少數民族反叛,氐人齊萬年稱帝,一直到299年這次反叛才被消滅。

  同年賈后開始迫害太子遹,首先廢他的太子地位。次年殺太子。這個舉動成為許多反對賈后專政的皇族開始行動的起點。趙王司馬倫假造詔書廢殺賈后,殺大臣如司空張華等,自領相國位,這是八王之亂的開始。恢復原太子的地位,立故太子之子司馬臧為皇太孫。300年八月淮南王司馬允舉兵討伐司馬倫,兵敗被殺。同年十二月,益州刺史趙廞協同從中原逃到四川的流民在成都造反。

  301年司馬倫篡位,自立為皇帝,惠帝被改為太上皇,太子司馬臧被殺。三月,齊王司馬冏起兵反司馬倫,受到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常山王司馬乂等的支援。司馬倫兵敗。淮陵王司馬漼殺司馬倫的黨羽,驅逐司馬倫,引惠帝復位。司馬倫被殺。五月,立襄陽王司馬尚為皇太孫,並以羊獻容為皇后。六月,東萊王司馬蕤謀推翻司馬冏的專權,事漏被廢。十二月,李特開始在四川反晉,這是成漢的起點。

  302年初皇太孫司馬尚夭折,司馬覃被立為太子。五月,李特在四川擊敗了司馬顒派去討伐他的軍隊,殺廣漢太守張微,自立為大將軍。十二月,司馬穎、司馬顒、新野王司馬歆和范陽王司馬虓在洛陽聚會反司馬冏的專政。司馬乂乘機殺司馬冏,成為朝內的權臣。303年三月李特在攻成都時被殺,但四月他的兒子李雄就佔領了成都,到年末,李雄幾乎佔領了整個四川盆地。五月張昌、丘沈反,建國漢,殺司馬歆。八月,司馬穎和司馬顒討伐司馬乂。十月,司馬顒的軍隊攻入長安,在此後的洗劫中上萬人死亡。此後兩軍在長安城外對陣,連十三歲的少年都被徵軍,同時兩軍都徵募匈奴等的軍隊。最後司馬乂兵敗被殺。司馬顒成為晉朝舉足輕重的人物。

  去世

  304年初惠帝感到受到司馬顒的威脅越來越大,因此下密詔給劉沈和皇甫重攻司馬顒,但沒有成功。司馬顒的軍隊在洛陽大肆搶劫。二月廢皇后羊氏,廢皇太子司馬覃,立司馬穎為皇太弟。司馬穎和司馬顒專政。但六月京城又發生政變,司馬穎被逐,羊氏復位為皇后,司馬覃復位為太子。七月,惠帝率軍討伐司馬穎,在蕩陰被司馬穎的軍隊戰敗,惠帝面部中傷,身中三箭,被司馬穎俘虜。羊氏和司馬覃再次被廢。八月,司馬穎被安北將軍王浚戰敗,他挾持惠帝逃亡到洛陽。一路上只有粗米為飯。十一月,惠帝又被司馬顒的將軍張方劫持到長安,張方的軍隊搶劫皇宮,將皇宮內的寶藏洗劫一空。到年末司馬顒再次在長安一攬大權,司馬越成為太傅。同年李雄在成都稱成都王,成漢建國,劉淵自稱漢王,建立前趙。305年司馬顒和張方的軍隊、司馬穎的軍隊、司馬越的軍隊和范陽王司馬虓的軍隊在中原混戰,基本上中央政府已經不存在,中國邊緣的地區紛紛獨立。到305年末,司馬越戰勝,司馬顒殺張方向司馬越請和,但無效。

  306年司馬越手下的鮮卑軍隊攻入長安,大肆搶劫,二萬多人被殺。九月,司馬穎被俘,後被殺。

  在“八王之亂”中,被趙王司馬倫篡奪了帝位。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夜裡,晉朝皇帝司馬衷在長安顯陽殿因為吃了司馬越毒餅而駕崩,終年48歲,被安葬於太陽陵,他的弟弟晉懷帝司馬熾(284年-313)即位,改元永嘉。

  人物評價

  《晉書》贊曰:惠皇居尊,臨朝聽言。厥體斯昧,其情則昏。高臺望子,長夜奚冤。金墉毀冕,湯陰釋胄,及爾皆亡,滔天來遘。

生肖為兔的帝王: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據《三國志》記載,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之後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

  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定。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去世後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早年經歷

  魏文帝曹丕,魏朝開國皇帝。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者之一。是三國時代第一位皇帝,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

  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於譙。少有逸才,廣泛閱讀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年僅八歲,即能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登基為帝

  延康元年(220年(庚子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對外平定武威三種胡[2]、酒泉和張掖的叛亂,從劉備集團手裡收復上庸三郡;對內積極調節曹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果斷採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係,取得了他們的支援,為稱帝奠定基礎。當年十月,立刻逼迫漢獻帝禪位,登基為大魏皇帝。定國號為大魏,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定都於此。曹丕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下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權力;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提倡節儉、薄葬,預作《終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後,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曹丕的一些措施體現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軍事才華上他遠不能和父親曹操相比,三次率大軍南下伐吳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但他的文學有相當高的成就。是中國三國時代第一位傑出的偉大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所著《典論·論文》,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專題論文,所論的“文”是廣義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學作品在內,涉及了文學批評中幾個很重要的問題,雖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學批評史上起了開風氣的作用。

  總體來說,在位六年,統治期間,曹魏國力進一步增加,版圖得以擴大,多次擊敗羌胡、鮮卑等族的進犯。

  去世

  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陽後一病不起,臨終前託付曹叡於陳群、曹真、司馬懿等人,終年四十歲,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樹不墳,葬於首陽陵。

  在位年號:黃初(7年)220年—226年,延康元年十月庚午(220年12月10日)至黃初七年五月丁巳(226年6月29日)

  為政事績

  曹丕在位時間只有短短七年,雖然不出彩,但還是兢兢業業做了很多事的。或許有的好有的壞,但既然是他做的便應當被記錄下來:

  1、重視文教。221年,下令人口達十萬的郡國每年察舉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廟,封孔子後人為宗聖侯。224年恢復太學,置五經課試之法,設立春秋穀梁博士。在短期內使封建正統文化復興。

  2、修復洛陽,營建五都,推廣儒學文化。

  3、採取戰略防守,恢復生產,提倡薄葬。除禁令,輕關稅,禁止私仇,廣議輕刑,與民休養,使北方地區重現安定繁榮局面。

  4、發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穩定社會秩序。黃初末,魏國國庫充實,累積鉅萬,基本解決戰爭造成的通貨膨脹問題。

  5、創立九品中正制,果斷稱帝,結束漢朝四百年統治,開創士族政治之先河。

  6、鞏固中央集權,限制後黨、宦官權力,頒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削奪藩王權利,建立防輔制度。強化中書省,發展校事官制度。

  7、派遣軍隊大破羌胡聯軍,平定河西之地。

  8、多次擊敗鮮卑騷擾,鞏固北疆邊防。

  9、遣使復通西域,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並設定了西域長史府。

  家族成員

  后妃

  嫡妻

  任氏,出身鄉黨名族,曹丕原配,性格狷急不婉順,多與曹丕不和,建安中被廢黜。

  皇后

  郭女王,南郡太守郭永女,29歲嫁與曹丕,曹丕即位立為魏王夫人,魏受禪冊封貴嬪,222年晉升皇后。死後與曹丕合葬,諡號“德皇后”。

  嬪妃

  夫人甄氏,上蔡縣令甄逸女,初為袁熙婦,後被曹丕所納,生曹叡、東鄉公主。黃初二年被賜死。其子曹叡繼位追諡文昭皇后。

  獻帝二女,漢獻帝劉協兩女,黃初元年入宮為妃。

  李貴人,生子曹協。

  陰貴人,東漢大族南陽陰氏女。

  柴貴人

  潘淑媛,生子曹蕤。

  朱淑媛,生子曹鑑。

  仇昭儀,生子曹霖。

  徐姬,生子曹禮。

  蘇姬,生子曹邕。

  張姬,生子曹貢。

  宋姬,生子曹儼。

  子女

  子

  曹叡,魏明帝(206年[8]—239年)(母:甄氏)

  曹喈,字仲雍,文帝次子,出生兩月夭折。(母不詳)

  曹協,贊哀王(早逝)(母:李貴人),子曹尋。

  曹蕤,北海悼王(?—?)(母:潘淑媛)

  曹鑑,東武陽懷王(?―224年)(母:朱淑媛)

  曹霖,東海定王(?—249年)(母:仇昭儀),子曹啟、曹髦。

  曹禮,元城哀王(208-229年)(母:徐姬)

  曹邕,邯鄲懷王(?-229年)(母:蘇姬)

  曹貢,清河悼王(?―223年)(母:張姬)

  曹儼,廣平哀王(?―223年)(母:宋姬)

  女

  東鄉公主(?—?)(母:甄氏)

  歷史評價

  曹植:“祥惟聖賢,歧嶷幼齡。研幾六典,學不過庭;潛心無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瑩。”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應禪讓,臨朝恭儉,博覽墳典,文質彬彬,庶幾君子者矣。”

  張說:“周文王之為太子也,崇禮不倦;魏文帝之在青宮也,好古無怠,博覽史籍,激揚令聞,取高前代,垂名不朽。

  劉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援,故不競於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選用短長,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


生肖的帝王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 ...

生肖的帝王蕭道成

  齊高帝蕭道成(427年―482年),字紹伯,小名鬥將,漢族,齊朝開國皇帝,在位四年。《南齊書·高帝紀》載,齊高帝蕭道成乃“漢相蕭何二十四世孫”。先世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南齊書·武帝本紀》載:高祖蕭整於東晉初過江,寓晉陵武進(今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萬綏村),晉於此地僑置蘭陵郡,稱南蘭陵,故蕭 ...

生肖的帝王王建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圖,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人稱“賊王八”,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開國皇帝,公元907年―918年在位。   少年無賴   王建,許州(今河南舞陽)人,字光圖。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殺牛、偷驢、販賣私鹽,在百姓眼裡是個不務正業的人,大家都很討厭他,正巧他姓王,又排行第八,所以鄉里 ...

生肖的帝王完顏晟

  太宗完顏晟,女真名吳乞買,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四弟,金第二代皇帝,1123年即位。天會三年(1125年)十月,令諳班勃極烈、完顏斜也為都元帥,統領金軍,兵分東、西兩路,逼進北宋首都汴京,雙方訂“城下之盟”。天會四年(1126年)八月,經過半年的休整,金太宗再次命宗望、宗翰兩路軍大舉南伐,汴京再度被包圍,破郭 ...

生肖的帝王孟昶

  孟昶chǎ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仁贊,字保元,漢族。祖籍邢州龍崗(今河北邢臺沙河孟石崗),出生於晉陽城(今山西太原西南)。五代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後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34年9月7~964年2月28日在位),在位31年,享年47歲。   孟昶即位初年,勵精圖治,衣著樸素,興修水利, ...

生肖的帝王趙惇

  趙惇(1147年——1200年),廟號光宗,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54歲,死後諡號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宋光宗趙惇,宋孝宗趙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紹興十七年九月乙丑日(1147年9月30日)生於藩邸宮中(光宗把這天定為重明節)。紹興二十年( ...

生肖的帝王朱見深

  明憲宗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長子。初名朱見浚。景泰三年(1452年)被廢為沂王,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又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朱見深。於天順八年(1464年)登基,年號成化。初年為于謙平冤昭雪,恢復景帝帝號,又能體諒民情,勵精圖治。在位末年,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