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之郡”的“當”的意思:正當、正值。“當之郡”出自《楊震拒禮》”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意思是: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金子來送給楊震。
意思:
怎麼能勝任某事、某中職務,有諷刺的意味。
出處:
(宋)歐陽修《與荊南樂秀才書》:“僕有罪之人,人所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
翻譯:
我是有罪之人,眾人所共同鄙棄,但是您尊重我的禮節像這樣,我怎麼能擔當得起呢?
1、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的當是應當的意思。
2、意思:我知道欺騙大王是應該被誅殺的,我願意接受湯鑊之刑。
3、原文選段: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4、釋義:我實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王,所以派人帶著寶璧回去,已從小路回到趙國了。況且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即就會把璧送來。如今憑著秦國的強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讓給趙國,趙國哪裡敢留下寶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是應該被誅殺的,我願意接受湯鑊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從長計議此事!
1、【注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2、【釋義】 即使受人一點小小的恩惠也應當加倍(在行動上)報答
3、【例句】:無論別人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4、【出處】“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書面載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 ...
之指所給的榮譽或稱號,當之無愧指承受得起這種榮譽或稱號,一點也不必感到慚愧。
之的意思還有:
1、表示領有、連屬關係,如赤子之心;
2、表示修飾關係,如緩兵之計;
3、用在主謂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音節助詞,虛用,無所指,如久而久之;
5、代詞,代替人 ...
1、意思是:在困難的時候,即使受人一點小小的恩惠,以後也應當加倍(在行動上)報答。
2、出自《增廣賢文·朱子家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3、這句話原為民間的俗語,廣為進報者採用,後來清代朱用純編輯收錄,為教子醒世採用。
4、中國人教人向善,講“善有善報”。教育人要感恩,講“受人滴水之恩 ...
“當餘之從師也”中的“之”字沒有具體的含義,是結構助詞,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類似的句子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句讀之不知”。
“之”的用法:
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之心;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之計;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代詞,代替人或 ...
1、意思是:在困難的時候,即使受人一點小小的恩惠,以後也應當加倍(在行動上)報答。
2、出自《增廣賢文·朱子家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3、這句話原為民間的俗語,廣為進報者採用,後來清代朱用純編輯收錄,為教子醒世採用。
4、中國人教人向善,講“善有善報”。教育人要感恩,講“受人滴水之恩 ...
1、當餘之從師也的之釋義:用在句子的主謂之間。出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送東陽馬生序》原文節選: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 ...
雁蕩之奇當復如何哉的意思是:那麼雁蕩山的奇美,又當如何呢?出自袁宏道的《袁中郎隨筆·五洩二》。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一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北省公安縣人,明代文人。萬曆十九年(1591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