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白城民間娛樂活動

白城民間娛樂活動

  狩獵

  東溝狩獵場是經國家林業部批准的全國第一個草原溼地狩獵區,總面積達5萬多公頃,區內有人造林4000公頃,有野生動物13科36種,佔全省野生動物的44.4$Cts%,可供遊人狩獵的有13種。狩獵區按水禽、獸類、草原鳥劃分9個狩獵場,狩獵季節主要在春、秋冬三季。

  騎馬

  白城市內草原遼闊,有草原面積106.5萬公頃,草質優良,水草豐美,是聞名全國的天然牧場之一。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遊人可持弓躍馬,縱情馳騁。

大型民間傳統活動紀念閩王王審知 珨瑚公王(公太)

  閩西在長汀、連城兩縣交界處的“河源十三坊”(即 1 3個村社 )輪流祭祀珨瑚候王。當地人把瑚候王尊稱為“公太”(公太 ,在閩西客家地區即祖先之意 ),因此 ,十三坊輪流 )奉祀珨瑚侯王又被通稱為“迎公太”。十三坊中最早參加輪流祭祀珨瑚侯王的姓氏 ,大都是在宋末元初到元末明初這段時間遷入的。經過世代發展 ,當地的社會經濟日益發達,宗族社會也逐漸形成 ,因此 ,從明代中葉起 ,便開始有了十三坊輪流祭祀珨瑚侯王的活動了。這種祭祀活動透過“十三坊聯盟”來組織,每年都要召開十三坊代表會 ,而且一年之中還要舉行各種集體性活動,如遊公太、參公太等。透過這些活動 ,各鄉村 (或宗族 )之間經常溝通、合作 ,也就必然不斷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和友誼 ,因而平時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容易及時得到化解 ,這對一個地區的相對穩定,顯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據調查 ,該區域在歷史上沒有發生過什麼械鬥事件。

  鎮川廟祭祀珨瑚公王,據傳即五代十國時建立閩國的閩王王審知(長汀稱白馬公王),廟在縣南城外。宋紹興(1131~1162)間建,明洪武(1368~1398)間重建,崇禎(1628~1644)末年水圮,順治七年(1650)復建,後復圮,乾隆十年(1745)復建。為連城祀珨瑚公王最早建的廟宇。此外,祀王審知的還有莒溪璧洲的永興廟、新泉和朋口馬埔的珨瑚廟。

  馬埔珨瑚廟 建於明英宗正統(1436~1449)年間,佔地約700餘平方米,屬斗拱梁結構,飛簷翹角,雄壯肅穆,是目前連城保護得比較完整的古廟。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河源(過去宣和全鄉叫上河源,朋口的馬埔、張家營、洋坊、文坊、朋口五個村叫下河源,統稱河源裡)十三鄉的群眾都要舉行祭祀廟會,文亨的湖峰、莒溪的璧洲、長汀縣的塘背村曹屋等鄰近鄉村也參加十三鄉的祭祀廟會。奉祀的鄉村每年農曆七月初四把珨瑚公太送

  回廟裡,叫“入廟”,二月初二讓十三鄉和鄰近鄉村的人去頂禮膜拜;二月初三或初四接去奉祀的鄉村就將珨瑚公太抬去,叫“出廟”,也叫“入公太”。凡是輪到“入公太”的鄉村就要遊公太、請戲班唱戲和招待客人。

  在長汀、連城一帶,有一大型的傳統活動為“祭公太”。這活動在長汀南山鎮塘背村曹屋輪流舉行,目的似為祭祀王審知。

  活動從去蛤瑚廟迎接“公太老人”開始,由舉行這個活動所在地派人去接,時間為陰曆七月初始,公太老人被安置在各家祠堂。兒童扮八仙騎著竹馬去迎接,還有其他人如彩旗隊, 放銃開路的,非常熱鬧(本人曾在11歲時騎布馬接公太,印象尤為深刻)。

  活動在一定的區域內舉行,主要以姓氏為依,十三年為一週期。活動正式開始時場面極其宏大,期間伴有各種活動,包括搭臺唱戲等,許多人還將牲畜送到“公太老人”前宰殺,既表示對他的尊敬,也祈求好運。當活動在某個地方舉行時,其餘地方也要派人來參加,稱為“迎公太”。這個活動保留了許多風俗,較有特色客家人祭祖不只是敬自己家祖先,也不忘祭祀當年率河南子弟兵開閩奠立基業的閩王王審知。在客家聚居地,多有祀奉閩王的廟宇,如連城各地的珞瑚廟、永興廟,祀奉的便是被尊稱為“各府公太”的閩王王審知。傳說明朝初年河源裡十三鄉輪流祀奉“公太”,規定每年農曆二月初三送“公太”回馬埔珞瑚廟,初四日迎奉“公太”進村。明朝中葉這三地群眾就分出香火各自建廟祭祀。隨著時間推移,各地祭祀閩王的儀式逐漸演化成為一種帶有很大娛樂成分的民俗活動,如長汀縣南山鎮塘背村曹屋每逢13年農曆七月初四,廣大群眾從初一清早洗盥後就提著大閹雞和香燭紙炮,前往廟裡焚香點燭、割雞獻紅花,也有的獻三牲(魚、肉、雞),還有抬豬到廟裡頂禮膜拜。處四早飯後,集合鑼鼓、十番樂隊、舞獅隊、樂隊、三角大彩旗、花臺、神銃,抬著神像、香案等,排成長隊,由廟坪出發,從村頭游到村尾。沿路各家擺設香案食品焚香點燭燒紙放炮,以示誠敬。廟會期間還請來地方劇團演戲助興,晚上游龍、遊船燈、游龍燈。全村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樂聲不絕,各地親屬朋友都藉此機會探親訪友喝酒娛樂,喜慶非凡。中原古老的這些民間娛樂活動形式也由此遺傳下來,並與閩地原有民間娛樂形式相融合。

華池民間喜慶活動

  華池民間喜慶活動分為大慶和小慶。給兒女辦婚事、老人賀大壽等為大慶。凡大慶必辦數十桌酒席,席桌多擺“八挎五”、“十三花”、“十二樓”等。結婚紀念日、普通生日、給小孩做滿月、喬遷之喜及一般傳統節日等,多為小慶。所有傳統節日,均為家庭成員之慶。其他小慶也可請親朋好友參與慶賀,只不過規模較小,僅辦數桌酒席而已。近年也有做滿月過大事的。


阿壩縣民間文藝活動

  世世代代生活於遼闊草原,廣袤土地上的藏族人民,寬廣的草原給了他們像草原一樣寬廣的胸襟,巍峨的雪山鑄就了他們堅強而粗獷的性格。因此,藏族從來就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更是一個熱情大方、好客的民族,每當閒暇或節假日,他們都要舉行這樣、那樣的民間文藝活動,或唱山歌,或跳鍋莊,用歌聲和舞蹈來消除一天的疲勞。因此,川 ...

開封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盤鼓

  盤鼓:過春節,逢節慶,打盤鼓,是開封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開封盤鼓節奏性強,套路多變,氣勢恢宏,深受廣大市民和中外遊人的喜愛。目前,開封有盤鼓隊30餘支,每逢元旦、春節、國慶和文化節、菊花花會、廟會都要舉行盤鼓表演和比賽。那隆隆的盤鼓聲,豪放的擊鼓英姿,促人精神振奮。開封盤鼓隊曾赴日本、香港表演,廣受讚譽。 ...

貴州民間文娛活動-花燈

  花燈是貴州民間舉辦的一種載歌載舞的文娛活動,大約在明朝初年,由來自江南及中原、留在貴州駐守和屯耕的軍士們傳入貴州。到清朝,花燈在貴州已經十分流行,民國年間更普及到貴州絕大部分的鄉村集鎮,其中尤以遵義、獨山、福泉等地為盛。   貴州花燈包含花燈歌舞和花燈劇(戲)兩種藝術形式。花燈歌舞(俗稱“地燈”、“鑼鼓燈 ...

四平娛樂活動

  遊船   水上樂園水面平靜,沒有風浪,適合電瓶遊船、香蕉船、水上步行器、水上腳踏車和腳踏船等遊戲專案。   迷宮   迷宮世界裡包含了綠色迷宮、汀步迷宮、神像迷宮、木屋迷宮、假山迷宮、水簾迷宮、曲徑迷宮、噴泉迷宮、變陣迷宮、聲控迷宮、森林迷宮和古堡迷宮等眾多的迷宮形式。有的迷宮裡   又套著第二、第三個迷 ...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娛樂活動

  摔跤   使用腿帶,是朝鮮族摔跤的特點。腿帶長3米,用麻布或白棉布製作,纏在右大腿上。比賽時,雙方先蹲著,身軀略往前傾,右膝著地,左膝彎曲,足掌輕釦地面,互相摟住右肩,各用右手抓對方的腰帶,左手抓住對方的腿帶。裁判員哨聲響起,雙方起身進行比賽。比賽過程中,不許扭對方的脖子和胳膊,不準用頭或手擊打對方,一旦 ...

安康民間娛樂

  陝北民歌   陝北地區的民間歌唱形式,分傳統民歌、新民歌(包括革命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種類有:勞動歌曲,如打夯歌、號子;山歌,主要是信天游,亦稱順天遊;小調、秧歌;風俗歌,如酒麴、祭祀歌、巫歌叫唱等。民歌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語言生動,旋律流暢悠揚,節奏自由,表達了黃土高原人民的情感與願望。內 ...

石嘴山市民俗娛樂活動

  廟會是漢蒙等民族善男信女在約定俗成的日子裡(一般以農曆日期為準)到寺廟上香拜佛。各地方都有大小不同的寺廟,當地群眾就近趕廟會。武當廟壽佛寺規模較大的廟會期間,趕廟會的除當地人外,還有阿拉善左旗、賀蘭、銀川等外地人。廟會期間,香客、商販、遊人雲集此地,燒香拜佛、參觀遊覽,很是熱鬧。   回族婦女愛剪窗花,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