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百會穴的作用與作用有治療高血壓、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解除掉髮危機。
2、百會穴在頭頂正中心,以兩邊耳尖劃直線與鼻子到後頸直線的交叉點(即: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後髮際正中點。
1、取穴:我們取坐位,該穴位於腕前臂,伸臂側掌,在腕橫紋橈側輕觸橈動脈,從感覺到搏動處稍往橈側移動,至凹陷處即為本穴。
2、功效:太淵穴穴位屬於手太陰肺經,為手太陰肺經之輸穴、肺之原穴、八會穴之脈會,太淵穴主治咳嗽,氣喘等肺系疾病;無脈症;腕臂痛。
3、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太淵穴片刻,然後鬆開,反覆5到10次,可改善手掌冷痛麻木,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淵穴,每次左右各按1一3分鐘。經常按摩此穴位有通調血脈、止咳化痰的功效。
雲門作用止咳平喘、清肺除煩、通利關節。
1、位於胸部,鎖骨下窩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內緣,前正中線旁開6寸。
2、雲門穴止咳平喘作用非常好,是臨床用來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穴位,此外,刺激刺穴對肩臂痛麻,頸淋巴結結炎症的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3、老年人到了冬季容易誘發支氣管哮喘,按摩雲門穴和中府穴可以調節肺臟宣發肅降的生理功能,能清肺理氣,止咳平喘,可用來預防和緩解由於支氣管哮喘引發的肺部不適等症狀。
4、雲門穴配中府穴、大陵穴、期門穴、肺俞穴、魂門穴、隱白穴治主胸中痛;配孔最,治急性支氣管炎;配雲門、秉風治肩痛不能舉。配肺俞,有清宣肺氣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 配中府、隱白、期門、肺俞,有通經活絡,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胸痛、脅痛。
1、足臨泣穴,經穴名。《靈樞。本輸》原名臨泣。《聖濟總錄》名足臨泣。屬足少陽膽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帶脈穴。膽經輸(木)穴,俞穴,屬木,足少陽帶脈穴之會。
2、足臨泣穴歸屬足少陽膽經,有治療高血壓、失眠、頭痛、腸結石、乳腺炎、月經不調、膽囊炎、中風等作用。足臨泣穴的位置: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蹠骨夾縫 ...
位置如圖。上脘穴歸屬任脈,有緩解腹脹、消化不良、打嗝、嘔吐等作用。
中脘穴屬於“任脈穴”,有疏肝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作用。
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2寸(3橫指)。足太陰脾經和任脈的交會穴,具有健脾和胃,消積化滯的功效。
長期刺激本穴位,對 ...
俞府穴位於上胸部,人體正面中線左右三指寬,鎖骨正下方。
俞府。俞,輸也。府,體內臟腑也。該穴名意指腎經氣血由此迴歸體內。本穴是腎經體內經脈與體表經脈在人體上部的交會點,或中穴傳來的溼熱水氣在本穴散熱冷凝歸降地部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腎經的體內經脈,氣血的流注方向是體內臟腑,故名。腧中者,其意與俞府同, ...
足三里穴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即:膝關節處有一個髕骨,髕骨下兩邊有兩個坑,叫膝眼穴,內側的叫內膝眼,外側的叫外膝眼,從外膝眼開始,往下,四個指。脛骨的前邊一個指頭寬,然後四個指頭在外膝眼的下面,這個位置就是準確的足三里穴。
按摩足三里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1、調節機體免疫力、 ...
中府於胸外上邊,喙突內下一肋間,清熱理氣緩解胸痛,虛勞咳嗽與氣喘。雲門中府上面,鎖下胸外凹陷,緩解咳嗽氣喘胸悶,疼痛胸背與肩。推拿雲門穴的作用:止咳平喘、潤肺除煩、通利骨節。 ...
在項部,當大椎穴直上2穴,後正中線旁開1寸處,左右計2穴。正坐,頭微前傾,或俯伏,於大椎穴旁開1寸,再上2寸取穴。百勞穴具有滋潤肺腑、舒筋活絡的作用。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
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採用按摩手法點、按、揉等不至於傷害人體 ...
在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舒解迎風流淚(俗稱漏風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勞、眼部常見疾病、假性近視。
攢竹穴位於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取穴時應要求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攢竹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即是。按摩的方法是:用雙手大拇指直接按壓雙側的眉頭,使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