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皮影戲-民間藝術的瑰寶

皮影戲-民間藝術的瑰寶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有的地方叫“皮猴戲”、“紙影戲”等,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成熟於唐宋時代的秦晉豫,極盛於清代的河北。顧名思義,皮影是採用皮革為材料製成的,出於堅固性和透明性的考慮,又以牛皮和驢皮為佳。上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的透明顏料。正是由於這些特殊的材質,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後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顯得瑰麗而晶瑩剔透,具有獨特的美感。皮影戲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電影始祖”的美譽!在過去電影、電視等尚未發達的年代,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

  皮影戲歷史悠久,不少文獻記載漢武帝時,方士少翁進言說他有招魂之術,並設帳弄影以招嬪妃李夫人之亡靈。正如陝西皮影的流傳:“皮影戲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宋。”另一說亦與亡靈有關,唐代俗講僧在佛寺利用燈影說理和超渡亡靈。所以,皮影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

  無論如何,皮影戲至宋朝時已有相當的規模與水平,而且相當盛行。南宋時,杭州更有“繪革社”的影戲組織出現。至元代,軍隊更帶同皮影班子隨軍遠征,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從世界範圍看,18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別林等世界名人,對中國的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高度的評價。可以說皮影戲是我國曆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

  皮影戲於明朝萬曆(1573年-1619年)年間已十分盛行,從清朝至清末民初,中國皮影戲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很多皮影藝人子承父業,數代相傳。無論是從影人造型製作、影戲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講,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當時很多官第王府豪門旺族鄉紳大戶,都以請名師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養影班為榮。在民間鄉村城鎮,大大小小皮影戲班比比皆是,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無論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壽,都少不了搭臺唱影。連本戲(連續劇)要通宵達旦或連演十天半月不止,一個廟會可出現幾個影班搭臺對擂唱影,熱鬧非凡,其盛狀可想而知。

民間藝術瑰寶:大慶葉貼畫文化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是歷史的縮影。文化的種類繁多,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國,文化自然是少不了的。大慶的葉貼畫文化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下面一起來大慶文化裡看看吧。

  全世界共有植物40餘萬種,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特定的形態和色彩,例如披針形、倒披針形、卵形、倒卵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等20多種葉形。有的葉緣還有多種變化,有鋸齒形、波紋形、缺刻形;有的表面光滑,有的佈滿茸毛;有的堅挺,有的柔軟。

  真是葉葉不相同,片片有變化。每種葉片都有它的特點和魅力,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和欣賞,就會為它的美麗形態和精細結構而讚歎。利用各種植物的枝葉可以製作出風格獨特、形式新穎的葉貼藝術作品——葉貼畫。

  葉貼畫主要是利用植物的葉片,不過,植物的花朵、莖幹、枝條中也有很合適的製作材料,特別是葉貼花鳥畫,起連線植物葉片、花朵作用的枝條在畫面上也非常重要,它相當於繪畫作品中的線條。

  製作葉貼畫,首先得采集各種植物枝葉。採集完植物葉片後要進行整理,經過整理後的材料,要用吸水紙層層疊放,用夾板捆住壓實,有條件的要放入烘箱內烘乾,沒條件的則要放到陽光下自然風乾。經過上述這些加工、整理過的材料就能用於葉貼畫的製作了。

  葉貼畫的製作一般經過立意、構圖、選材、製作、裝飾等步驟。而畫框、底板(三合板)、襯紙、粘合劑、顏料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材料。其中,粘合劑的選擇很重要。首選的粘合劑是用來粘合木材的白乳膠。白乳膠無臭無毒,而且乾燥快。市面上的白乳膠有兩種,一種膠液乾燥後膠膜呈白色,一種膠液乾燥後膠膜呈透明狀,通常選後者。

  製作葉貼畫,要儘可能地保留和利用植物枝葉原有的形態特徵。雖然必要時可以對某些材料進行一定程度的剪下、拼接、重疊。

民間藝術形式之皮影戲的起源

  皮影戲在古代大多是小孩子最為喜歡的戲劇,大人們喜歡看人唱戲,孩子們自然就喜歡這些能飛天遁地又有著厲害神仙的皮影戲,你知道為何會有皮影戲嗎?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民族文化了解一下皮影戲的起源。

  皮影戲最早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又稱羊皮戲,俗稱人頭戲、影子戲,驢皮影。發祥於中國陝西,極盛於清代的河北。上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藝術手段,對電影的發明和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先導作用。

  如今,中國皮影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爭相收藏,同時也是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相互往來時的饋贈佳品。皮影戲,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華縣(古華州),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華縣皮影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有的地區叫“皮猴戲”、“紙影戲”等,是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

  早在漢文帝時代,就流傳著一首關於皮影起源的詩:“漢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文帝治國平天下,制樂傳於百姓家。”這是皮影戲的初級階段,而鼎盛期為唐朝,皮影造型優美,表演技術嫻熟。以後的宋、元、明、清均有皮影表演和發展。皮影戲成為民間藝苑中的奇葩。


貴州民間藝術瑰寶:貴州花燈劇

  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雖然看似地理條件不佳,但是依靠那不多的平地與水源孕育了自己的地方戲劇——黔劇、花燈劇、侗劇、布依戲等,其中花燈劇更是聲名在外,讓外出的遊子只要聽到熟悉的戲劇,就能想到那親愛的家。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貴州文化花燈劇吧!   1、簡介   貴州花燈劇在貴州省漢族地區和一些民族 ...

唐玄奘西遊取經歸來帶回怎樣的佛學瑰寶

     唐玄奘西遊取經歸來帶回了怎樣的佛學瑰寶?《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師徒原型究竟是什麼樣的?上述問題或可在“西安大雁塔國寶文物特展”中找到答案。由西安大雁塔題名書畫研究會主辦的“中國夢·夢迴盛唐——西安大雁塔國寶文物特展”暨大雁塔建塔1360週年紀念名家書畫展將從4月29日起在蘿崗雅居樂富春山居 ...

漢中四大民間藝術 你會欣賞嗎?

  漢中民間藝術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獨具內涵的組成部分,曾經散發出奪目的光彩。六千年前的骨雕人頭像,證明了這裡是一塊極早孕育、誕生民間藝術的熱土。漢中民間藝術的種類十分齊全,其特徵明顯有別於陝北和關中,兼具北方大氣和江南靈巧雙重特性……   漢調桄桄 地地道道的秦腔秦調   漢調桄桄又稱漢調秦腔、南路秦腔、桄桄戲 ...

洛帶民間藝術保護髮展中心”揭牌儀式在洛帶古鎮舉行

  東方文化網訊:11月19日上午,“洛帶民間藝術保護髮展中心”揭牌儀式在洛帶古鎮隆重舉行。      當天,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主席卡門,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曾清華,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澤波、成都市龍泉驛區有關領導以及來自眾多國際國內在文化發展及非遺保護方面具有影響力的 ...

中國傳統文--老北京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千百年來,這門古老的藝術,伴隨著祖祖輩輩的先人們,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皮影不僅屬於傀儡藝術,還是一種地道的工藝品。它是用驢、馬、騾皮,經過選料、雕刻、上色、縫綴、塗漆等幾道工序做成的。皮影製作考究,工藝精湛,表演起來生趣盎然,活靈活現。皮影戲從有 ...

國之瑰寶——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釐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黃山“四絕”之一。其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一支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另一隻手優雅地斜插在褲兜裡,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誌性景觀。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謂高矣。上至莊嚴的人民大 ...

民間藝術民俗文化民族戲曲 北京奧運放大中國文化

     曹氏風箏藝術家孔炳彰正在展示風箏作品。新華社小編李紫恆攝   一個是人類體魄美的極限,另一個是東方精神美的極致———這兩種似乎搭不上界的東西,在人文奧運理念的催化下,終於在北京有了千載難逢的因緣際會。當採自雅典的奧林匹克聖火點燃了“鳥巢”主火炬的剎那,孕育於古希臘的西方文明開始了與中華五千年文明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