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是將進攻的矛和防禦的盾結合起來。在軍事上,把矛和盾結合起來的例子還有很多,典型的就是碉堡。
碉堡在軍事上是起防守作用的堅固建築物,多用磚、石、鋼筋混凝土等建成。所以從防禦的角度看,它是堅固的“盾”。但碉堡還帶有射擊口,透過射擊口,隱蔽在碉堡裡的守軍可以對敵人進行有效的打擊。甚至在有些大型的進攻型戰役中,為了壓縮對敵人的包圍圈,同時又最大程度的減少己方的人員傷亡,透過構築碉堡,步步為營,穩步推進也是很常見的戰術。
另外,在實際生活中,把矛和盾集合起來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帶橡皮頭的鉛筆。鉛筆可以書寫文字,而橡皮頭則能將書寫錯誤的地方擦掉。再比如:雙層公共汽車、火車等等。跟一般的運輸工具比起來,它們既同樣提供了保護乘客或貨物的空間,又能運輸更多的乘客和貨物。
1、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裡,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裡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裡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矛和盾的集合》是黃水清寫的一篇科學寓言文章,收錄在人教社三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中,為精讀課文 ,錄音由曉澄朗讀 。
矛和盾的集合借莊子說公孫龍“白馬非馬”悖論說明殊性不是共性也即共性不是殊性的道理,從而大道知正知反的和諧命題與特殊事態相關聯或相對應而獲得意義。也說明了科學家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勇於探究、實踐的優秀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激勵我們學會善於動腦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的方法。
楚國有個既賣矛又賣盾的人,他讚美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任何武器都無法刺破。”接著,他又誇起了他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沒有什麼東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問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刺不破的盾和什麼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
1、前後矛盾:前言不搭後語,前面提到的和後面提到的是相反的觀點。
2、矛盾概念:同一個屬概念下兩個外延互相排斥、外延之和等於其屬概念的外延的概念。
3、自相矛盾: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4、階級矛盾:指因社會經濟地位不同而產生的階級之間的矛盾。
...
例如:
坦克。厚實的盾(坦克裝甲)與鋒利的矛(坦克炮)結合起來,造就了坦克者一陸上霸主。鉛筆。一頭是鉛,一頭是橡皮,正是這種矛盾的完美結合,才使得鉛筆是如此受人們的歡迎。空調。它既有風扇驅熱送涼風的功能,又有暖氣管送曖氣升溫的功能。 ...
1、矛盾相向。向:對著。形容針鋒相對;
2、矛盾重重。重重:層層。形容彼此間的衝突,意見很多;
3、自相矛盾。矛:長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後牴觸,不一致。也指同夥間的相互爭吵或衝突;
4、鬻矛譽盾。鬻:賣。譽:讚美。自相矛盾,不能兩立。 ...
出處《韓非子·難一》
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譯文:有一個楚國人,賣盾又賣矛。誇耀自己的盾,說:“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又誇耀自己的矛,說:“矛鋒利極,什麼 ...
《矛和盾的集合》作者黃水清,原名黃國樑,生於1940年,江蘇武進人,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52個週末童話》、《科學寓言1001夜》、《學科知識童話》、《科學寓言大王》等兒童文學作品集26本。1982年被授予省先進少兒工作者稱號。
《矛和盾的集合》是他寫的一篇科學寓言,收錄在人教社三年級上冊 ...
文章最後一段的意思是隻要把兩件事物的長處合為一體,那這個事物是勝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科學寓言文章,作者為黃水清。該文章被收錄在人教社三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中,被設為精讀課文。
黃水清,原名黃國樑。出生於1940年,江蘇武進人。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52個週末童話》《科學寓言1001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