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福州花燈

福州花燈

  福州花燈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代,福州就成為全國盛行花燈活動的十大城市之一。每當元宵之際,民間制燈、買燈、賞燈、送燈尤為活躍。南宋時,在杭州舉行的全國燈賽中,福州、蘇州花燈被評為上品,蜚聲海內。周密在《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福州進貢京城的花燈,“純用白玉、晃耀奪目,如清冰玉壺,爽徹心目”。據分析,當時制燈用的“白玉”,實際上是由壽山石切薄後磨製而成。

  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劉瑾當福州太守,為了觀賞花燈,下令挨家挨戶捐燈十盞。郎官巷詩人陳烈,憤然在鼓樓掛上一盞詩燈:“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貧家一盞燈,父子相對哭。風流太守知不知?猶恨笙歌無妙曲。”從此,官府不再強令百姓捐燈。歷代燈會時間也有變化:唐宋多為正月十四至十八日;元代朝廷不提倡大規模燈會;明代為十三至二十二日;清代為十三至十七日。民國後則無定規。

  

  

  從春節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間有送燈習俗。對出嫁之女,孃家例必送燈,“燈”與“丁”諧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觀音送子”燈,第二年如未生育,則送“天賜麟兒”燈、“孩子坐盆”燈,第三、四年如再未生養,便送“桔”燈,寓為“焦急”之意。生育後可送“狀元騎馬”燈、“天賜麒麟”燈等,直送到外甥16週歲為止。民間有首童謠:“正月元宵燈,外婆愛外甥(外孫),送來紅紅桔子燈,吉利又添丁。”反映了外婆愛外孫的社會風尚。楊慶琛榕城之夕《竹枝詞》雲:“天賜麟兒繪綵繒,新娘房子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釵卸,又報孃家來送燈。”此詩描繪當時送燈的盛況。

  

中秋節習俗---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花燈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袖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到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油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如今廣西廣東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佈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綵,還有用塑膠製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綵的純樸之美。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頗有愛國的思想。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花燈製作

  花燈的製作歷史悠久,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材質和造型上都有很大的變化。紙、竹、綢緞、木是很常見的傳統素材,塑膠、玻璃紙、壓克力……等則是現代的材料。其實只要能透光,花燈的製作材料並沒有限定,連水果、廢棄紙盒、鋁罐都可以做材料,所以花燈的變化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一盞盞的燈除了像是黑夜裡的小螢火蟲,不同的造型也訴說著提燈人在新年的願望。可愛的小叮噹和溫馨的維尼熊……等是現代文化的新造型,而傳統的十二生肖則配合年節作替換,不斷出現許多現代較喜愛的新造型,足可榮登花燈造型的排行冠軍,得到人們的喜愛。

  作龍是動物裡面最難、最複雜的,因為人家說:「畫虎、畫皮,難畫鼓。」因為作人物的話只要左右不對稱,看起來就會怪怪的。有些花燈的學員很想要做這個題材,尤其是作觀世音神像的時候,花燈師父通常會勸他不要做,不然就是作卡通一點、簡化一點,那如果做的很逼真又不正確的話,會變的很難看。

  古時後做花燈用的是竹子,如果用鐵絲來做的話會發現,這個結構的方式像再蓋房子一樣,而且你想要做什麼都可以用鐵絲把它做出來,就像突然找到一條路,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有一種這種感覺,另外一種就是:一調鐵絲可以任意的給你形狀,而且思考方向不只是一個方向,可能這個方向,要它鼓一點,在這個方向的時候,它卻凹一點,一條鐵絲它可以有很多的變化,等於說用方向來講話,它不只是四面八方,是三百六十度無線空間的地方它都可以去旋轉、去彎折,這個來訓練我們的思考能力應該是蠻不錯的。

  花燈製作方法:

  (一)將竹子放在蒸氣室內(或加熱半小時),然後取出,置陰涼處晾乾,但不得過分乾燥,也不能放在強光下暴曬。

  (二)刨去粗糙的表皮。

  (三)裁取竹條所需的長度,這種得以燈籠大小而定。

  (四)編織方法以交叉方式完成燈架。

  (五)燈架中間,扎數圈竹圈於燈壁上亦可。

  (六)糊燈籠,先裱糊棉紗布,再貼上二層做燈籠用的單光紙(如沒有單光紙,細棉紙亦可。)裱糊棉紗布得先將稀釋的糨糊,均勻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將剪好的紗布輕附在燈架上,再用刷子沾糨糊刷平,這裡需要注意,刷平糨糊的刷子必須乾淨,否則燈面將很髒。同時,裱糊的紙也必須糊得沒有接縫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七)將燈籠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

  (八)彩繪。彩繪以個人所需圖案彩繪,如人物、八仙、花鳥、仕女等。

  (九)彩繪後,依情況來決定是否書寫文字。等文字、圖案完全乾後,燈籠就大功告成。


福州千年古剎舉行盛大託缽行腳活動

  12月9日,福建省佛教協會第二十二次二部僧戒傳戒法會即將圓滿之際,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佛學院副院長、福州象峰崇福寺方丈如妙法師帶領新戒比丘尼、福建佛學院女眾部全體師生及崇福寺僧眾共600餘人,在千年古剎——福州象峰崇福寺舉行了盛大隆重的託缽行腳活動。本次託缽活動,齋僧場面壯觀感人,新戒比丘尼及十方僧 ...

福州鬧元宵 兩岸民俗文化節精彩落幕

     春風和煦,陽光明媚。23日的閩江公園望龍園成了市民流連忘返的大觀園、大廟會,正在這裡舉辦的2014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進入高潮,三大重頭戲——福州民間武術大擂臺、民俗隊伍大巡遊及中心臺民俗大展演陸續閃亮登場,讓數以萬計的市民大飽眼福。至此,本屆民俗文化節取得圓滿成功,逾10萬市民參與了為期兩天的文化 ...

福州:尋覓龍山古巷的歷史遺痕

     2年前的一天,福州龍山古巷一座老屋斑駁的牆上,一片泥巴突然脫落,露出“樟隱祝先生祠”幾個大字,後房主又鑿掉了上方抹在牆上的厚泥現出“奉旨祀典”。兩塊刻石的發現,風雨飄搖中的古巷頓時熱鬧了,人們好奇地圍觀,媒體紛紛考證,新聞報道時見報端。果然這“樟隱祝先生”非同尋常。樟隱就是宋代的祝穆,是朱熹的得意門 ...

福州烏山景點秘密 :多是被雷劈出來的

   上圖為石壁觀音 下圖為鴉浴池 是一個被雷火擊成的小石池   讀者蕭先生在雷雨中逛烏山發現了一個秘密:“福州烏山上,多處景點是被雷劈出來的”。蕭先生粗略數了下,約有11尊造像有雷劈的記載,分別是石壁觀音(3尊),西方三聖佛像(3尊)、天佛像(4尊)及大士殿內的雷劈觀音(1尊)。   歷代烏山為何如此容易遭 ...

泉州花燈

     泉州花燈,起於唐代,盛於宋、元,延續至今。泉州花燈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在全國範圍內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藝術特色,是南方花燈的代表。   泉州花燈就其製作工藝,分為三類:   一、彩扎燈。花燈藝人用紙捻將竹篾先綁紮成燈的骨架,把裁好的紙或綢布噴水繃緊貼上在骨架上,貼上花邊,描上圖案。掛上絲穗便成彩扎燈 ...

中秋節習俗 · 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 ...

福州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掃除、清潔、好過年。舊顏換新貌,歲尾迎歲首,窮富都一樣!這年前的大掃除,福州人稱為“筅xian雪堂”,在福州是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的。每年十二月中,先擇晴日、把家庭內部、天花板、廳堂、雜特間等打掃乾淨,清理垃圾,疏通水溝,而後洗劇門庭,有的還將大柱,門楣等洗得乾乾淨淨。至於傢俱、廚具等,也分日一一清拭。 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