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福州:尋覓龍山古巷的歷史遺痕

福州:尋覓龍山古巷的歷史遺痕

  

  2年前的一天,福州龍山古巷一座老屋斑駁的牆上,一片泥巴突然脫落,露出“樟隱祝先生祠”幾個大字,後房主又鑿掉了上方抹在牆上的厚泥現出“奉旨祀典”。兩塊刻石的發現,風雨飄搖中的古巷頓時熱鬧了,人們好奇地圍觀,媒體紛紛考證,新聞報道時見報端。果然這“樟隱祝先生”非同尋常。樟隱就是宋代的祝穆,是朱熹的得意門生,史載:祝穆,字和甫,初名丙,其先新安人,徙居崇安。與弟癸同從朱熹受業,後被薦為迪功郎。著《古今事文類聚》前後續別四集、《方輿勝覽》七十卷。

  這樣看來,祝穆可算是宋代的一個理學家、一個文學家了。這時有人提議要研究其生平,有人呼籲要保護這老屋,可是龍山巷的拆遷已是規劃好的,這不添亂了嗎?於是有官員出面澄清:房子的結構早已改過,保留價值不大。這解釋真睿智,眾人紛紜之口終於閉上,死水微瀾的古巷復歸沉寂。其實,其時的龍山巷已是“徐妃半面妝”了,早在上世紀90年代福州就開始舊城改造,古巷的一大半建起了一片樓房,俯瞰著另一小半日漸衰敗的老屋。擁擠、破落卻無可奈何。但古巷、老屋大多有過輝煌,有很多歷史的故事在訴說。

  

  近日,龍山巷孑遺的老屋正式開拆了,這兩天我都拎著相機在這裡徘徊,心裡湧起的是一種難言的情感。似乎在追憶童年的舊時光,我從小就在這一帶長大,這裡有我 兒時的夥伴;彷彿要驅散古巷飄忽的疑雲,巷名龍山,龍山卻首尾難見;著意在尋覓歷代名人的遺痕,回味那一段段悲歡離合的故事。

  眼前是一片片斷壁殘垣,一堆堆瓦礫棄物。老屋相連,都已坍塌,但結構依稀可見,多為三進大屋,大房間挨小房間,住戶密集。二進與三進之間均有十多級石階,而最後一進多建在“小山”上,圍牆外便是芝山開元寺。福州自古多山,所謂“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福州人耳熟能詳的是“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除了屏山、烏山、于山這三座我們能見到的山外,另外六座山都是“三山現”的餘脈,說法不一,多以羅山、冶山、閩山為藏,以靈山、芝山、鐘山為不可見。龍山即靈山,實際上古人已替我們作了分辨,清《榕城考古略》清楚記載:“靈山,俗訛作龍山,與芝山相連,一山二名,皆越王(即屏山)之支也。歷代剷鑿殆盡,微見岡阜”。據說當初在山上發現靈芝,可能為方便稱謂故以靈、芝分名山之東西。我推斷這老屋後進的小山包,應就是山之東面微見岡阜殘留的龍山了。

  在亂石中拾級而上,腳下老屋已化廢墟,龍山古巷滿目瘡痍,可我仍不忘在這裡尋覓。砸壞的花窗格精緻、褪色的馬鞍牆高聳,殘破卻依然撩動著我的情懷。彎下腰,屏住氣,撥開頹土沙礫、破磚爛瓦,看看歷史還能留下一些什麼:幾件油光發亮的破衣爛裳,半堆字跡漫漶的報刊殘頁和那一地破碎支離的粗瓷碗片……拆解的古屋舊房,一切都成了垃圾。所有有價值的,都已湮沒無跡可尋。可遙遠、破碎、迷離的歷史遺痕,卻常在我記憶是中閃回。龍山巷,無論是古老的還是現代的,總在默默地傾吐著無盡的惆悵,讓我為先人悲欣交集的人生沉思。

  祝穆的祠堂,不知是否有人考證是何時遷來的。但我分明記得福州府志有記載,明代著名的學者、藏書家,號稱閩中十子之首的曹學佺,曾在這裡建“別業”號“靈山草亭”,並作《靈山草亭落成》詩 :“鷲嶺亭初落,龍山會未收。煙光迷故國,寒序餞窮秋。白菊香醪熟,青蓮黛色浮。授衣今已過,長得振衣遊。”曹學佺精通音律,擅長度曲,譜寫過閩劇的主要腔調逗腔,並創劇社“儒林班”,因此被認為是閩劇始祖之一。唐王在福州稱帝時,授禮部尚書等。清兵入閩,在離此不遠的西峰裡家中自縊殉節。曹為人坦蕩,曾撰聯“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

  到了民國,有省教育廳長晚年自號“龍山硯叟”的鄭貞文住在這小巷。1933年 蔣光鼐主政福建,一改前任“以閩治閩”,排斥福建人,但鄭仍被委以重任。時人有詩調侃:“又是黃梁夢一場,柴門袖手看人忙。生氣勃勃龍山巷,王氣消沉朱紫坊。書記通宵抄節略,委員剋日整行裝。家車奔走憐科秘,履歷爭投廣萬昌”宦海升沉,富貴無常。其中“生氣勃勃”寫鄭,相對“王氣消沉”的是閩人陳培錕,陳從北洋起已連任數屆財政廳長,此時賦閒。起用鄭貞文,可謂知人善任。鄭是教育專家,留過洋主攻化學,曾幫助陳嘉庚籌辦廈門大學並出任教務長、代理校長。他擔任福建省教育廳廳長達12年,為福建教育事業建樹頗多。抗戰時,提倡“笠劍學風”:笠,是勤勞、質樸的象徵;劍,是莊嚴、勇敢的象徵。鼓舞民眾同仇敵愾,培養學生愛國情操。文革中,歷經折磨患病而死。

  值得一提的是,龍山巷中的老屋場景還出現在老作家王西彥筆下。從1942年開始,王西彥輾轉於廣西桂林、平樂、南寧和福建永安、南平、福州等地,1945-1947年7月間居住在龍山巷內,這期間創作了《還鄉》等三部長篇小說,併為當時《星閩日報》撰寫長篇連載小說《進窄門的人》,兩年多來,他對居住的宅屋有了深刻的印象。其在作品這樣描寫:王寓究竟在哪裡?在一座三進五開間的大院落裡,旁有附屬的樓房,從第二進一扇邊門出入,好像依傍"看不見"的靈山(俗訛稱為龍山)地勢構建的,樓下只有半間,樓上倒有兩間,有點"上重下輕"似的夾在兩座大宅院之間,坐落小巷深處,鬧中卻顯寧靜……晚年撰寫回憶錄《鄉土·歲月·追尋》,對這段歲月也有詳述。

  如今前人、老屋、古巷都已是過眼煙雲。只有開元寺的金頂在陽光下閃耀,拆遷後的古巷將讓地給這座有著一千多年曆史,曾經十分破敗,一度淪為街道工藝廠的古廟。盛世修史修志當然也離不開修廟,開元寺雄心勃勃想要恢復鼎盛時期的規模,“北跨龍山與芝山”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世外桃源:廬陵古村群

  廬陵憑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享譽全國,除此之外,擁有眾多的古村落群也是吸引遊人的一大因素,在這裡你能感受到古老的人文氣息。在廬陵眾多的古村落中最為珍貴的應該是流坑村和渼陂古村了,這些古村能讓你見識到真正意義上的贛派民居,領略到贛地古樸、蒼涼的風貌。“千古第一村”——流坑村流坑村位於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的烏江之畔,三面江水繞流,四周青山環抱,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遊歷到流坑村時說:“其處寰繞縱橫,是為萬家之市。”至今這裡仍儲存著明代建築(含遺址)19處,清代建築250多處。當進入流坑村的時候,首先迎接遊客的是寫著“千古第一村”的牌坊,兩邊刻著“人傑”“地靈”4個大字。現在的流坑村也被譽為“千古第一村”,是歷史古蹟的活化石。而稱之為“第一”,絕不僅僅是由於其佔地之廣、人口之多、家族之大、延續之久,流坑還是一個集古代歷史、建築、藝術和民俗為一體的內涵豐富的古文化博物館,有明清住宅260餘棟,祠堂50座,26座牌坊樓閣。踏著幽深的卵石小路,置身在古舊的青磚灰瓦之中,感受著流坑曾經的輝煌和現在的滄桑,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動漾於心中。“七橫一縱”是流坑總體佈局。七條橫巷,貫穿東西;一條縱巷,穿行南北。各大小巷又有若干小巷相連,曲幽相通。流坑的住宅建築,青磚灰瓦、樸實素雅,民居有高峻的馬頭牆,各巷道均以鵝卵石鋪路。大宗祠遺址因為曾經受到大火的肆虐,如今只剩下了5根石柱,看著面前的殘垣斷壁,明顯地感受到了如同圓明園一般的淒涼和滄桑。在村中漫步,經過了一片樟樹林,眼前豁然開朗,烏江水在靜靜地流淌。一座石橋連線了對面的小山丘,山上有一新建的亭子,站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古村,炊煙升起之時,寧靜的古村顯得一派生機盎然。“廬陵文化第一村”——渼陂村明清一般民居細緻精美。古村群渼陂共有583棟民居,明清的就有367棟,歷經風雨滄桑,卻仍保留著眾多精美細緻的木雕、屏雕、石雕、磚雕、灰塑、描金、彩繪、墨繪等,鵝卵石道路,青石板街巷,基本都是保持了明清的格局。書院、儒商、歷史遺蹟、建築藝術、紅色文化……構成了現在的“廬陵文化第一村”渼陂。渼陂始建於南宋初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古村薌峰東立,象嶺西護,瑤山南聳,富水北流,山抱水環。面積約1平方公里,佈局錯落有致。渼陂村建築型別較全,以民屋、宗祠、店鋪、書院和牌坊為主。村裡有28口大大小小的池塘,據說這跟天上的28星宿有關,更為叫絕的是每口池塘下邊都有水道相連相通,在不同的季節自動調節每一口水塘的水位。具體是否真有28口不得而知,在狹窄的巷子裡行走,倒是經常眼前豁然一亮,眾屋捧月似的出來一口池塘,砌邊的石板和青磚一看就知道年頭不短,青綠的苔蘚襯托著碧綠的池水,也相映成輝。在廬陵古村的古街道中行走,已經感覺不到曾經出現過的繁榮,也不存在當代喧囂的商業氣息,只是寧靜。感覺是一種心靈上的洗滌,彷彿靈魂都經過過濾一般,變得簡單、輕快。能看到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偶爾出現小狗、貓咪、小雞等動物,悠閒自在的散步、聊天。看著他們,自己感覺仿若在做一個悠長的夢,周圍沒有喧囂浮華,有的只是古街在歲月流逝中滄桑的嘆息。

湖南綏寧的神秘木鎖:大園古苗寨的愛情密碼

  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的苗族翻心木鎖是一種民間傳統木工技藝,是一種很有特殊性的苗族木質密碼鎖,主要流傳於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古苗寨為中心的苗族聚居地區。苗族擅長建築,尤以木結構工藝最為出色,翻心木鎖是苗族所有古木居住房一個不可或缺的部件,千百年來,充分顯示了苗族木工高超的建築才能和精湛的建築技巧,建築是民族心靈的物態化和結晶體,給人以美的享受,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苗族建築是苗族文化和文明發展歷史的真實記載,苗族建築的各種結構的木房,特別是翻心木鎖的精湛工藝更充分證明: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勤勞,富有創造精神,具有光輝燦爛文化的民族。製作翻心木鎖的材料主要是杉木和各種硬雜木。如:青公慄、梨木、檀木等。

  翻心木鎖的外形有:半圓形、長方形、橢圓形等,有單殼鎖、雙殼鎖。

  製作翻心木鎖的結構:翻心木鎖由:鎖殼、鎖閂、鎖子、竹鑰匙四個部件組成。

  翻心木鎖的結構和製作過程的具體情況:先製作鎖殼、鎖殼製成兩個半圓形、橢圓形或長方形,鎖殼內部要鑿上三條約4釐米長、1釐米深的木槽,然後裝上三個能卡入槽內的鎖卡子;第二步製作鎖閂,在鎖閂上也鑿上與鎖殼相對應的,長短、大小相等的三條槽;第三步用楠竹片削成有三個齒的竹鑰匙。開門時用竹鑰匙插進鎖閂,挑起鎖卡子,抽出木閂門就打開了。反之,鎖門時,抽出鑰匙,讓三個鎖卡子卡入鎖閂的三個孔槽,門就鎖上打不開了。有一首有趣的木鎖詩:“魯班老人鎖樓臺,樑上君子勿進來,門內機關藏千種,房內銅板無半塊。”


侗族人的智慧高椅

     湖南沅水上游,雪峰山南麓,巫水河畔有個古渡口叫渡輪田,即現在的高椅,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宛如一把高高的太師椅。   高椅村共有590餘戶2200多人,85%為楊姓,侗族人。古村規模宏大,建築奇特,深藏著許多秘密和驚奇。整個村落至今儲存著明清時期連續500年間修建的古民居104棟。村落以五通廟為中心,呈 ...

劉文嘉打麻將也能“申”?

     麻將能申遺嗎?   全國麻將大師賽總決賽剛剛“圓滿落幕”,北大清華學子組隊參加的世界麻將錦標賽此刻戰事正酣,現在更有雀友“萬人簽名”為麻將申請國家非物質文化文化遺產搖旗吶喊——— 麻將桌上的討論正在發酵膨脹,醞釀成了一場文化的討論。   麻將適合申遺麼?支持者的理由是,作為中華民族獨創的古老益智遊戲 ...

閭丘露薇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閭丘露薇   前段時間,一個香港同行和我講了這樣一件事情,北京大水,下屬去採訪,打電話問,車子到了哪裡, 對方回答:周口店。同行聽到之後,很興奮,但是對方卻覺得莫名其妙,不明白上司的興奮從何而來。同行問下屬:“知道北京猿人嗎?”對方答聽說過,顯然並不 知道,周口店和北京猿人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

天水的民居

  胡氏民居不僅是天水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又一例證。   在各地進行舊城改造的過程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古代的寺廟宮觀一般都能完整地儲存下來,而那些傳統的古巷民居多數卻遭到了滅頂之災。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不僅體現在古代的寺廟宮觀上,更體現在傳統的古巷民居上。由此, ...

福州的三坊七具體是指哪些景點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   向西的三片稱為坊,向東的七條稱為巷,自北向南依次為:三坊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分別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坊七 ...

埃及歷史分為幾個王國

  古埃及的歷史大致分古王國時期,中王國時期和新王國時期。古王國時期大約在公元前2635年至公元前2155年;古埃及的中王國時期,大約在公元前2134年至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大約在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080年。古王國:初步統一,國力較早王朝有所發展,維西爾作為輔助法老處理事務的職位出現, ...

南雄珠璣的門票是多少

  南雄珠璣古巷的門票:全票40元每人。身高1.2米以下兒童免票;70歲以上老人持身份證或老年證免票;殘疾人持殘疾證免票;現役軍人持軍官證免票。身高1.2米至1.5米之間兒童購景區優惠票;學生持學生證購景區優惠票;60至69歲之間老人持身份證或老年證購景區優惠票。   珠璣巷:位於廣東省南雄市區北部偏東,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