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南方,秋天容易有燥氣,我們首先要多吃點水果降燥,比如梨、棗、葡萄、板栗、柚子。梨是秋分的黃金水果,能降火潤燥。鮮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鐵元素,可以美白養顏,葡萄有豐富的花青素,容易被人體吸收。
2、秋分的傳統美食還是挺多的,特別是在南方,南方人喜歡喝湯。在秋分這個節氣裡,我們有玉米排骨湯、清燉羊肉湯、冬瓜排骨湯、南瓜小米粥、燉紅棗蓮子雞等,多喝點湯和粥,既美味又養生,特別適合秋分的時候吃。
1、在南方,秋天容易有燥氣,我們首先要多吃點水果降燥,比如梨、棗、葡萄、板栗、柚子。梨是秋分的黃金水果,能降火潤燥。鮮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鐵元素,可以美白養顏,葡萄有豐富的花青素,容易被人體吸收。
2、秋分的傳統美食還是挺多的,特別是在南方,南方人喜歡喝湯。在秋分這個節氣裡,我們有玉米排骨湯、清燉羊肉湯、冬瓜排骨湯、南瓜小米粥、燉紅棗蓮子雞等,多喝點湯和粥,既美味又養生,特別適合秋分的時候吃。
南方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南方冬至比較流行的九大美食
1、湯圓
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也有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的。顧祿在《清嘉錄》(1830)卷十一里記載:“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豇豆沙,蘆菔絲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
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為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食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吃湯圓的注意事項:
儘量別加糖
湯圓的熱量挺高,如果吃湯圓的時候再加糖,那麼攝入的熱量就相當驚人了,所以吃湯圓別加糖或別喝甜湯。
宜煮不宜炸
湯圓油炸後會讓熱量加倍,且易上火,最好採用水煮的方式。
不可多吃
湯圓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粘稠難消化,所以吃湯圓要適量,貪多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胃脹胃痛等。
三高人群腎吃湯圓
湯圓熱量和糖分含量都比較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吃湯圓要謹慎。
老人和小孩不宜多吃
老人和小孩腸胃功能較弱,而湯圓黏膩難消化,不宜多吃。同時,老人和小孩吃湯圓不能太著急,否則可能因為囫圇吞嚥,而導致湯圓卡喉,造成窒息危險。
2、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臘味已經再也不僅僅只有臘腸,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臘味煲仔飯更是輕易地俘虜人們那顆不斷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3、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冬至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隻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徵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取“公孫丸”好兆頭。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4、九層糕
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節“補冬”在臺灣也成俗。冬節前日,晚飯過後,各家在廳堂搓圓。古例搓圓時禁忌口出不祥語。搓圓仔後要補冬,米糕是補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龍眼乾肉,鹹米糕有羊肉糕及紅米糕。補品還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鱉燉八珍或十全大補。
5、餈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製作前將糯米洗淨,放入飯甑蒸熟後,趁熱迅速倒進石臼,兩人或三人手握大木錘,不斷使勁地捶搗,另一人配合用手不停翻轉,使之搗捶受力均勻。捶至粘糊、綿韌狀,趁熱快速用手捏出小塊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豆砂糖粉中隨心翻弄幾下,便可食用,其味清香撲鼻,味道極佳。
6、豆腐
廣西地區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個空心的,把肉放進去,蒸熟。在常州,一直流傳著冬至前夜吃胡蔥燉豆腐的習俗。並有“吃了熱一冬、不吃凍一冬”的諺語。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戶戶吃小蔥燒豆腐。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與南京類似,泰州、揚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習俗大抵如此。
7、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赤豆和糯米為1:2.5的比例,將赤小豆放入沸水鍋內(赤小豆與水的比約為1:5)。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另將糯米淘淨後,用煮過赤小豆的湯浸泡一夜。次日把糯米和赤小豆攪拌均勻後,上籠屜蒸大約40分鐘,即可食用。
8、薑母鴨
最有特色的冬至食品,當屬閩臺一帶的薑母鴨,當地人會在這一天用正番鴨佐以薑汁,燉一鍋滋補鴨湯,一來驅寒強身,二來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以討吉祥。
廈門人喜歡在冬至吃薑母鴨進補。薑母鴨是用整塊老生薑(不用切),去燉正番鴨,據說姜對身體很好,可以暖胃補腎。做法還有很多,比如還可以用四物(當歸、黃芪、熟地、白芍)去燉,或者枸杞、人參燉,棗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棗、紅棗都可以,中醫認為,棗能補氣、補腎。
9、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討一個“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頭。從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這一天,都要吃年糕。聽過最極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頓,一頓不落,年糕變著法兒地吃出花樣: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過去打年糕是全村人的一件大事。每到農曆十二月中旬,大家就集聚到一起,各自帶來米粉,依照先來後到,按次序統一打製。每次打年糕,事先都要開個會,明確和粉、燒灶、上籠、打製等工序的人員分工,白天黑夜連續地打,直到各戶人家年糕打好為止,場面十分壯觀。
立冬南方人吃什麼傳統食物 南方人立冬必吃食物盤點
1. 糖醋帶魚
糖醋帶魚可以說是南北方都有的菜餚,但是南方人選擇在立冬的這一天吃糖醋帶魚,可見帶魚的營養價值比較高。糖醋帶魚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使用深海的野生帶魚味道最好,口感酸甜,大人和小孩都很喜歡吃。
2. 清燉麻油雞
清燉麻油雞是一道漢族風味名菜,應該屬於川菜系列,主要用的是雞腿肉,加入芝麻油烹製而成 麻油雞肉質細嫩,滋味鮮美,還有芝麻油的香味,引得人們食慾大增,有滋補養身的作用。
3. 薑母鴨
薑母鴨這道菜餚起源於福建泉州,之後傳至全國其他的地區,是地地道道的漢族傳統的小吃。說起來薑母鴨也是一道滋補的美食,它既能氣血雙補,同時搭配的鴨肉有滋陰降火的功效,稱它為美食中的藥膳一點都不為過,最適合在秋季和冬季使用。
4. 羊肉爐
我國的臺灣地區在立冬的這一天,最講究的就是食補,大街上都掛著“羊肉爐”。羊肉爐這道菜可以說的上是真正的藥膳了,這道菜的配料中包含了8種中藥,目的就是使人的身體保持溫暖,補充人體的陰血。
5. 四物雞
四物雞用當歸、地黃、白芍和川穹四味中藥和母雞煲湯,湯汁鮮美,能增加血液迴圈,適合普通人使用,更適合身體虛弱或女士經期後尤為適宜。
南方立冬傳統美食做法推薦
四物雞
材料:當歸20克、熟地黃15克、炒白芍15克、川芎10克、枸杞子10克、鹽、米酒各適量調味料烏骨雞1只。
做法:雞洗淨、切塊、汆燙、沖涼備用。將藥材用過濾袋裝好,放入燉鍋內,再放入雞塊,加水蓋過,淋上水酒,燉熟。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四物湯是由當歸、熟地黃、炒白芍和川芎等四味組成,具有補血、活血和止痛之效用。當歸含揮發油及維生素E,有補血與活血之功效;熟地黃含有大量配糖體,具補血作用;炒白芍有收斂、止痛之功效;川芎有行氣活血作用,可加強當歸的補血功效。
麻油雞
材料:嫩雞、香菇、蘑菇生薑、麻油、食用油、料酒、白糖、鹽、蔥。
做法:
1、把嫩雞清洗乾淨後切成塊;準備半鍋水,放入雞肉焯水;在水裡放入料酒煮開後把雞肉再攪拌清洗掉浮末;把雞肉從鍋中取出備用。生薑切成片,蘑菇切塊,香菇事先在水裡泡發好。
2、熱鍋後加入少量的食用油,再加一小勺左右的麻油;下生薑片翻炒到顏色變深就可以了;加入焯好水的雞塊,翻炒幾下;加入清水沒過雞肉。
3、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10分鐘左右後,加入香菇和蘑菇繼續小火煮5分鐘左右;加入半勺白糖,加鹽調味,最後可以適當多淋點麻油撒上蔥花就可以出鍋了。
功效:雞肉肉質細嫩,滋味鮮美,並富有營養,有滋補養身的作用。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