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秤桿揭蓋頭——滿族婚俗

秤桿揭蓋頭——滿族婚俗

  滿族辦喜事接新娘要選一個良辰吉日。吉日訂妥後,在娶親前,男方要給女方家老酒一罈(30斤),肥豬一隻作為女子宴請親朋好友所用。

  娶親一般要操辦三天。第一天叫“響棚”;第二天稱“亮轎”;第三天是拜堂成親。

  娶親去的人為單數,即新郎、媒人、兩個娶親婆、一個壓轎男孩。新郎到女方家,進院首先要到上屋面向西給老佛父叩頭。然後有人陪著在一個單獨的屋內住下。這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見面。第二天,選定良辰,請新娘上轎,新娘在鼓樂聲中揮淚與家人告別,母親則把新娘的洗臉水潑在花轎停放過的地方。

  新娘娶到家之後,新郎、新娘拜堂,新娘開臉並改梳髮型。再出來拜佛父、拜神竿和神後、拜公婆,款待親友。在這過程中,新郎要用秤桿挑下新娘頭上的蓋頭,然後將它放在院中的帳篷頂上,蓋頭揭下後,新郎要用手撫摸新娘的頭髮。秤桿揭蓋頭取“稱心如意”的意思,撫摸頭髮,象徵白頭皆老。

  新婚宴後送別親友後,還要舉行家宴。這時,新娘要坐在炕下,端菜、端飯,伺候家人。

  新婚夫婦入洞房,上炕時那花燭不能吹滅,要用扇子扇滅。

揭蓋頭為什麼要挑三下 用秤桿挑蓋頭寓意

  古時結婚新娘一定是需要蓋上紅蓋頭的,那個時候新郎會用秤桿去挑蓋頭,那麼揭蓋頭為什麼要挑三下?

  揭蓋頭為什麼要挑三下

  實際上只是一種儀式。

  1、第一挑是吉祥如意,第二挑是夫妻恩愛,第三挑是早生貴子。

  2、揭蓋頭這一做法,有求子的意思,在古時男尊女卑的觀念十分的深刻,因此家家戶戶都想生個兒子。

  3、一般新郎揭蓋頭後,立即用手撫發,象徵結髮夫妻。此時新郞新娘才能互相看到對方的模樣。現今農村揭蓋頭的儀式僅是一種形式。

  用秤桿挑蓋頭寓意

  1、第一層意思:用秤桿去挑蓋頭主要是為了取其寓意,有著稱心如意的意思。

  2、第二層意思:用公用的秤桿去挑新娘的蓋頭,也有取它公平的含義,寓意是而是對公婆,公婆對兒媳都要公平。

  3、第三層意思:挑蓋頭還有另外一種含義:秤桿在傳統中象徵龍,而新娘佩戴的鳳冠霞帔則是鳳,所以挑起蓋頭就是取龍鳳呈祥的美意。

  4、實際上古時揭開蓋頭並不是只用秤桿,還有劍、箭、筷子、竹尺、秤桿、機杼、馬鞭、秤鉤子、擀餅軸子等等。

滿族婚俗

  滿族的婚俗比較有講究。有三日婚之說。皆為媒約之說,通常是用三天來完成的,比較有特色,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

  滿族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觀 滿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原來一般實行族內等級婚,後來限制放鬆,可與漢族通婚。在雲南,滿族有的還跟彝、白族通婚解放前,十六七歲即可訂婚,由父母包辦,結婚時,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帳一日,稱為“坐福”。

  滿族人的婚姻愛情觀相當純潔。滿組稱婚姻為納雁,因為大雁是忠貞之鳥。雙雁結合後,終日。公雁若死,母雁絕不再嫁;母雁若亡,公雁也絕不再娶。這種婚姻觀念一直保持到現在依然影響著滿族人的社會。根據國家1990年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滿族家庭的離婚率是56個民族中最低的,家庭社會最為穩定。

  自古以來,滿族不興早婚,沒有類似“指腹婚”、“娃娃婚”等童婚。男女青年一般到十七、十八歲才可結婚。

  清代滿族結婚注重門第,但對男家的貧富不很講究,有的家族作為族規規定:女家為姑娘尋找配偶不許論財。滿族男女青年的婚姻由父母包辦。成婚要經過“問門戶”、“小定”、“放定”、“問話”、“過禮”、“完婚”等幾個程式。

  “問門戶”是女方瞭解男方家庭狀況;“小定”是男方給女方送定情信物;“放定”是正式的婚禮儀式。這一天,男方宗族親友陪同未婚女婿一起到女方家中,由男方宗族長者致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宗族長者答應親事後,未婚女婿拜認岳父岳母,至此,男女兩家才算正式聯姻。“問話”是商定迎娶吉日。“過禮”是男方在迎親前一個多月,將為女方準備的禮物送至女方家中。“過禮”之後,就是“完婚”階段。

  自訂婚到結婚,相隔兩、三年不等。在此期間,已經確定婚姻關係的男女在節日或平時可以來往,培養和增進感情。

  滿族過去實行夜婚制度,娶親都在午夜。新娘進門,與新郎拜天地後,新郎要用秤桿挑下新娘的蓋頭,放在院中的帳篷頂上,喻為稱心如意。新婚之夜,帳篷內點一對蠟燭,徹夜不熄。外面由一人或多人唱喜歌,謂之“響房”。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婦祭祖。三天之後,新郎新娘一起回到女家,住幾天,然後返回男家。至此,滿族婚姻儀式結束。

  解放後,滿族男女青年婚姻自主的新風正在興起,婚禮中的煩瑣儀式也趨向簡約。

  新娘上轎時不許自己走,而是要由哥哥抱上轎,沒有哥哥的,要由叔叔抱上轎。在新娘離開孃家之前,新郎要給岳父岳母留下“離娘肉”,然後才能動身。

  滿族婚禮 滿族迎娶新娘時多用轎,但花轎不是用人抬的,而是用馬拉的。花轎是在馬車上紮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後用紅綾子圍上,上面也用紅綾拉成翼狀轎頂,轎門有紅綾檔簾。在轎頂上是有木刻的“麒麟送子”。有的還在轎的兩側裝上透明鏡。迎娶時,轎內要有壓轎的孩子和娶親婆。壓轎的孩子一般是8至9歲的男孩子,娶親婆是夫妻雙全,兒女雙全的土命人。

  在這一切都準備好了以後,迎親人們便在原訂日子的前一天就動身了。打旗的,打燈籠的以及吹鼓手走在前面,後面跟著是12匹對子馬,馬上坐著年輕的伴郎。在伴郎的後面是披紅戴花的新郎,再後面就是接新娘所用的花轎了。這娶親的隊伍沿途每到一個親友家,親友都要給新郎送禮披紅。

  到了新娘家之後,新郎不能立刻下馬,要等小舅子來給新郎牽馬,岳父上前給新郎揣壓腰錢之後,新郎才能下馬。新娘上轎時不許自己走,而是要由哥哥抱上轎,沒有哥哥的,要由叔叔抱上轎。在新娘離開孃家之前,新郎要給岳父岳母留下“離娘肉”,然後才能動身。

  當娶親的隊伍回來後,新娘蒙紅蓋頭,由兩個伴娘從轎中攙出,新娘的腳不能踏在泥土上,要在地上鋪上紅氈。拜完天地,再攙入洞房。在洞房門口,放一馬鞍,馬鞍上放兩串銅錢,新郎先跨過去,然後新娘再跨過去。當新娘子跨過去之後,伴娘便隨手拿起兩串銅錢,給新娘子兩個肩頭各搭一串。一進門,一個小女孩手拿寶瓶壺,壺中裝著糧食,壺口用紅布扎著,這時伴娘接過寶瓶壺,給新娘子一個腋窩夾一個,此時還要撒五穀。

  新娘被攙到屋裡後,還要在南炕上坐帳一日,被稱之為“坐福”。“坐福”時不能下地,到了晚上由伴娘和親友們送新娘子入洞房。在洞房的炕上插3支箭,然後再點上長明燈。有些地方,新郎還要求得新娘的同意才能進入洞房。


滿族婚俗文化的變遷

  滿族的婚俗文化屬於制度文化的範疇,也稱之為隱形文化,介於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間,是物質文化的反映形式和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態,在文化體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滿族傳統的制度文化隨著“五化”社會的發展,與以往的滿族傳統社會不同,而滿族傳統婚姻觀念也隨之有了變化。   滿族自皇太極當政之日起,就嚴禁家族內婚,嚴禁童婚 ...

滿族的風俗——滿族婚俗

  舊時滿族婚姻極重門第,尚雙數,婚俗也較為繁雜,一般過程是:   1.相親,包括提親、相看、換八字帖;   2.下定,包括放小定(下小茶)、放大定(下大茶);   3.成婚,包括擇日、過禮、口(帖)請、發妝、娶 親、婚禮;   4.回門,包括拜祖,認親、住對月等。現多已移風易俗,新事新辦,但部分傳統婚俗在內 ...

呼和浩特滿族婚俗

   舊時滿族婚姻極重門第,尚雙數,婚俗也較為繁雜,一般過程是:   1.相親,包括提親、相看、換八字帖;   2.下定,包括放小定(下小茶)、放大定(下大茶);   3.成婚,包括擇日、過禮、口(帖)請、發妝、娶 親、婚禮;   4.回門,包括拜祖,認親、住對月等。現多已移風易俗,新事新辦,但部分傳統婚俗在 ...

呼倫貝爾滿族婚俗

  舊時滿族婚姻極重門第,尚雙數,婚俗也較為繁雜,一般過程是: 1.相親,包括提親、相看、換八字帖;2.下定,包括放小定(下小茶)、放大定(下大茶);3.成婚,包括擇日、過禮、口(帖)請、發妝、娶 親、婚禮;4.回門,包括拜祖,認親、住對月等。現多已移風易俗,新事新辦,但部分傳統婚俗在內蒙古東部滿族聚居區仍有 ...

獨特的滿族婚俗

  由於滿族歷史悠長,分佈很廣,因此各地的婚俗差別較大。 如瀋陽一般滿族婚娶舊俗,子女成年,男女方父母首先要給兒女 對照八字,如若合婚,雙方父母才能由媒人帶領"相看",也口H。相 親",俗稱"看門戶"。如雙方相看中意才能定婚。   定婚,男方家要以頭環首飾等為定禮,送至 ...

碧血書香夢三少爺蓋頭是哪一集

  《碧血書香夢》中三少爺揭蓋頭是在第1集。本集中,洞房內,三少爺苦勸新娘沉碧雲離開宣家,碧雲卻未有半點驚慌,反而自甘認命。白日家人勸解,說新娘其實醜陋粗鄙,三少爺雖然憎恨這種說法,然而當蓋頭挑落之時卻驚在了當場,眼前的碧雲乃閉月羞花之貌且正值春華。   《碧血書香夢》是由蔣家駿執導,張檬、韓棟、巍子領銜主演 ...

民族文化:滿族婚俗文化

  婚俗文化在文化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它屬於隱形文化,平常並不會表現出來,只有在結婚的時候才會表現出來,滿族文化中也有自己的婚俗文化。   那麼,滿族婚俗文化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滿族自皇太極當政之日起,就嚴禁家族內婚,嚴禁童婚,但通婚範圍僅限於滿與滿蒙等族之間,禁止與漢族通婚,1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