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秦晉餚之戰特殊句式及翻譯

秦晉餚之戰特殊句式及翻譯

  1、鄭穆公使(人)視客館(省賓語)。白話譯文:鄭穆公派人檢視客館裡的情況。

  2、(鄭穆公)使皇武子辭焉(省主語)。白話譯文:(鄭穆公)派皇武子去下逐客令。

  3、杞子奔(於)齊,逢孫、楊孫奔(於)宋(省介詞)。白話譯文:(於是)杞子逃到齊國、逢孫、揚孫逃到宋國。

  4、(秦師)滅滑而還(省主語)。特殊句:爾何知!(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譯為“你懂什麼!”)

秦晉崤之戰介紹

  1、《秦晉崤之戰》是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傳》。按照戰爭的起因、發展和結局,文章可分為三個部分。由開頭至“秦師遂東”為第一部分,主要寫卜偃傳命、杞子密報、蹇叔哭師三個情節,這是戰爭的醞釀階段。從“三十三年春”至“滅滑而還”為第二部分,包括王孫滿觀師、弦高犒師、皇武子辭客三個情節,主要寫秦軍的驕縱無禮及襲鄭未遂的情況。從“晉原軫曰”到篇末為第三部分,包括先軫論戰、秦軍敗師崤山、文贏請三帥、先軫怒唾於朝、孟明謝賜、穆公悔過等情節,主要寫崤之戰的爆發和結局。這篇文章善於透過對話和行動塑造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外交辭令也寫得委婉含蓄,表面上謙恭有禮,實則暗寓譏諷,意在言外。

  2、秦晉原是盟國,結成“秦晉之好”。但是,秦國自穆公以來,國勢日益強盛,不滿於晉為霸主,也有野心稱霸中原。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27年),秦晉兩國圍鄭,鄭大夫燭之武機智地拆散了秦晉聯盟。於是秦穆公單獨從鄭撤兵,讓杞子等三人留戍鄭國,以防晉軍。晉文公因為曾受惠於秦,兩國關係沒有立即破裂。魯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5年),晉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襲鄭,導致了這一場秦晉崤之戰。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為了記錄此事而創作的。

秦晉崤之戰人物賞析

  1、蹇叔:老成持重,遠見卓識,忠心耿耿;

  2、弦高:忠心愛國,機警靈活;

  3、先軫:多謀善斷,忠直剛烈;

  4、晉襄公:優柔寡斷,納諫如流;

  5、秦穆公:剛愎自用,知錯能改;

  6、王孫滿:觀察敏銳,聰穎過人。


齊桓事的原文翻譯

  1、原文: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2、翻譯: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可以講給我聽聽嗎?”孟子回答說:“孔子這些人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後世沒有流傳。我沒 ...

原文翻譯

  1、原文:   癸酉,師陳於鞌。邴夏御齊侯,逄醜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餘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餘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苟有險,餘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 ...

滅楚項燕有多少兵力

  1、秦滅楚之戰總共持續了3年,最後秦國接連滅掉楚國和越國。不過這場戰役並沒有記錄楚國是派出了多少士兵來打這場仗,而秦國那邊王翦和蒙武率領了約60萬大軍。   2、長平之戰上,白起將45萬趙軍全殲,而秦滅楚之戰卻沒有一個準備的傷亡數字。楚國也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諸侯國,這場戰役事關存亡,楚國肯定是全力以赴,兵力 ...

求人可使報者是哪種特殊句式

  求人可使報秦者使用特殊句式為定語後置句,即使用中心詞加上之字加上定語再加上者字結構。這句話的意思是:找一個可以回訪秦國的人。使,指揮,排程,支配。   這句話的完整部分為: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這句話出自《廉頗藺相如列傳》。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 ...

文公攻原原文翻譯

  1、《晉文公攻原》韓非子   原文:晉文公攻原,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而退,罷兵而去。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遂罷兵而去。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 ...

靈公不君原文翻譯

  1、原文: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清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 ...

濟陰賈人原文翻譯

  原文: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   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   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