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思成言出自《論語》一書。《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1、葬在了八寶山。
2、梁思成、林徽因生前與金嶽霖交情甚好,兩家住宅也很近,並且在林徽因去世後,金嶽霖還與梁思成及其子女一起居住,梁思成的兒女還喊金嶽霖“金爸爸”。死後還能安葬在一個地方,無疑也是一種慰藉。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勸學,就是鼓勵學習。本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
原句: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譯文: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裡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
荀子,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夢江南》:“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也有一種說法,出自李商隱的《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心字成灰:形容心如死灰,傷心已極。
近義詞: ...
《二十四詩品》。積健為雄是漢語詞語,是指日積月累、學深養到、實實在在、不可作偽,都是積健的結果。《二十四詩品》是唐代司空圖(一說李嗣真)編著的一部古代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專著。
《二十四詩品》通篇充盈道家氣息,道是宇宙的本體和生命,生髮天地萬物,二十四詩品也是道所生髮的二十四種美學境界。它是探討詩歌創作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出自《莊子·知北遊》。意思是:世有大美而不言,本意表達人面對美麗的自然風景說不出話來,無話可以形容,或者美麗動人得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莊子》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莊周的畢生精華之作,《知北遊》是《莊子·外篇》中的最後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對於瞭解《莊子》的哲學思想體系也較為重要 ...
出自韓愈勸學解。行成於思毀於隨,意為做事情成功是因為反覆思考、深思熟慮,而毀於隨手隨意、隨隨便便。韓愈勸學解有云:“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解釋
韓愈《勸學解》有云:“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意為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事情要想 ...
1、“靜則思、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是由《周易·繫辭下》演變而來。
2、《周易·繫辭下》原文: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3、“靜則思、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意思是:凡是以靜為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於任何事都要有一顆平常心,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真正的去思考問題。特別是現在的人缺乏思考,有了思考 ...
東成西就不是成語。東成西就是漢語詞彙,解釋為左右逢源,創業順利。東成西就,就是東西成就,也是成就東西。將兩個詞語分別拆開組合,是無厘頭的語言方式,意指人:無聊的狀態,無所事事的行為。成和就在這裡都解釋為成功,按字面直譯為:在東邊成功在西邊成功,這裡的“東”“西”是泛指,意為到處。整詞的意思是左右逢源,創業 ...
1、有志者事竟成出處:《後漢書·耿弇傳》:“帝(劉秀)謂弇曰:‘……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捨;有志者事竟成也!’”
2、有志者,事竟成,是漢語詞語,拼音是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釋義為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